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發展史】秦漢時期(一)

雅慧
font print 人氣: 6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31日訊】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它的許多制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朝是當時世上的大國,外國人至今稱中國為“China”,也是從“秦”這個音演變而來的。秦王完成統一大業,自認功過三皇五帝、德高齊天,封自已為始皇帝,大興土木,又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希望他的王朝能世代永傳。誰料鐵打的江山只維持15年,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短命的朝代(僅次於南北朝時期的北周14年)。

秦的先祖

秦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後裔,在帝舜時從事馴服鳥獸的官職,被舜賜為贏姓。後來秦族世代多善牧馬駕車,散居於西方與戎狄交界處,亦不甚和中原各國來往。西周末年秦襄公助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周室將岐山以西的土地封給秦族,自此秦人才由大夫級的封邑升級為諸侯國。秦國歷代出過幾個能幹的君臣,國勢漸漸強盛。商鞅變法使秦成為眾人懼怕的強權,也奠定了秦朝嚴刑峻法的治國方針。

秦昭襄王51年(西元前256年),周室獻國36城;次年,代表天下的周朝九鼎為秦所有,周亡,關中地區盡為秦所有。十年後,秦王政即位,任用商人呂不韋為相、李斯為舍人,繼續對外征戰,26年後統一天下,結束了五百餘年的分裂狀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國。
秦國前後有四個首都,定都時間最長的雍城(今陝西鳳翔城南)呈長方形,總面積約11平方公里,城內有南北和東西向各四條道路、東北邊有一座用土牆圍起的市,牆的四面各開一門。城裏發現多處宮殿遺跡,各宮殿群各自以牆圍繞,並未形成一統一的宮城。歷代秦王繼位後,多另建宮殿以居,宮殿群之風由此開始。秦國宮殿建築的規模之大,以致西戎人在觀賞過後感歎:“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

秦孝公12年(西元前350年),任用商鞅變法時秦遷都咸陽,後來一直定都於此,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而又滅亡,在約150年當中不斷建設咸陽,其規模不斷擴大。


咸陽宮一號宮殿復原圖。秦都咸陽 咸陽的“鹹”有皆的意思,因其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根據風水理論山南水北都是屬於陽的地方,所以取名咸陽,有希望國運如驕陽般興盛之意。咸陽興建于商鞅變法時期,商鞅原是衛國人,所以也叫衛鞅,他設計咸陽城時仿照了魯國和衛國的建築風格“大築冀闕”,冀闕就是門闕,位於宮城正門外,是當時宣佈法令的地方。當時秦國毗鄰戎狄,文化比中原各國落後,各國經常視秦為蠻夷之邦。隨著秦國的逐漸強大,咸陽的範圍也不斷擴大,是戰國時期最大的城市。
秦始皇統一中國,他深信天命風水之說,認為帝王所居之處和國家行政區的劃分應該與天象方位相符,才能使江山永固。秦朝的帝都及各地行政區就參照天體星象的位置規劃而來的。紫薇星(北極星)是天體中心,對應世間就是九五之尊的帝王,所以在天下之中建咸陽宮以對應天帝所居之紫薇宮;渭河貫穿都城以象徵銀河;後建阿房宮象徵離宮;天下分為36郡以象諸星宿;又將每年十月定為正月,因為此時天體運行的方位與地上的都城佈局完全吻合。咸陽城裏以咸陽宮為主體,目前發現的遺址東西60公尺,南北45公尺,土台高出地面約6公尺,推斷形式一如戰國時流行的台榭型建築。宮室為兩層木結構建築,全台外觀如同三層。上層正中為主體建築,周圍及下層分別為臥室、 過廳、浴室等。室內牆壁皆繪壁畫,壁畫內容有人物、動物、車馬、植物、建築、神怪和各種邊飾。下層圍繞回廊,廊下以磚漫地,簷下有卵石散水,台下有陶制的下水管道。
秦朝的建築特色以大體積的建築物單體或群組為主,歷代皆有所興建。但帝王好大喜功的不滿足欲使宮殿毫不止息的建造著。除了咸陽宮持續擴建外,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每滅一國,就在咸陽北阪附近仿照該國的宮殿樣式,興建一座相同的宮殿作為戰勝的紀念,使“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咸陽的範圍已向南越過渭河,向北則擴大到山下高坡。其中亭台池榭、宗廟宮室、離宮別舘繁多,都以圍有高牆的通道相連,渭河兩岸用寬闊的橫橋相接。 


仿秦台榭。

秦始皇將全國的貴族富戶遷至咸陽,“徙天下富戶12萬戶居咸陽”,使咸陽人口急速膨脹,帶動首都迅速的發展。但他又嫌都城擁擠不堪,“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庭小”,命臣下另選新址起造新宮,這就是“阿房宮”。“阿房”並非地名,而是指附近的意思,起因于臣子問秦始皇新宮殿該選在何處興建,秦始皇說“阿房”(附近),臣子遂在咸陽宮附近的上林苑蓋了“複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的龐大宮殿群。

阿房宮的興建動用民夫牢犯70余萬人,到秦滅亡時尚未完成,據??就被項羽放火焚毀,大火持續燃燒三個月還未止息。西元初年羅馬帝國正當強盛時,尼祿火燒羅馬也只持續了7天,相較而言,可見咸陽宮殿群的規模是如何巨大了。光是阿房宮的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根據考古挖掘的遺址,前殿東西長1320公尺、南北420公尺、高約7-9公尺,臺上發現陶制水管道、板瓦、筒瓦、瓦當等,是目前所知中國古代最大的夯土建築台基。
若包括阿房宮,咸陽的宮殿建築群約有關中三百座、關外四百餘座,北至九寰山和甘泉山、南至長楊和五柞、東至黃河,西至寶雞濟水渭河交匯處,東西綿延廣達八百餘裏,範圍之大,可能是中國、甚至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宮殿群。

咸陽宮殿群在大火過後幾乎全毀,這把火除了使秦朝文物消失在歷史之中,也開了後世在建立新朝代的同時剷除前朝文化的先河。

秦時的城市

金陵(今南京)一帶有天子氣的說法起于戰國楚威王時期,據說為此楚王曾埋金于金陵邑下,期能鎮壓這股王氣,金陵的名稱亦由此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民間流傳著“東南有王氣”之說,引起秦始皇不安。他一面建設帝都,一面防範其他地方的“王氣”興起,危害其帝王之業。秦始皇採取方士的建議,鑿開金陵附近山崗、又在金陵城內開運河以泄王氣,據說此即為秦淮河的由來。他將金陵改名秣陵,並多次巡遊東南,希望以自己的帝氣壓制這股王氣。

對於其他各國都城,則拆除城牆和一切防禦設施,修築馳道(古代的高速公路)連接咸陽與各大城以方便控制。在政治上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除了遷富戶至咸陽外,還發配商人及其後代到南越去守邊防,間接抑制了城市的發展。城鎮在春秋戰國時的連年爭戰中損耗甚重,秦朝統治時期雖無大肆破壞城內建設,但秦始皇大興土木,花費無數人力物力建設長城、馳道、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自然不會顧及城鎮的建設與發展,因此城鎮普遍呈現停頓甚至萎縮狀況。

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為加強控制領土,新取得的土地城池漸漸不再分封給臣子,改設郡縣,任命不能世襲的行政官員駐守管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全面採取郡縣制,將天下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守與縣守由皇帝直接任命。自秦朝開始,郡縣制成為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礎。

秦的滅亡

秦始皇37年(西元前209年),秦始皇東巡時死於途中。秦二世偽造遺詔繼承帝位。他繼續秦始皇血腥殘暴的統治手法,再加上本身的昏庸無能,即位之初便須面對揭竿而起的反抗浪潮卻無法有效因應。在位二年即被殺,繼位的孺子嬰僅46天,漢劉邦進入關中,孺子嬰出咸陽獻玉璽,秦亡。秦始皇費盡心思打造的萬世基業在他死後三年馬上化為烏有,千古皆知其滅亡的原因甚至可以用一個成語概括,就是“暴政必亡”。(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羅馬的確不是一天造成的。本次西方文明的歷史在羅馬上演得太精彩,相應的,作為舞臺的羅馬城,其舞臺布景與道具也十分精緻豐富,而且保存得還相對的比較好。羅馬猶如女大十八變般的,在數千年裏的各個時期,變換著不同的風貌並具備不同的氣質。
  • 風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處都精心設計。天安門是仙凡兩界通道?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斬龍脈事件,誰笑到最後?為什麼袁世凱的「龍座」要後移三米?紫禁城中軸連接泰山?
  •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 中國古代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字條「上樑大吉」、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據說在修建紫禁城時,施工人員都要在重要的建築屋頂施工結束前,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之後再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合龍標誌著一座建築的落成。
  • 鴟尾、五脊六獸、九脊十獸各是什麼呢?中華傳統建築採用這些脊獸裝飾有什麼含意和作用呢?最頂級的中華傳統建築裝飾多少脊獸呢?
  • 關於始皇陵的歷史記載和傳說,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很多卻被目前的科學探測及考古發掘所證實。所以,用「眼見為實」的實證科學,現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宮的奧祕,而解開這些埋藏於地下的巨大祕密,可能會幫助我們回歸對古代中華文明的正解。
  • 提起秦始皇,總是和無數的「第一」及「唯一」聯繫起來,他是名符其實的「始皇帝」,是本次人類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國的皇帝。
  • 共產邪靈無孔不入,從消滅肉體到荼毒精神世界,再到破壞歷史文物與古蹟,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精神信仰以及傳承數千年的傳統。(Fotolia)
    歷經元、明、清三朝,整個北京城浸透著佛、道、儒的思想文化。
  • 在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在其建築、服飾、文化、藝術等方面都帶有自己的特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