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四大名亭 蘊涵傳統文化

方林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09
【字號】    
   標籤: tags:

亭,有頂無牆,是中國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樣式。《園冶》中說,亭「造式無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橫圭、八角到十字,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

自古以來,是凡頗具名聲的亭子多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緊密聯繫。素有四大名亭之稱的醉翁亭、陶然亭、愛晚亭和西湖湖心亭,不但輪廓優美、造型各異,而且無一不具有其獨特的文化蘊涵。

西湖湖心亭留有清帝乾隆題的匾額「靜觀萬類」,以及楹聯「波湧湖光遠,山催水色深」。陶然亭、愛晚亭的亭名分別出自於白居易的「與君一醉一陶然」和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詩句。而最具歷史文化盛名的醉翁亭,則以宋代文學大家歐陽修之名而傳譽千載。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坐落於安徽滁州西南琅琊山麓,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山中溝壑幽深,林木蔥郁,花草遍野,鳥鳴不絕。

宋慶曆五年(西元1045年),大文學家歐陽修到滁州,結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引為知音。智仙在琅琊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常與朋友到亭中遊樂飲酒,並親自作〈醉翁亭記〉以記之,「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於是,「醉翁亭」因此得名。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簷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

共君一醉一陶然

陶然亭位於北京先農壇。清康熙三十四年(西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醖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

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遊之地。清代二百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京中一勝。

停車坐愛楓林晚

愛晚亭位於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後青楓峽的小山上,清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為岳麓書院院長羅典所建。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

愛晚亭八柱重簷,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攢尖寶頂,內柱為紅色木柱,外柱為花崗石方柱,天花彩繪藻井,蔚為壯觀。周圍古木參天,濃蔭蔽日,秋來萬楓疊障,層林盡染。

後經清代詩人袁枚建議,湖廣總督畢沅據唐代詩人杜牧〈山行〉而改名為愛晚亭,取「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詩意。

春水綠浮珠一顆

湖心亭位於杭州西湖中,初名「振鷺亭」,又稱「清喜閣」。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明萬曆後才改名「湖心亭」。

亭為樓式建築,四面環水,登樓四望,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亭的西面為西湖的南高峰和北高峰,景色十分壯觀。遊人登此樓觀景,稱為「湖心平眺」,環島皆水,環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確有身處「世外桃源」之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昔人有詩云:「百遍清遊未擬還,孤亭好在水雲間,停闌四面空明裏,一面城頭三面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茅山古代稱句曲山、地肺山,又名岡山。因為它山勢曲折,像漢字的「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稱「句曲之金陵,是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西漢景帝時,有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句曲山修煉,同時給當地百姓治病,人稱「三茅真人」;後三人得道成仙。人們遂改句曲山為三茅山,簡稱「茅山」。在道教中,它被列為第八洞天和第一福地。
  • 嶗山自古就被譽為「海上仙山」,「神仙之宅,靈異之府」。《史記》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仙人名叫安期生,在琅琊郡海邊以賣藥為生,據說他吃的棗子大的象瓜。他後來得道成仙,活了上千年,被稱為「千歲翁」。秦始皇東巡琅琊時,曾經召見過安期生,密談了三天三宿。安期生離開時,給秦始皇留言,「千年之後,求我於蓬萊山下。」後來,秦始皇為了尋找神仙安期生和長生不老之藥,曾派方士徐福率人在此登船入海,沒有返回。
  • 天台山幽靜、奇特的自然環境,吸引著歷代眾多修煉者來此修行。此外,道教認為天台山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因此其赤城山洞為十大洞天之一,其靈墟洞和司馬悔山為七十二福地之一。天台山由此被視為神仙窟宅薈萃之所。
  • 王屋山,位於河南濟源縣城西北45公里處。它北依太行,南臨黃河,是古代濟水的發源地。其山勢雄渾,平均海拔1715.3米,它有三十六座奇峰秀嶺,二十八個神洞名泉,主峰天壇峰,更是一峰突起,萬峰臣伏。很多人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就在王屋山。現在人們仍然可以看到,在王屋山南面的山梁中間,確實斷開了一條很大的山口,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愚公移山的所在。
  • 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的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其山勢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佈著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景色奇美。
  • 大滌山,又名大壁山或大辟山。宋潛說友《鹹淳臨安志》卷二十四《大滌山洞天》條云:「或言:此山清幽,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道教將其列入三十六洞天中第三十四,即大滌玄蓋洞天,由姜真人掌管。
  • 崑崙山,又名崑崙丘、崑崙墟,藏語稱「阿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山峰挺拔,雄偉壯觀,是中國古代的神山,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樂土。北魏史學家崔鴻在.............
  • 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蓊嶺蔥鬱的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郊,面積30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數十座,其主峰翠屏峰海拔為2123米,山下峽谷與河流交匯,形成虎踞龍蟠之勢,素有「西真奇觀」、「西來第一山」、「崆峒山色天下秀」的美譽。

  • 風景以「雄、秀、幽、奇、絕」著稱的雞足山,位於雲南省賓川縣牛井鎮城西北40公里。它東西長七公里,南北寬六公里,總面積達2822公頃。根據清末《雞足山指掌圖》一書中記載:「雞足山,山有四十七,峰有三,巖壁有三十四,洞有四十五,溪泉有一百餘」,其主峰天柱峰最高海拔為3248米。
    雞足山又名九曲巖。前列三峰山腳相連,而另一邊向三面分開,三座山峰峻起,氣勢像要與天相連接,又因山勢頂聳西北,尾掉東南,形如雞足,所以名為雞足山。
  • 雖然緱氏山海拔僅有308米,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出名卻是因了兩位神仙的緣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據說她曾在緱山修道。因為她姓緱,故該山名緱氏山,後簡稱緱山。另一位是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子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