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迎端午

史淨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五月五日端午節,是夏季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說法,都認為端午節源自於紀念屈原的活動。然而,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歷史卻比屈原的傳說還要悠久。有學者據此推測,端午節或許另有起源。其中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端午時值黃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季節,俗稱「惡月」。所以《大戴禮》上說:「蓄蘭,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於清潔,以禳除毒氣,所以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

在五月仲夏,人們全面換上夏裝,以輕薄涼爽為宜。因此《中華古今注》記載:東漢每到端午,皇帝要賜給群臣百僚鳥犀腰帶。作為皇帝的恩賜來說,固然是籠絡臣下的一種手段,但從風俗角度講,這也是端午換夏裝、避酷熱的風俗反映。從衣食習俗來看,認為端午與夏至習俗有密切關係也不無道理。

香包

以前年輕的女孩子都會縫香包,香包是一種吉祥物,用各種顏色的綢布做成囊狀,裡面放著香料,現在可以在街上買到,香包有各式各樣的形狀,有傳統的香囊形狀以至卡通人物都有,但是以粽子形的香包較為流行。以前過端午節時成年人都會送香包給小朋友,取其辟邪及平安的意思,但現在這習俗已逐漸為現代人所淡忘,有香包賣的店舖也愈來愈少了。

菖蒲、艾草 驅五毒

民諺曰:「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過去民間把蛇、蠍子、吳蜙、壁虎、蛙或、蜘蛛叫「五毒」。到了端午節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或貼在門、窗、炕上,或繫在兒童的臂上,以避諸毒。有的還剪成裝著五毒的葫蘆圖像,表示用葫蘆把這五毒給鎮住。有的地區把五毒串成長串,在它們上端繫上艾草、菖蒲,然後在下端穿上三辦大蒜組成藕形,菖蒲、艾草表示刀和劍將它們斬除,大蒜表示鎖,將它們鎖住殺死。還把它掛在門前顯眼的地方這叫「懸端午景」。
雄黃酒

古時候,每逢端午家人團聚時,端上桌的菜是“黃豆芽”、“黃魚”、“黃鱔”、 “黃瓜”,飲的是 “雄黃酒”。古人認為端午食用“五黃”,可消病強身。有的地方還在房屋裡外洒雄黃酒或雄黃水。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將它混合在米酒中,便成了雄黃酒。據說雄黃酒可消除疫病,但不可多喝,而小朋友則可用手沾酒在額頭上寫一「王」字, 或塗點在耳孔、鼻孔處,一樣有驅毒的功能。
取午時水

取午時水是台灣獨有的端午節習俗,相傳鄭成功佔領台灣時,登陸後一直無法找到水源,於是他便把佩劍插入地裏,殊不知泉水頓時由插劍的位置湧出來,當時正值端午節的午時,後人知道此事之後,便在端午節時上山求取午時水。

雞蛋直立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據聞若在端午節中午能把生雞蛋直立起來,來年便會鴻運當頭,信不信由你!


據說若能在端午節的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中央社)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係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歲時雜記》提 “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划龍舟之前舉行「祭江」儀式,祈求端午節龍舟活動順利圓滿。(中央社)

賽龍舟

關於龍舟的競渡,文字的記載始於西元五百年前梁代吳均的的《續齊諧記》。較後,許多的記載中都可以找到有關賽龍舟的文字記載。現存中國各地的數千種方志中,共有227種方志有龍舟競渡的記載。端午劃龍舟,龍舟競渡的說法,包括有“大眾舟齊出發,趕往丞救屈原。”及“一吶喊鼓樂嚇退蛟龍。”

上海舊城東北角,原有著名的攬勝之地丹鳳樓。丹鳳樓又名萬軍臺,是端午節觀看競舟爭渡黃浦江的盛極一時的所在。《上海縣竹枝詞》寫浦江龍舟競渡中有雲:“鼓角聲中煥彩遊,浦江午日鬧龍舟;紅兒綠女沿灘看,看客多登丹鳳樓。”

上海昔時浦江競渡所用的龍舟,大多是從南翔、黃渡等地借來的。抗戰以前,高昌廟附近的半凇園尚未荒蕪,每逢端午節時,龍舟在半凇園裏先賽上兩天,然後在到黃浦江上去作節日競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端午佳節將至,應景粽子話題又開始熱門起來,門診也有民眾詢問相關粽子食用問題:「我有糖尿病,可以吃粽子嗎?」「聽說糯米黏性高,會讓膽固醇高起來,所以不敢吃。」粽子真的不能吃嗎?粽子與血糖、膽固醇有何相關性呢?
  • 在經濟景氣還處於低潮之際,南市家扶中心卻在半個月內,陸續收到善心人士捐贈的過節應景物資,包含了1800顆粽子、5000公斤白米、760包麵條、760瓶沙拉油及近1500份的便當、涼麵、麵包及冷飲。這些物資在端午節前夕均即時送到760戶受助家庭的手中,佳惠1500位受助兒童。讓家扶人員足感心耶!
  • 端午節到了,您吃粽子嗎?民俗應景食品對長輩具有重要的意義,了解長輩佳節倍思親的台東基督教醫院及其創設的一粒麥子基金會,在端午節前送出近一千三百顆愛心粽,關懷送餐、居服、老人日托的長輩。其中,送給台東花蓮約五百位弱勢長輩的近一千顆愛心粽,其購粽基金提撥自一粒麥子基金會「愛加倍小舖」的義賣所得;送給老人日托站及迦南中心課輔班的三百顆愛心粽,則由一粒麥子基金會的長期贊助者捐贈。
  •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 據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這可算是粽子的起源。
  • 歷朝歷代的中華古人對於節氣相當重視,相應衍生出不少民俗。立夏的民俗中隱含養生觀念與作法,展現民俗養生的內涵。關於立夏的食補、禁忌和養生的民俗一次看遍。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節氣「清明」表示什麼意義呢?清明對應卦象是什麼涵義?如何利用「清明」讓人生「樂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節氣後到來的是「清明」,此時清淨明潔之氣象,瀰布天地間,萬物欣欣向榮。我們來探索一下: 清明節的日期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間變動呢?古代的清明節也放連假嗎?作什麼活動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