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辉:阆中古城游记

殷明辉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5日讯】我盼望到阆中去旅游已是多年的愿望了,但因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于是这便成了潜藏在心中的一种情结,久久不能散去,我姑且把它叫做个人的”阆中情结”吧。直到今年新年,我才有了去了结这个愿望的机会。我怀着极其欣喜近乎朝圣的心情打点好行装,于大年初一的早晨同妻子一起来到昭觉寺客运中心。我们顺利地登上了成都至广元的豪华客车,在车轮启动即将驶入高速公路的那一瞬间,我心灵的琴弦便和着车窗外呼呼的风声欢快地奏响了……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唐代大诗人杜甫歌咏阆中的诗篇”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阆水歌》)”阆中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着青壁。”(《阆山歌》)我脑海时里同时也浮现出宋代大诗人陆游歌咏阆中的诗篇”挽住征衣为濯尘,阆州斋酿绝芳醇。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遨乐无时冠巴蜀,语音渐正带咸秦。平生剩有寻梅债,作意城南看小春。”(《阆中作二首》之二)大客车在宽阔无阻的高速公路上奔驰着,两旁的景物飞快地闪过,我的心早已飞到如诗如画的阆中古城去了。促成我此行的动力并非旅游广告的诱惑,而恰恰是杜、陆二公诗歌的魅力感召所致。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邻仪陇、巴中,南接南部,西连剑阁,北毗苍溪,距省会成都300公里。何谓”阆中”?据《古城阆中》一书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说:’阆,门高也。’即’阆’是高门的意思。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即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山得名。《旧唐书·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时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意思说: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水得名。两种说法看似不一,实际并不矛盾。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而阆中县的得名,实始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改元后十一年。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苴侯奔巴(巴国迁都阆中),巴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蜀灭后,张仪贪巴、苴之富,顺手牵羊,灭了巴国,于秦惠文王改元后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阆中县。其后,除隋初因避文帝父杨忠讳,有35年改阆中县为阆内县外,阆中县得名至今已达2300余年之久。

从地形上看,阆中境内平坝、高低丘陵、低山、台地、山原兼而有之,属低山地貌为主和少数丘陵带坝地形。千里嘉陵江水自北向东绕城流过,给阆中城形成三面环水的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阆中自古号称风水宝地,以传统的风水文化独具特色。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阆中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所谓”风水”,其实就是指人居环境,包括城市及其附属建筑物的选址布局,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传统理论,它以人为中心,把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进行协调,指导人们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空间避凶趋吉,以期安居乐业。好的风水,即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良好的地形要素,阆中古城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了。在极左路线肆虐年代,”风水”理论一度被贴上”封建迷信”、”反动”的标签而横遭封杀。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显得何其浅薄无知,荒唐可笑。而目前”上风上水”的说法,却又被聪明透顶的房地产商叫得震天价响,这大约就叫做”风水轮流转”罢。

旧时从省城到阆中一般是取道由碎石路面铺就的唐巴公路(新都县唐家寺镇至巴中),沿途要经过金堂、中江、三台、盐亭、南部诸县,且里程远不止300公里。一路上不仅车尘高扬且要饱受颠簸之苦,而由成都发往阆中的班车,每天只有一班,车速每小时只能跑三、四十公里而已。倘发生意外情况,则旅客尚须在外住宿一宵,于次日方能到达目的地。因了以上种种之不便,竟使得”天生丽姿”的名城阆中长期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得到很大的解放,华夏大地大兴旅游热潮,”要得富,先修路”的口号久唱不衰,县与县之间的信道无一例外地由狭窄的低等级路面改为宽阔的高等级路面了。成绵及成南两条高速公路系统的开通,大大地缩短了川中及川东北诸县与省会城市的距离,且时间也要节省一半以上。现在从成都到阆中既可走成南高速公路经南充到达,也可走成绵高速公路经德阳或绵阳前往,既方便又快捷,在省城吃过早饭登车,到阆中过午尚不为迟。

我与妻因要到广元去作”旧地重游”又兼要去补游明月峡和川陕故道,便在广元宿了一夜。次日我们乘小车经苍溪前往阆中,在苍溪作了短暂停留,顺便造访了当地名胜–武当山(与湖北武当山同名),到达阆中,已是暮色苍苍时分。我们匆匆穿过新城区去寻找此行的目的地–阆中古城。时当正月初二,节日的气氛还很浓烈,新城区到处有人在燃放烟花爆竹,而旧城区则一片祥和静谧(旧城区禁放烟花爆竹),仿佛是另一重世界。是的,阆中旧城区应该是另一重世界,她应当充分保持着她的本色,即原汁原味的明清时期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否则,就不会有人愿意来亲近她的芳泽了。令我大为惊诧的是,徜徉在旧城街巷的人群,大多是开着私家车举家前来阆中旅游的成都和重庆两大都市的游客,他们的光临,给古城增添了不少的热闹和收益。我们老远就望见一座巍然矗立的大牌坊,在华灯照耀下分外夺目,那是为纪念阆中本土在唐宋两代接连出了四个状元而修建的状元坊。状元坊位于古城区北门入口处,是阆中新老城区的分界线,它的前方是宽阔的马路和高大的现代建筑,它的身后是相对矮小但却整洁大气蕴含着无穷魅力,大部分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街道及民居,真是泾渭分明。

金碧辉煌的状元坊两面均用鎏金字体大书唐代状元尹枢、尹极和宋代状元陈尧叟、陈尧咨的大名,真正是流芳千古,令人景仰不已。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四位状元中其中两家都是连枝兄弟,千年以还,唯此两例而已。在科举时代,一个地方出了一位状元,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所谓”一人有庆,兆民咸赖”,不但地方官长、学长要弹冠相庆,引以为荣,即本地庶民百姓亦欢欣鼓舞,为之自豪,而地方官长、学官一类上层人物也要受到朝廷的表彰的。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取士至满清末年的一千多年的岁月长河里,四川全省一共出了19名状元,阆中便占了4人,为全蜀之冠,故享有”状元之乡”的美名。此外,阆中总共还出了进士116人(含状元4人,武进士15人),举人404人(其中武举104人),各类贡生317人,阆中自古文风之盛,可见一斑。说阆中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科甲鼎盛、擅美全川,洵非虚誉。

从北街缓步进入古城,只见当街住户家家屋檐下都挂着一个球形大红灯笼,从两边屋檐一字儿排开去,喜庆齐整,既可为行人照明,又为古街添上一道景观。两旁的住户大多呆在家里过年,多数商铺也歇业休假去了,只有少数店主打出了”巴蜀客栈””古街驿站”一类的彩旌招式,饶有古风,使人仿佛回到明清时代,从而勾起幽幽的思古之情。倘非大量涌入的游客不停地发出的话语喧呼、脚音蹭蹬、镁光灯闪亮,这黑黝黝的古街古巷和鳞次栉比的深深庭院,恐怕就显得冷冷清清的了。对,古街区就是要冷冷清清淡泊宁静才能体现出她浑金璞玉深沉内敛的韵味来。当你在阆中古城缓缓漫步,瞻望顾盼之际,不正是要细心梳理和找回一些使你万分惆怅,已经永远失去而又弥觉珍贵,在其它地方无法勾起你记忆中最堪留恋的那些不经意间竟至忘怀过半或已经在脑海中成了一张白纸,而眼前似曾相识的一幕幕记忆断片的徐徐回放却又鲜活地闪电般地在你眼前苏生了。你在此时,唯恐有人打断了你的沉思……这是岁月的沉思,这是沧桑的回首,假如你未曾亲临此景,断然产生不出这种感触的。借着半明不暗的灯光,我用疲倦但却兴奋的眼睛努力地搜寻着古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座院落、每一道门窗、每一片青瓦,我想为记忆的空白尽量填充一些内容。夜风虽有几分寒意却并无刺骨的感觉,我同妻子辗转经过几条街巷来到下新街口,往右拐弯前行百余米便是驰名遐迩的华光楼。夜幕下的华光楼巍然屹立,像一座神殿一样镇守着千年古城。伫立华光楼前放目望去,大东街两旁屋檐下悬挂着的白色条状灯笼,一眼望不到尽头,给静静的古街平添了许多温馨淡雅的气氛。

来到阆中,不可不品尝一下当地的风味小吃以饱口福。阆中最驰名的小吃有”川北凉粉·热凉粉”,而热凉粉的锅巴最好吃。据阆中籍名画家赵蕴玉先生讲,他儿时常常守着卖凉粉的挑担买锅巴吃。其次为”酸菜豆花面”、”油茶散子”、”阆中热凉面”。热凉面的特点,就是凉面要淋上热的牛肉臊子。准确点说,应该称做”牛肉臊子凉面”,连杜甫和苏东坡都有诗赞美过它呢。另外,阆中颇负盛名的小吃还有”白糖蒸馍”,本品系清代干隆年间,阆中回民哈公奎创制的一种小食。其特点是无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无西式面包的微酸味,熟食时甜绵软不粘牙;冷食时酥散甜爽,”白糖蒸馍”还有久存不坏的特点,夏季可放十天,冬季可存数月而不变质易味即便坚硬如石,回笼再蒸与新鲜蒸馍无异,故本品深为大众,特别是老人、小孩所喜食。此外,阆中回民创制的清真食品如”保宁干牛肉”(又称”张飞牛肉”)、”牛羊杂碎面”、”油囊馍馍”、”白糖烧饼”、”锭子锅盔”等也很有名。以上食品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食用方便,惠而不费,是劳苦大众和低收入者强身果腹的无上妙品。

我登上了沐浴在朝晖中的华光楼,嘉陵江水从层峦迭嶂的钭谷间缓缓走来,净如匹练。对岸锦屏诸峰象一道道绿色的屏风拱卫和屏障着阆中古城,用”秀色可餐”四字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我转身俯视,一大片含蓄厚重,古风盎然,瓦缝参差,街巷毗连,市井相贯,曲陌相通的景致历历如绘地呈现在眼前。阆中古城之所以能够跻身于华夏大地四大古城的行列,应是当之无愧,倘只从四川来讲,也算硕果仅存了。华光楼是一座过街门楼,外形颇似佛寺中的钟鼓楼,楼身筑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为三重檐歇山式屋顶覆以翠绿色琉璃瓦,脊上饰以人、兽、鸱(即鹞鹰)吻,正脊为珠宝形迭顶,高达3米,殊为伟观。各层楼间回廊周匝,均装以做工精细的雕花隔门,颇耐游人观赏留连。华光楼为阆中古城的最高建筑,也是标志性建筑,又名镇江楼,它的位置建在上华街和下华街之间,紧邻嘉陵江岸,遥对南岸南津关连峰楼。(惜今已不存)据传,此楼是建在唐·滕王李元婴所建南楼之旧址上,明以前仍称南楼,清代改称华光楼。历代迭遭火患,现存为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76年)重建,原占地为8亩,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来到阆中未登华光楼,犹如到了南昌不登滕王阁,到了武汉不登黄鹤楼,到了岳阳不登岳阳楼一样,不能说不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宋仁宗时阆州知州李献卿有咏《而楼》诗云:”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十四个字可谓括尽华光楼风情。华光楼底层留有宽敞石拱门洞,供行人通过。华光楼外嘉陵江上曾有大型浮桥连接对崖南汝津关,浮桥为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府同知赵宗继创设,后知府李伸重造。桥以35只木船连接于水面,铺上木板,两岸以铁兽为桩,铁缆系牢。秋冬水落时铺设,春夏水涨时拆除,华光楼周遭曾为商贾云集的闹市和水码头。清人金玉麟《夜登华光楼》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令人差可想见当日的繁华景象。另从一张仅存的摄于清光绪年间的《阆中古浮桥》黑白照片上,我们见到的亦是一幅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盛况,真应该感谢这位留住历史脚迹的佚名摄影师了。

从华光楼下来,我下一步的游程应该去拜访一下那些分布在老街旧巷上的民居古院了。我首先去造访了位于下新街63号的杜家大院。杜家大院的前身为大财主杜宝山的寓所。该大院始建于清代,系木质穿斗结构,串珠式四合院格局,占地约2亩,建筑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大小天井七个,房屋43间,进出街门三道,前面临街三间作店铺,后面房屋作生活用房。杜家大院依势随形,由高到低建造。在同一中轴线上连串四道天井,从下新街街面直抵嘉陵江江岸,堪称规模宏大。杜家大院曾于1943年被政府租用开银行。五十年代先后作过城关区政府、金库、航运管理站、航务管理所及港务监督所。干旋坤转,几易其主,杜家大院现已全部将产权拍卖给本地的私营老板去经营了,现在的业主并不姓杜,只是仍旧打杜家大院的招牌而已。富有眼光的新业主瞅准了开发阆中古城旅游的大好商机,于是投巨资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兴土木,增其旧制,把这所百年老院精心打造为集餐饮、娱乐、观光、住宿为一体的仿古民居院落,院内处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中又蕴藏着古朴典雅的气韵,各厅堂间的摆设亦极尽豪华,不落俗套。不过,这儿的消费也颇昂贵,普通游客不敢问津。倘若只是进去参观而不消费的话,则须买了门票方能登堂入室,一饱眼福。其实,散发着浓厚商业气息的改装古院已非原始意义上的民居古院,多少带有点”假古董”之嫌了。类似杜家大院这种情况和打造程度与之大体相近的民居古院在阆中古城内还有笔向街38号的马家大院、南街67号的秦家大院、武庙街50号的田家大院等十余处院落,这些院落与杜家大院相比俱各有千秋,并擅其美,但仍数杜家大院生意最为火爆。

最值得今天的阆中人炫耀的恐怕仍要属那些大片大片如波涛起伏状的青瓦覆盖下的厚重朴拙的民居院落了,也许,这才是代表着真实的生活本质的一面镜子。阆中古城的民居古院,其中小部分是唐宋时期和元代建筑,其余多为明清建筑。高墙大院,木质穿斗结构的单檐歇山式,辅以粉墙漆柱,灰色的小青瓦,充分体现出唐代的风水文化和明清建筑特色。到阆中古城旅游,犹如走进一个其大无比的古建筑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阆中古院民居的建筑布局相当重视风水意向,往往采取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手法进行营造。较常见的格局有:长方形的(寓长命富贵意)、串珠式的(寓珠玉满堂意)、品字形的(寓官高一品意),特别是”多”字形(寓多子多福意)布局为世所罕见,可称独擅胜场。此外,尚有一颗印、倒天井等不尽雷同的式样,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外封内敞的四合院是阆中民居的普遍形式,明、清之际是中国园林鼎盛时期,受其影响,阆中民居不仅利用天井栽花种树,建造鱼池假山,还在屋后建楼且命以十分风雅的名称,于是便形成院楼相连,院中有院,园中有园,深得古、雅、幽、深之趣。彼时,木材资源丰富,阆中民居普遍采用木质穿斗结构,独具匠心的能工巧匠们采用歇山式挑檐,双层硬挑,间以吊爪、撑拱,手法多样;瓦当、吊檐、裙板、隔眼、下抹板浮雕,其内容或人物故事,或花鸟虫鱼,或珍禽异兽、或吉祥字样等。门窗花格品种之繁,多达五百余种;其余装饰图案多达千种以上。其精雕细镂之精湛工艺,几成绝响!阆中古城的小巷石板路两旁,门楼相望,曲折幽深;大街宽直,店铺林立,邻街屋檐外伸,极大地方便了行人在雨天行走。

作为成都游客,在阆中古城逗留很容易获得一种认同感。阆中古城处处能见到老成都的踪影,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就连有些街道的名称也同成都的街道名称一模一样。如:学道街、皮房街、水巷子、火巷子、营门口、双栅子街、马王庙街、状元街、三元街等。连续四天,我一直彳亍于阆中古城之内,古城现存的每一条街巷甚至较大的民居院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阆中古城象一部百读不厌的文学名著,使人感到回味无穷……

阆中人是富有的,尤其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是,在现存约1·8平公里的古城区范围内尚完好无损地保存着纪念三国名将张飞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以及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科举时代实物见证的”川北道贡院”,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的规模宏大的”清真寺”以及被建筑专家誉为”外来宗教建筑中的稀世之作”的”福音堂”(又称圣约翰大教堂)等著名古迹。此外,修筑在阆中城郊及周边乡镇的名胜古迹尚多不胜数。如:位于水观镇东北5公里,始建于唐,其后,代有增修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安寺”;建于元代,位于河楼乡五龙山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五龙庙文昌阁”;位于蟠龙山南麓,建成于清代中叶的檐牙高啄、斗拱重迭的木结构建筑杰作,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伊斯兰教”巴巴寺”;此外,还有与古城紧邻,位于公园路东端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寺”;位于城南20公里外天宫乡的纪念唐代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而修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宫院”;位于城北玉台山腰的唐代”滕王亭子石塔”;位于彭城镇距阆中约15公里处的”圆觉寺大殿”也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嘉陵江东岸的”大像山摩崖造像”景区也是游人如云的地方,四川10座大佛之一的阆中唐代大佛便开凿于大佛寺内的崖壁上。大像山的”读书岩石刻”也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状元洞”。那是北宋阆中贤达陈省华为避城市喧嚣,将他的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安置在此刻苦攻读的地方,历来名流题刻甚多,蔚为大观。至于阆中城南的锦屏山园林更是阆中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杜甫的”阆州城南天下稀”诗即是歌咏的锦屏山一带风物。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锦屏山号称”嘉陵第一江山”,山上古迹众多,最著名的有”杜少陵祠堂”、”放翁祠”、”纯阳洞”、”飞仙阁”、”八仙洞”等。此外,山上还建有纪念世界级天文学家阆中人落下闳的三层六角,高度为24米的”观星楼”,楼前伫立着他的青铜造像和他创制的观测天象用的浑天仪模型。阆中古城犹如一部卷帙浩瀚的人文大典,我不过刚翻开几页哩。

我走在阆中古城里,犹如穿行在现实与梦境之中,我甚至想干脆把家搬到阆中来,我愿意在这里皈依终老……我走在阆中古城的石板路径上,我在思想着,阆中人的功绩和聪明之处不在于开辟和兴建了一座现代化新城,而在于他们能够挽留和保存下来一座险些被夷为平地的凝结着百代先民智能和汗水的文化古城。尽管古城已经遭受到一些局部破坏,为数不少的现代建筑的腿已经步步紧逼地伸进了古城街区,但是,通过近年的反思和努力,阆中人还来得及作补救之举。不象有的地方,比如号称”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的”少城”及其无数具有保存价值的老街区和精美绝伦的古建筑早已被肢解殆尽,灰飞烟灭,再也无法恢复了。

我不厌其烦地彳亍于阆中古城的每一条街巷上,以至于好多店铺主人和市井居民都把我认熟了,临近要走那天,我竟也叫得出10多个当地人的姓名来了。我的身影反复出现在阆州古城的青石板道路上,反复出现在古街古巷挂满大红灯笼的屋檐下,我在古街的一些豪宅大院穿进穿出,我在古街深巷的民居小院问东问西,我要想了解和认知的东西太多太多……,也许,我此行并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我徜徉在阆中古城的石板道上,既有惬意的快感又有揪心的疼痛。回首我所栖居的都市,我象一个彻底输光了的赌徒,两眼是一片迷茫,心中是无尽的悔恨和说不出来的滋味……我象一个暴殄天物,挥霍无度,把祖宗产业败得干干净净,现已身无半文而流落他乡的败家子正站在十字路口打起莲花闹声泪俱下地向人们诉说”古街、古巷、大宅院、朝门、天井这些东西,我们家原先全都有的,而且,比你们还丰富得多,只不过……”

可惜在其它许多被”现代文明”粗暴进犯的都市,浅薄而武断的手握大权的”城市经营者”们将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深厚历史文化遗产及其载体在很短的时间内命令推土机统统给铲除干净了,现实与传统之间的纽带被一刀切断彻底分开,人们的精神世界顿时变成了一片盲区……居住在大都市里的人们要想怀旧,要想寻梦,不得不跑到几百公里外的阆中古城来试图作一些心理上的补偿,还有比这种事件更值得悲哀的么?

啊!阆中古城,我太热爱你了!我太嫉妒你了!因为热爱之故,我要大声讴歌你;因为嫉妒之故,我想永远依傍和拥有你。啊!阆中古城,你这世间少有的”风水宝地”哟,你这光照寰宇人文蔚起的读书之乡哟,你这充满灵气充满希望的丰饶之土哟,你这令我歌令我哭令我狂的”巴国旧都”哟,你这随时让我梦绕魂牵的”华胥故里”哟,我下次还要重新吻你。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2004年2月4日《华西都市报》A9版国内新闻版以"江西春运奇景:你嫖'小姐'我给车票"为题报道"记者2日在江西景德镇火车站采访时了解到,一些旅馆老扳竟然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措施,民工只要嫖娼后就可以为其代买火车票。记者当日在景德镇市火车站看到,许多没有买到火车票的民工纷纷开始找旅馆作为栖身之处。有民工向记者反映,有的旅馆老板私下推出了一项"服务措施",除了吃饭和住宿外,只要到旅馆嫖娼,旅馆就可以为民工代买火车票,而嫖娼的价格一般为80至200元之间。记者在火车站站前路发现许多新建的商品房被改成旅馆,全靠一些中年妇女招揽顾客。这些妇女纷纷暗示,只要到旅馆吃饭、住宿或者"找小姐",旅馆都可以想办法为民工代买火车票,已买到票的民工还可利用手中火车票折抵现金去嫖娼。"
  • 据2004年2月22日《成都晚报》07版以"四部委通知要求 暂停城市宽马路广场建设"为题报道:"据新华社电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提出暂停城市宽马路大广场建设。通知要求,各地城市一律暂停批准红线宽度超过 80米(含80米)城市道路项目和超过2公顷(含2公顷)的游憩集会广场项目。在此之前,已经批准的2公顷以上(含2公顷)的游憩集会广场项目,尚未竣工的,一律暂停建设;对已经办理规划、用地和开工批准手续,但尚未动工的,一律暂停开工;已经批准,但尚未办理用地和开工批准手续的,一律暂停办理用地和开工批准手续。通知要求,清理城市各类广场、道路建设项目。清理检查的重点是:各类广场、道路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是否符合本通知的规定,拆迁安置是否得到妥善落实,是否存在拖欠和摊派建设资金的情况。
  • 据2004年2月24日《华西都市报》A12版载"日前,新浪文化频道在中国调查栏目中进行了'谁是中国最有名的人'的大型网上调查。调查引起广泛关注,但当前的票选情况,在网上引来一片嘘声。载止到昨天,网上投票仍在进行中。但已出来的名单排序却让人大跌眼镜。在当前出炉的前10名中,姚明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其他除巴金、杨利伟、钱学森、钟南山外,活跃在娱乐演艺界的一线人员竟占据了半壁江山。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赵薇、陈坤等娱乐明星不仅'风头'压过钱学森,更令杨振宁、王朔、莫言等人望尘莫及。大多数网友质疑,'名人'概念不应仅局限于娱乐演艺圈,其实像杨振宁、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是娱乐界人员根本就无法企及的,但如此票选的结果却让人委实难以接受。调查从某些侧面折射出当前中国普通民众看待所谓'名人'的视角与方向,反映了当下的一种大众视角趋势。或许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名人'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