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水:狱中随笔(3)

杨天水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5日讯】二十.人性和宇宙是一体的

今日对尽心﹑知性﹑知天又有些新的理解-孟子的原意大概是这样﹕人通过修养能接近或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也是自然界(即包括人在内的宇宙-天)中的一个必然规律。因为人性也是宇宙中一物﹐故修养达道的过程﹑方式﹐也是宇宙(天)中的必然(客观)存在的方式。古代思想家大概想从这个角度﹐将“尽心知性”认为是宇宙中的必然过程﹐即知道了尽心心性﹐把握其具备为善的倾向﹐这种认识力及心性的能动倾向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到其客观存在﹐也就是领会了必然(客观)规律﹐即知天。其潜词是﹕不要以为扩大善端是不可行的﹐其实它不但可行﹐且为宇宙中必然之事﹐只要专心致志﹐反观心性的特征与规律﹐就会发现心性的活动规律无非是宇宙(天)客观规律的一部分而已。孟子的意思同样也有这样的意思﹕人为趋善不是什么违背自然之理的事﹐因为人是天(宇宙)中一物﹐当然人的自身的法则也必是天(宇宙)中的法则。天又具有自然而然的含意﹐故发挥主体功能﹑扩展其善端也是自然的(即必然存在的)倾向﹐就是说人的这种积极发挥主观(心性)能动力的行为不是由什么外力强加于人的﹐而是人天性中就存在的符合宇宙法则的倾向。由专心认识心性自身﹐到把握心性具备客观必然的趋善性与能动性﹐等于完成了对普遍真理的认识﹐即等于完成了“知天”。

晚睡前又对“尽心﹑知性﹑知天”进行反思﹐努力想闹清孟子的原意。心得如下﹕“尽心”﹐即充份运用心的思维功能﹔“知性”﹐即认识到人性的真相及规律﹔“知天”﹐即领悟自然而然的客观法则。因为人性是天(宇宙万物)中的一种特殊存在﹐故其特性也是普遍法则普遍特性的一个表现而已。故而知性即为知天﹐即认识到特殊事物的属性的客观必然性也就等于认识到了宇宙万物的普遍特性。孟子此说要求人穷尽思维能力﹐了解﹑认识人性的真实面目﹐以达到对其中包含着的普遍法则的认识。孟意含有这样意图﹐即要求人由近及远﹐由特殊到一般﹐由相对到绝对﹐把握人性能够由扩充善端﹑清心人欲﹑修养陶练而至佳境的必然性质。在思孟看来﹐人与天(自然)同为宇宙中的存在物﹐从根本上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天道(无生命物的属性﹑法则)与人性(某种生命的属性与法则)本为宇宙一体中的不同部分﹐都具有自然而然的(即必然的)性质。人性既然是天(自然)中一物﹐故天(自然)的特性人性也必具备。故曰知性为知天。这种企图在天人间找出绝对法则的思路是人类思维的一个规律性倾向﹐即追求形而上学结论的倾向﹐人性有求知的倾向﹐必然就有追求形而上学结论的倾向。但天地万物的根本特征是差异与变化﹐因此思维一旦追求形而上学的结论便易陷入困境﹐即结论不能与诸种客体完全同一起来的困境。至此自己想到人类认知与思维能力在认识特殊的具体的事物﹑事理时﹐受客观实在的决定﹔但企图寻找绝对法则时﹐受心官自身支配﹐即绝对法则是人心(思维世界)的造物。如果说宇宙中存在绝对法则的话﹐那只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之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如果不想以自己学说涵盖一切的话﹐则各有正确的一面。对二者批判继承才能产生更公正的新哲学-多元主义的哲学。

如果循着前面的思路理解孟子的话﹐就会觉得他的话并无大错。孟子的意思无非是﹕人性是自然中一物﹐认识把握人性的真相便等于认识把握了自然中一物的真相。因为人性包含在自然的怀抱之内﹐故而人性的法则当然也属于天(自然)的法则。但无论如何﹐企图在无生命界与生命界之间寻找根本的一致性是孟的意图。可是似是难以如愿的﹐因为天是无机的物理的﹐而人是有生命力的能动的。认为不可能是因为现代人将人与自然对立起后的结论。然而孟子则相反﹐将人完全看成天(自然)中的一部分﹐即生命﹑意志﹑情感﹑德性也﹐必然是天(自然)中的部分。故而孟子曰知性即知天。其潜词为﹕善并非外在强加给人的﹐而是自然就有的﹐因此扩大善端﹑实施仁政不过是遵循天道(宇宙的根本法则)而已。事实上这是孟子在为善探索形而上学的根据。

九六年十二月

二十一.劳动阶级的斗争是合理的

斗争似是不同物种间的常规状态﹐合作似是同类物种间的常规状态。不同物种为了争生存资源展开几乎没有休止的斗争﹔而同类间则大多数时候为了共生而进行合作﹐共同对付天敌与自然界。就人类而言﹐同类间的斗争只是阶级社会产生以来的经常性现象。但从整个人类的历史与未来看﹐合作是常态﹐斗争不过是短暂性的非常态而已。因为阶级社会在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现象。故而可以说﹐从总体上看人类间相互合作(和平共处)是绝对的﹐斗争(相互为害)则是相对的。合作是人类求生存﹑发展的需要引起的。斗争是阶级压迫引起的。阶级压迫是剥削阶级强占资源﹑奴役同类﹑满足贪欲的手段﹐并迫使劳动阶级不得不以斗争为求生存发展的手段。但劳动阶级数量广大且内部和平共处﹐决定了阶级斗争的同时和平合作仍是人类求生存发展的一大主要手段。劳动阶级斗争的目的是促成全人类更好的合作即求得更好的有利于更广泛的和平共处﹑合作一致的互爱互助的体制﹐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发展。这样看和平合作成为主流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才符合广大的劳动阶级的利益需要。

九六年十二月

二十二.专制制度下国民能够生存是一种奇迹

我父母的那一辈人在数十年前﹐冰天雪地之时尚没有棉帽棉衣棉鞋﹐只有破旧的单衣夹衣﹔饥饿之时﹐没有食品没有热水﹐只能透风漏雨的屋子里倦缩熬时﹐有很多时候还必需在冰天雪野中为子女们觅食任凭饥寒的交相侵袭。大自然是那样的富有慷慨﹐生长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生活资源﹐并且任人利用﹐然而劳动阶级的多数人却时时被困在匮乏的状态。我的父母以及数以亿万计的与他们身份相同的劳动阶级的成员在那样极端匮乏的环境中能活下来﹐简直是大自然中的奇迹。

九六年十二月

二十三.我的好朋友早已过世

又想到少年时与我们全家相依为命﹐共历艰苦日月的那条家犬。它黑白相间的毛色﹑中等身长但略显健壮的形体﹐时常充满期待与和善目光的眼睛﹐不断地重新浮现到我的脑海。它的名字叫黑子。有时它送我上学﹐至半途方放心离去。上高中时每次归家﹐它都在离家二三百米处迎接﹐摆尾摇头﹑跳跳蹦蹦的高兴劲儿﹐直如天真快乐之童儿。七八年十月三日那晚﹐离乡赴京求学的那晚﹐似乎它也知道要分手一段时间﹐在我们前往县城的路上﹐它一直随行﹐依依不舍﹐两里路后方止。夜色中﹐那双明亮的眼睛﹐那低婉的撒娇声﹐至今﹐愈来愈使人怀念不已。可惜的是在我们全家人都离开后的七九年新春佳节时﹐被我们原来的邻居用枪打死﹐以其肉做节日佳肴了。邻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穷困﹐过年实在缺少食物。至今我深为自己当时没有将带走的念头而内疚﹐更为没有保护好少时好友而惭愧。后来听邻人说﹐自我们全家离开故土后﹐黑子不吃不喝﹐整天魂不守舍﹐不到一个月﹐便耳聋眼花了。那一定是焦急所致﹐与它朝夕相处﹐一起忍受贫困煎熬的家人突然失踪了﹐怎能不令它焦心呢﹖对它那是丧亲的痛苦啊﹗一想这些﹐泪不能禁。时间愈久﹐对黑子的怀念之情愈深愈浓。人与犬都产产生如此深厚的友爱之情﹐世间还有什么能阻碍住博爱的难关不可攻破呢﹖爱黑子﹐不仅因它与我们一道度过漫长的春季﹑炎的夏天﹑稍得温饱的秋季以及寒冷无情的严冬﹐还因为它是劳动阶级的一员﹐更因为它是劳动阶级家犬的代表。劳动阶级的家犬是劳动阶级的一员﹐它们同劳动阶级一起受难﹐即劳动阶级挨冷受饿﹐它们就挨冷受饿﹔也同劳动阶级一起享乐﹐即劳动阶级喜庆丰收时﹐它们也格外欢欣﹐在田头院中﹐手舞足蹈﹐跑来跑去﹐劳动阶级过节之时﹐即使在物品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仍抑制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于是它们也随之兴高彩烈﹐并分享仅有的比平时稍好些的残汤剩饭。总之劳动阶级的家犬是劳动阶级的亲友﹐与劳动阶级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结下了深厚的阶级友情﹐它们象劳动阶级一样值得爱戴﹑尊重。它们帮助劳动阶级看护家园﹐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给人类的生活作出不可低估的贡献。在人类家养动物中﹐还有哪一种动物能那样心领神会地与人交流感情﹑交流动作与言语的信息呢﹖黑子﹐我的好兄弟﹐劳动阶级的好兄弟﹐已永远回到它的故乡了。它来自永恒的宇宙的怀抱﹐又回到了那里。愿它永得上帝的慈爱。

九六年十二月

二十四.伟大的人默默无闻

十八日上午翻阅杂志﹐深为一则故事感动﹕某人﹐六0年生﹐幼患痳痹症而致下肢双残﹐少丧父﹐及长(至七八年)母亡﹐尔后依双拐摆烟摊支撑两弟妹之生活﹐风雪不能坠其志气﹐病疾未能挫其恒心﹐含辛茹苦﹐历经万难﹐拉扯弟妹个个高中毕业﹐成家立业。其妹上学期间﹐日日接送﹐未有忽疏。这才是中国人群中伟大的人﹐与之相比﹐所谓的名家﹑名星﹑名人以及权贵富豪之流﹐黯然失色。阅读期间﹐一人数次失声于阅览室。多少年来的如下思绪再次涌进心头﹕劳动人民最伟大﹐他们才真正是历史的脊梁﹐他们供养了人类﹐没有劳动人民那些所谓的英雄豪杰﹐都得成没娘的没好长兄的孩子﹐都得被冻死饿死。与劳动人民相比﹐那些所谓的名家﹑名星﹑名人权贵﹑富豪等等﹐不过营养土上的好看的蘑茹。真正地热爱劳动人民要突破很多难关﹕首先要不为外表蒙弊﹐因为外表上劳动人民穿着普通﹐甚至褴褛破烂﹐一身汗味﹐长相也不及有闲阶级富态白晰﹐满面红光﹐同时还可能出口带些粗话﹔其次得认清有闲阶级及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全是劳动阶级那些粗手﹑弱肢的劳动成果﹔最后还必须确立并推广良知﹐即确立并推广不忍之心(又叫恻隐之心)﹐或者说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这是个艰难的认识历程。一般人往往被历史的假相迷惑﹐报着英雄史观不放﹐那是何等的愚昧﹗

九六年十二月

二十五.奇正并用才是取胜之道

晚上读《唐太宗李世民》。李氏虽为古代少见的明君﹐但与现代文明世界的标准相比﹐其宽容度是极端有限的。晚年征高丽不能全胜﹐也是必然的事。李靖替太宗分析道﹕“陛下以往一向以奇取胜﹐而此次对高丽用兵却求万无一失﹐因之而不敢用奇谋﹐因之而步步为营﹐遂遭对方固守险阻所挡。”大凡人一有家业﹐往往贪图万无一失而不敢用奇谋奇兵﹐是难免的缺点﹐或曰人有成则趋保守﹐因之而怕冒险。由此看来﹐李靖只见到表面原因而未见到深层原因。然而能见到那个表面原因已是李靖知兵的高明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是千古不变的法则﹐庸才书生是不知道正确运用的。

九六年十二月

二十六.动物界仁爱和残忍并行

电视播放动物世界金雕家庭的亲亲生活。小金雕在六周之前全身雪白﹐与人类的婴儿一样可爱﹐在小金雕离开家庭独立生活之前﹐双亲负担其哺育保护之责﹐为了幼雕之饮食﹐双亲忙碌不停﹐去猎杀其它种类的小生灵﹔为了替幼雕遮雨﹐老雕整天整夜地张开双翅﹐抵御寒气的袭击﹔那些喂食的细节正是动物界伟大母性的缩影﹐直到幼雕足饱﹐老雕才收拾残渣剩骨﹐以充饥腹﹐金雕家庭的生活完全反映了动物两大显着的亲情特征﹕绝对无私的母爱﹑亲亲之爱以及绝对冷酷无情的种类生存竞争。为了履行前者﹐动物不得不以它种弱小的动物为捕杀对象。这说明动物界的生活高尚与卑下共存。或许这种并存直到生命灭迹时才会退出宇宙。

九七年四月

二十七. 四丛美人蕉的启示

监楼东西大门旁各长两丛美蕉﹐西大门口的自春天破土﹐便生长正常﹐至今有一人多高﹐半月前开花﹐淡红喇叭型花朵坐于花蓝之上﹐叶子又肥又大﹐青绿要喜﹔而东大门口的两丛吐芽之时﹐每夜必遭鼠食﹐后虽经人日夜护理﹐终就先天不足﹐现在只有半人高﹐虽肥头大耳﹐绿嫩喜人﹐但仍未着花。这四丛美人蕉的差异﹐表明了事物的成长或发展都有某种正常的过程﹐若正常过程遭到干扰或者破坏﹐则事物必畸形发展﹑或发育不良﹑或无花无果。由此而使人联想到表帝国后期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境界转型过程中遭内懮外患的干扰破坏而陷入畸形发展。又好比一婴儿﹐其生命的时期若得正常生长环境﹐则能有健康强壮之少年﹑青年﹐若早期常遭饥寒﹑疾病袭击﹐复遭暴力打击﹐则必陷于心体畸形多病而难自拔﹐至少青年晚期﹐纵使良药﹑美食终日﹐也无法消除其生长过程的早期阶段所受挫折遗留下来的恶劣影响。可见世间事物的正常生长期的正常条件是非常重要的。离开那些条件﹐事物便病弱﹑便畸形﹑便不能拥有正常的果实。

九七年七月一日

二十八. 劳动阶级的母亲们最最伟大

从前曾时常想到这个问题﹐但内心的体验没有此阶段的体验鲜明。劳动阶级的母亲大多与贫困及其系列后果性的困难战斗一生﹐她们大多没有文化﹐没有外援﹐没有特殊的技能﹐但是她们有一颗无比善良的母爱之心﹐有无比的责任感﹐有无比的刻苦耐劳的品质。她们从不向困难低头﹐她们总满怀信心﹐对未来报着热望﹐对儿女的爱造就了她们无比坚强的品格。人类谁最伟大呢﹖劳动阶级的母亲们。相比之下﹐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太缺少勇气﹑坚强信心﹐往往见难而退。中国的现代化需要英雄的品质﹐中国民族需要英雄的品质。

九七年八月

二十九.国土园林化和民主化

最近又反复思考国土林园化﹐蒙﹑疆﹑藏大规模工业化﹐及教育优先化诸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华乐园”或曰“东方乐园”计划中的几个部分。中国人为了自己的幸福﹐也为了地球的利益﹐必须将中国建设成“东方乐园”。因此经济方面首先要解决自然生态的平衡﹐将华北﹑东北﹑西北﹑西藏以及其它地方的荒山秃岭变成林园﹐让这些地方长满果树﹑林木﹑百草﹐压住沙化﹐缩小沙漠。森林﹑草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大条件之一﹐让大地之上长满树木与禾草是争取幸福日月之人群的义不容辞之巨任。每个人都要认真植树﹐而国家应将蒙古地区﹑热河地区﹑察哈尔地区﹑晋北﹑陕北﹑甘宁﹑南北疆﹑前后藏﹑青海﹑川西北等地长期租给国民﹐让他们造林﹑种草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整个人类必须立即严格控制以木材为原料的纸张生产量。只有大地上永远长满树木﹑百草﹑五谷﹐人类从总体上看才会有幸福前景。或者说从人类整体看﹐地球(当然包括国土在内)的林园化是农业得以生存发的基础﹐而离开农业﹐整个人类显然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只要风气一变﹐几只要制度一变﹐一﹑二十年内﹐中国的劳动者就能愉快地不辞劳苦﹐将中国造就成一个东方大林园。

应在不宜农业之地区推广大规模工业化运动﹐以上建立合理的工业部局﹐以节省它地区的农业用地﹐以推动那些不宜农业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运动﹐以分散经济发达区的人口稠密的压力。要在蒙古﹑陕甘﹑新疆﹑西藏建造四座以上的大型核电站﹐以解决这些地区造林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生活以及各种产业运转所需的电力。刚才所提的诸地区应该是未来“中华乐园”中最大的几个工业区。这样中国整体上才具备实现现代化的真实的而非幻想的基础。

教育优先化是人所尽知的一项有效措施。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养育自然(即促进生态平衡之行为)﹐要靠人类的辛勤劳动来完成。而要避免劳而无功﹑蛮干胡揪﹐还得要依靠有先进的道德意识﹑有一定的科技知识的人来完成。优先化要求将一切用于不必要的楼堂馆所﹑豪华奢侈的公款消费﹐统统用到教育上来。千化﹑万化﹐都需一个化做基础﹐没有这个化基础﹐无论什么都必是突变﹑妄想。这个化就是民主化。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九七年十月

三十.伟大的组织家必定上扎根民众之中的

前几天某夜突然更深切地感悟到张角与洪秀全两批创业者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依靠群众的务实精神和埋头苦干的高尚性及有效性。张及其弟子﹑洪与其同志﹐不慕虚荣﹐不贪享受﹐以各种最普通的劳动为职业﹐深入到中国劳动阶级中间﹐与最穷苦的且没有一丝一毫政治权利的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苦力﹑城市贫民﹑低级职员﹑工匠﹑小知识分子﹑穷教师﹑有正义感的官吏及地主乡绅等等打成一片﹐在他们当中呼朋引类﹑广交知已﹐最终将劳动阶级中的聪明才智和实干力量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强大的履行社会的力量。近代中国两大政党在其各自奋斗初期也做到了这一点。

九七年十月

三十一.老鼠王国的勤劳

老鼠靠辛勤劳动谋取生存的本领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周﹐每夜深人静之时﹐室内必有悉悉嗦嗦的撕咬塑料的声音。前某夜抽屉中豆奶粉﹑奶粉袋均被咬破﹐老鼠看来花了大量劳动才品尝到新食物。原来两粉袋上有书籍和硬纸﹐老鼠咬破小指厚的硬纸﹐拖开书籍﹐再咬破锡纸袋才吃到豆奶粉与奶粉。仅靠它米粒大的牙齿﹐其艰辛劳动之态是可想而知的。从结果看﹐老鼠爱吃奶粉甚于爱吃豆奶粉。

昨天中午剩下半盒鱼汤未倒。饭盒无盖﹐故用一锡纸袋盖上﹐又压上四十三页的书一书﹐书上放只墨水瓶。今早起﹐发现墨水瓶掉在地上﹐锡纸袋的东北边缘被咬烂﹐饭盒上书的西南部被蹬开三指宽空隙。拿掉书一看﹐鱼汤已变成鱼冻﹐被吃掉五分之一。看来鼠先欲自东北方向取食﹐未果﹐而改由西南方向。

以上的事表明几个问题﹕(1)老鼠的嗅觉是很灵敏的﹐不然黑暗中靠什么探明食品所在呢﹖(2)老鼠谋求生存的意志颇为坚强﹐劳动时具有耐心﹐而且肯动脑筋﹔(3)老鼠以劳动为谋取生存的手段﹐比猫要勤快得多。看来老鼠王国是个以劳动为生存延存手段的王国。但那里有无蚁﹑蜂王国中那样的社会等级呢﹖即有无权力结构与阶级分层呢﹖

九七年十一月

三十二. 伟大的母爱

昨晚睡前偶读《啄木鸟》九五年某期﹐上载《孤独泪》(张平着)。小说中的池文清对养女毛毛之无限深情乃是人类母性的最光辉的典范之一。毛毛自小是弱智﹐二十岁时智商仍停留一﹑二岁婴儿的状态﹐数十年中池氏爱护她﹑料理她﹐时时牵挂她等都达到了最无微不致的状态。池氏所付的心血可与海水来比。池氏实践了基督提倡的爱﹐而且将这种爱与母性中固有的爱统一得那完全﹑彻底﹑真挚。相比之下﹐那些奴隶主﹑封建主﹑帝王相将﹑贪鄙的歹徒﹑杀人害命的强盗﹑构陷他人的小人﹑为一已之私或一已之欲而弄得其他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人是何等的缈小和卑污﹗相比之下那些残害亲生少幼﹑虐待孤寡无依者的人﹐是多么令人痛恨﹗相比之下﹐所有将残忍虐待﹑麻木不仁的给动物造成心身痛苦的行为﹐施加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动物界身上的不义的丑恶的现象﹐是何等的令人切齿﹗小说手法上平直叙﹐但于字句之间到处真情﹐将读者感动得涕泪纵横。

有几个永恒的伟大的主题﹐永远震撼人类良知。它们是﹕生﹑死﹑苦难﹑爱。人类的生活永远与它们交织在一起。每个凡常的人的生﹑死﹑苦﹑爱的经历构成了人类史最细微的组成部分﹐其它物质活动包括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宗教活动等等不过是每个常人借以展开个体生命对生﹑死﹑苦﹑爱体验的外在手段而已。生与死是生命的一种无可避开的必然﹐苦与爱是生命必须承担的必然。但是人类的伟大之处是能够豪迈地以苦为乐﹐以爱为任﹐因此而使生与死得蒙辉煌。池文清是生命由爱心引入康庄大道的高尚榜样。应该更全面地说﹕人类生命的真实过程主要由生﹑苦﹑爱﹑恨﹑死组成。主体能动意识以爱还是以恨来督导人生是高尚与卑污﹑光辉与黑暗的分水岭。人性中光明的一面占上风﹐则人类便多有福祉﹔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占上风﹐则人类便多有苦难。基督看清了人性弱点的苦难后果而大力提倡爱。池完全彻底地行了此爱。由于平凡人的个人财富﹑能力﹑时间﹑精力有限﹐故而要充份地实践爱就必然要作出牺牲。所以说劳动阶级间爱是以牺牲为代价的。为了子女少挨些饿﹐自己必多挨些饿﹐为了子女少受些冻﹐自己要多受些冻﹐总之一切能用于子女的心血全无偿地给予子女。这一种最伟大的牺牲﹐池氏做到了。

或许这样说更全面些﹕人类生命的主要内容是生死﹑苦乐﹑爱憎。这些内容体现在生命的自然过程中﹐人在生活的亦即生产﹑劳动﹑抚幼﹑养老﹑交往﹑消费﹑履行其社会角色﹑从事其它社会活动等过程中﹐必然经历这生死﹑苦乐﹑爱憎等生命的必然内容。

但是由于阶级﹑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各个人的生死﹑苦乐﹑爱憎又必具其各自的特殊性﹐而且即使一切外在条件都相等﹐由于各人主体意识之差别﹐选择因之而不同﹐各自的特殊性当然就产生了。池文清选择了爱﹑牺牲﹐选择了以苦为乐﹐作为生命的内容﹐高尚到了极点。池文清的选择造成了它自己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是将无限的爱灌注在对一个弱智养女的养育之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完人﹐才是古今中外所有圣贤都一致认可的至善的化身。@

九七年十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