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希臘神話黎明女神離開提索奧努斯的啟示

文/埃里克·貝斯(ERIC BESS)翻譯/陳遇
奧羅拉離開提索奧努斯
弗朗切斯科·索里梅納(Francesco Solimena)的作品《奧羅拉離開提索奧努斯》(Aurora Taking Leave of Tithonus),1704年。油彩、畫布,201.9 x 59.7公分。蓋蒂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加州。(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168
【字號】    
   標籤: tags: , ,

奧羅拉(Aurora)是希臘羅馬神話中黎明的化身。她是泰坦巨人的女兒,也是奧林匹亞最早的12位主神之一。她是日月之神的姊姊,同時也是風與星辰之神的母親。

在《阿芙蘿黛蒂讚歌》(Homeric Hymn to Aphrodite)的荷馬詩頌中,奧羅拉(又叫厄俄斯,Eos)愛上了凡人提索奧努斯(Tithonus),她被他俊美的外貌迷住了。有一天,她駕著馬車綁走了提索奧努斯,從此將他留在身邊。由於奧羅拉實在太喜歡他了,便請求宙斯將他變成長生不死的神,宙斯同意了她的請求。

許多年過去了,提索奧努斯開始逐漸地衰老。他的頭髮開始變白,這足以讓奧羅拉和他產生距離。她這才想到,自己當初只有請求宙斯讓他獲得永生,卻沒有要求讓他永保青春。因此,提索奧努斯可以長生不死,但他的外貌卻會不斷地老化。

等到提索奧努斯更老的時候,奧羅拉就不再像他年輕的時候一樣愛他了。不過,她仍然想照顧他,因此將他安置在自己的宮殿中,一個可以令他感到舒適的地方。

最後,歲月完全吞噬了提索奧努斯,他已經老得無法動彈了。奧羅拉便將他帶到她明亮的房間中,在那兒他不停地叫喊。有些文獻中寫到,她最後把他變成了一隻蚱蜢,每當聽到它鳴叫時,便會讓奧羅拉想起他。

奧羅拉離開提索奧努斯
弗朗切斯科·索里梅納(Francesco Solimena)的作品《奧羅拉離開提索奧努斯》(Aurora Taking Leave of Tithonus),1704年。油彩、畫布,201.9 x 59.7公分。蓋蒂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加州。(公有領域)

《奧羅拉離開提索奧努斯》

義大利畫家弗朗切斯科·索里梅納(Francesco Solimena,1657─1747)在晚年時完成了這幅作品《奧羅拉離開提索奧努斯》(Aurora Taking Leave of Tithonus)。

索里梅納將這幅畫的右上半部以奧羅拉作為視覺焦點。奧羅拉坐在雲朵上,暗示著她是天神的身分。天使們服侍在這位黎明之神的周圍,替她戴上花冠,又帶來一支火炬,奧羅拉用這支火炬將昏暗的背景照亮。

提索奧努斯則出現在畫面對角的左下半部。他年老的形象和奧羅拉完美理想的青春容貌形成對比。橫臥在床上,身上蓋著被單,提索奧努斯舉起左手遮住眼睛,似乎無法承受奧羅拉火炬散發出的強烈光線。

真理與愛的永恆之美

對我來說,奧羅拉和提索奧努斯的故事不僅是一個追愛或衰老的簡單故事而已。這幅畫作和這則希臘神話對我們今天有什麼啟發呢?

我認為奧羅拉恰巧是黎明女神非常有意思。什麼是黎明呢?它是做什麼的呢?黎明是黑夜轉為白天的時刻,這時候太陽的光芒照亮了原本黑暗的地球。

索里梅納在描繪奧羅拉的時候,特別將她畫在雲朵上,手中拿著火炬。而畫面的背景則是藍黑色,奧羅拉正準備履行她的職務,照亮黑暗的大地。

這幅畫有可能是在暗示著我們與神的關係嗎?是否透過加深我們對神聖真理和偉大慈愛的瞭解,有助於暴露出我們心中原本看不到的黑暗角落呢?

在畫中,奧羅拉的頭上冠以花環。一旁的小天使拖著一整盤花,而奧羅拉的左手中也握著一小束花,花在此是美麗的象徵。天使們將美奉獻給奧羅拉,意思是作為一位女神,她得以擁有天神之美。

而在故事中,奧羅拉之所以愛上提索奧努斯是因為他的美貌,後來離開他是因為他衰老不再俊美了。若奧羅拉得以保有神的美貌,為何她會被凡人的美迷住呢?

她手中的火炬或許可以提供我們一些線索。美貌,至少是視覺上的美,只有在被光照亮的情況下才能看到。我認為在神聖的真理與無邊慈愛的照耀下,我們的心靈也會是美的;這是用神的光耀填滿我們心靈的黑暗處,使之也閃耀著美麗。

那麼,是否提索奧努斯原先的俊美是結合了形體上的美,以及追求神聖真理與愛這種心靈之美呢?若是的話,或許他的衰老是由於他逐漸放棄了對於神性的追求。

畫家索里梅納在描繪提索奧努斯時,將他的手擺在衰老的臉龐前,擋住了奧羅拉的光。他用手製造陰影,讓天神的光沒辦法照射過去。

若奧羅拉的火炬代表著神聖真理與愛,那麼提索奧努斯的手是否意味著對其的抗拒呢?有趣的是,提索奧努斯用象徵著五官之一的手,舉起來遮住了其它四個感官——眼睛、耳朵、口、鼻——所有他用來感知世界的感官。

是否提索奧努斯試圖遮住五官,將他們留在黑暗中以拒絕神的真理與愛呢?或許他不斷地衰老,讓奧羅拉對他失去興趣,是因為他忘了持續追求對真理與愛更深更廣的認識,反而關注在塵世的事物而使他的心靈逐漸黯淡。

我們是否可能重新喚起我們對於神聖真理與慈愛的嚮往,讓我們也值得擁有天神之美?

許多人生旅程都是從一個問題開始的。什麼樣的問題可以引導我們踏上一個更光明美好的心靈之路,藉由神聖真理和愛昇華至永恆之美的境界呢?

傳統藝術作品有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指向肉眼不可見的東西,從而引發我們思考:「這對我、對每位觀眾意味著什麼?」「它如何影響了過去,又會如何影響未來?」「它對我們身而為人的經驗有什麼啟迪?」

作者簡介:

Eric Bess是一位美國寫實藝術家,目前是視覺藝術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的在讀博士生。

原文The Eternal Beauty of Divine Truth and Love: ‘Aurora Taking Leave of Tithonu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