明代医生有好生之德 种善因得福报

文/颜丹
任二琦免费给孩子看完病后,又派人把药材送过去。(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971
【字号】    
   标签: tags: ,

中国古代有许多令人称道的民间大夫,他们不仅医术高,也是重德行善之人。对于他们施行仁术的功德,《太微仙君功过格》是这样评定的:以符法针药救重疾,一人为十功;小疾,一人为五功;施药一服,为一功。

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医者若有“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名留青史的宰相陆贽也发现,“医家后裔,多获余庆,荣擢高科,此天道果报之验”。同样认为治病救人能得善果的,还有宋代名医张杲。他说,医者若“专以救人为心,以结人缘,以积己福,冥冥中自有佑之者”。到了明代,不少民间大夫也被当地百姓亲眼见证了他们因善得福的历史瞬间。

老来得子的名医冼嘉征

据《广东通志》记载,南海县有位名叫冼嘉征的医生,颇受人敬仰。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曾给私塾里的孩子开蒙。后来遇到一位世外高人,传授了他一些医术。从此,他给人治病,总能药到病除。他每天只开一百剂药,从不关心自己挣了多少。

他的脉术在当地堪称一绝,给人号脉后,就能立刻诊断出病情、病因以及病人是否还有救。每日晨起,他家的院子里已摆满了鞋。来找他看病的人有名门望族,也有贫寒之家,可他却一视同仁,从不看来者的门第和家境,只尽心尽力地给人诊治。

有位姓王的将军得了怪疾,别的医生都束手无策,把他请去后,只喝了一副药就好了。因那将军在行军路上要走一段山路,担心自己会受林间的瘴气所袭,于是让冼嘉征跟随自己同行。他们成功地翻山越岭,到达一处江边后,将军十分感激,不但赠送了厚礼,还派人把冼嘉征送回家中。

后来,冼嘉征认为自己学问不够,很惭愧地把别人送的牌匾都收了起来。他闭门谢客,不再给人看病;只埋头苦读,打算去参加来年的科考。

可登门求医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每天都把他家院子内外挤得水泄不通。几个月后,等他再次开门,给病人治病时,人们发现他的医术不但没退步,反而还很有长进。不少病人都夸他,称他是在世华佗、扁鹊转世。后来,他科考的成绩也不错,被县里获准去太学学习。

冼嘉征已年过五十,却仍没有子嗣。一天夜里,他梦见天帝对他说:“因你施行仁术,救活了许多人,上天将会赐予你子嗣。”没过多久,他妻子果然连着给他生了好几个儿子。当地人都说,这是他多年来救人性命所累积的福报。

免遭火灾的名医任二琦

据《浙江通志》记载,杭州有位大善人,是一位儿科医生,名叫任二琦,字瑞菴。他是北宋名臣韩琦的后代,因祖上曾跟随一个姓任的儿科圣手学医,于是让全家都改了任姓。精湛的医术代代相传,到他这一辈,似乎更加出神入化了。

自古儿科又叫“哑科”,因孩子太小,无法向大夫言说自己的病痛。作为当地的儿科圣手,任二琦有着惊人的观察力,只要一听孩子的哭声,就知道他哪里不舒服。他对症下药,孩子一吃下去就好了。对穷人家的孩子,他也十分照顾。给他们治病时,不但不收诊费、谢礼,还把治病所需的药材免费相赠。

一天,城里有个富人派家丁来请他。他走到门口时,发现家丁旁还站着一个人。那人看起来十分窘迫,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他便上前询问,原来那人就住在附近,因家里的孩子患了痘疹,情况很危急,想找大夫去诊治。只是他囊中羞涩,不知如何开口。任二琦听了,便让那家丁先回去,自己则二话不说,跟那人去了他家里。给孩子看完病后,他又派人把药材送过去。药材里有昂贵的人参,他也不收一分钱。每天出门,只要路过那户人家,任二琦都会进去看看,直到孩子完全康复。那家人感激涕零,将他的画像供奉起来,对他礼敬有加。

任二琦早年丧母,可一直对后母十分孝顺。他还风风光光地为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办了婚事。没过多久,城里发生了火灾。有人看到,那窜起的火苗连着两次只冲他家烧过来,可每次又突然被一阵逆风给扑灭了。周围有许多房子都因他家挡住了大火而免于被烧。邻居们得知后都称赞道:“这是你有孝心、讲仁义、乐善好施、救济穷人所得来的福报啊!”后来,他两个儿子也考取了功名,还继承了父亲的德行和医术。

贼人不杀的名医郭民安

据《巢县志》记载,当地有位医生,名叫郭民安,字华台。以前曾是县里的秀才,后来开始研读医书,渐渐地对医术有所悟解。他精通脉术,开出的药方也颇有奇效。因声名远播,连邻县的人也纷纷来找他求医问药。可他从不利用医术来牟利,还经常接济穷人,对待病人如至亲一般。

崇祯八年,贼寇四起,巢县也遭到贼人的劫掠。负责巡防的县令和一些士大夫被拉出来斩首示众,郭民安也身在其中。刀正要砍向他时,旁边突然有个贼人喊道:“他都八十好几了,抓他有何用?杀了他更是白费力气!”贼人的同伙一听,觉得有道理,也就不杀他了。

回家后,郭民安这才想起,那贼人就是他去年在路上遇到的一个病人。这人当时没钱治病,正是郭民安给他的药,治好了他的病。如此,贼人后来的报答不就是郭民安当年种善因所得的善报嘛!

参考资料:《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医治病对医者德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些疗疾如神、能治奇症的古代名医,往往都怀揣着“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愿。道在先,术在后,术只是道的延申与外化。当后人叹服于古代医者将神妙的针术、奇准的脉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时,就该想到他们必是心性超凡、境界高远的有德之士。本篇将介绍几位精于脉术且德行出众的清代名医。
  • 中药掺朱砂造成铅中毒事件引起民众担忧,但卫福部中医药司表明此为个案。应如何安心使用中药?(Shutterstock)
    在中国古代,令人大开眼界的神奇医术似乎无所不在。无论是深居在乡野村头,还是在市井街巷中一走一过,总能遇到家有仙方、能秘制良药的民间大夫。他们的医术或经由高人传授,或经由祖辈代代继承,其药到病除的妙术不仅惠泽了一方百姓,在机缘巧合下也曾为深宫中的皇族排忧解难。
  • 战国时的唐举擅长看相;扁鹊为名医,医术精湛。
  • 在中国古代,没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会被名医授以超凡的医术。悬壶济世、成为医者之前,此人必得心怀仁善、且有着治病救人的志愿。正因为心胸宽广、豁达,只为福荫于百姓苍生,才放得下自己的名利得失,才会一心利他却不求回报。
  • 古代中医有许多诊疗方法都极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脉就堪称一绝。说起太素脉,有人认为是脉术,也有人说是相术。因为它与一般的脉术不同,不但能诊断病情,还能预测人的贫富贵贱、祸福夭寿。据史料记载,太素脉始于唐,兴于宋,而流传于后世的则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张名太素者”所着的《太素脉决》(后为《订正太素脉秘诀》)一书。
  • 资深中医师赵丰宇非常欣赏坤德中医养生轩遵循中医传统疗法,将针、灸、药草、拔罐、刮痧等古法,融入适合现代人生活习惯与步调的治疗中。(shutterstock)
    在过往几千年中,随着朝代更迭,人们渐渐背离了对天地、神佛的正信,在世风日下的社会中,人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败坏。瘟疫若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集中爆发,一般就是这个朝代到了覆灭之时。比如明朝,就是在各类瘟疫的密集爆发中,加速走向终结的。
  • 有关异人的记载,在中国古籍中并不少见。他们一般隐居在山野之中修炼着出世之道。到一定层次后,便具备了一些神通法力,又或者精通于某种异能异术。当机缘成熟时,他们会出山寻找有德之士,比如怀有大慈恻隐之心的行医者,将能治病救人的秘术或法术传给他们,使之得以善用,并让世人也能福荫并感恩于上天的好生之德。
  • 中药有“升降浮沉”的不同性质。(Shutterstock)
    古代医者多以救人性命为重,甚少有拿医药当牟利手段的。为穷苦的病人出义诊,动辄还施金、赠药的医生比比皆是。这就是古代中国民间大夫对淡泊名利的身体力行。
  • 明代的许多御医的一生都极富有传奇色彩,有的因帝王爱重而在医官的最高品阶上连任了好几朝;有的敢直言进谏,劝皇帝反躬自省;有的则与帝王畅谈养生之道,让其清心寡欲、保养正气。这些御医都是品性高洁之人,医术更是不同凡响。他们治好了天子的急症、顽疾,还能通过诊脉预测出其福祸吉凶。
  • 他们深知,炼就医术之前,先要领悟医道。心中有道,望、闻、问、切之法才能真正救人于病痛疾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