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桃花涧佳处

苏凰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元末翰林院编修宋景濂学士,在他的〈桃花涧修禊诗序〉一文里,言与诸贤士大夫在桃花涧上,继春秋郑国之俗,招魂续魄,秉兰草以祓除不祥,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其论山水之清绝、解衣般礴之风流真让人艳慕。

以当时之诸贤,景濂文名最高,传闻有高丽、安南、日本至出金争购其文集者,峨然为上国文运之冠。惜乎后来,受明太祖猜疑见祸,不久辗转病死夔州,却也让后来人唏嘘不已。

十年前,在一朋友处见过一纸本山水人物长卷,署名是“文徽明”,后面有一段清人缪荃孙的小跋,大意就是写的宋学士这一段桃花涧修禊的故事。

离我现在所住约十里的地方也有一处桃花涧。虽无〈桃花涧修禊诗序〉所说的女萝与陵苕之胜,却也自有几分它天然的佳处,特别是因为地居深山而白雪未化,似乎更饶有山林间神秘与种种变换的清趣。

此地之名“桃花涧”,也确因有桃花的缘故。但现在的这些桃树历史未免太悠久了。在我来的路上农夫说有些桃树有的已经有三百岁了,我亦以为。因为我看见大都老枝如虬,还有一农夫指示着一棵老树说在某年某月某日被天上雷火所殛,所以中间之如黑炭云云。

我不知道道家为什么喜欢桃树?好像是从中国的六朝文献记录中开始,那些修道的真人们就喜欢隐居在桃林了。有的解释说,按道家的方术认为桃木是凝天地正气之所化,结庐在此,便可致长生而退人间秽气。

现在的桃花涧的水仍然是碧绿的,中间山石磊磊,有的还有几处山雪。我在其中的一块石头上站立了一小会儿,看见在远处有一个瀑布,下面有一个水潭,上有巨石环抱。潭之左右虽然诸多矮小之箐丛杂以白雪兼青红老树纵横其间,而境色幽邃望之却如神人的所在了。

桃花涧的水是冰冷的,我禁不住它纯洁的诱惑,用一张大叶子掬了一两口雪沁过的涧水放在嘴里,竟感到一种近来从没有过的快乐。难怪以前好风雅者,总爱在一些没有受到污染的地方去汲水,把它用来烹茶借此调出茶之三昧呢。

想来,大家聚在一所山间草堂,去如此的汲水,去如此的烹茶,或论松下野狐,或说坊间故事,或话庙堂平章,虽然无金紫光禄之位,紫金鱼袋之赐,然而世间的红尘不到、人类的浊劳不及,一任自己的脱去形骸放浪到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是一件多么赏心悦目的事情!

我不知道这里春日的桃花开得怎样?但在一般的艳阳天,或者在空山新雨之后,那时的桃花最为美丽,这也是最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精髓的一个地方。

苏轼说在隋唐时有位僧人累年不曾悟道,一日外访,偶睹桃花,竟然大悟了,这真是见桃花的另一好处。

桃花涧的这些桃树也有结蟠桃的,但具体是哪棵没有人知道,路上的农夫说也许早枯死了,早在五年前还有,祗是个儿小,但是甜而且脆。

我在那儿徘徊了半天,沿着原路回去,来了一大群不怕冷的山鸟在那桃林间叽叽喳喳噪起来,好像今天也是它们跑出来游春的日子似的——但是这样的地方,却是越来越少,不由又想起中共这个老货来了,唉!算了!面对这些清异的风景,现在暂时不提这个败物也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我童年的时候,离学校大约二百米的地方,有个破旧的小屋,小屋里面住着一个神秘的老人。我经常从那里路过发现那小屋里有时会透出一、二咳嗽声,但大部分时间它是关着的,一旦开着,就会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一个小床上看书,那书好像是线装的,床的面前也烧着一个被烟熏的很黑的小炉子,而上面有一个小的锅子正熬着包谷粥什么似的东西。
  • 昔在朋友处见过前清帝裔傅心畬的一本山水册页,满纸缥缈的空灵之景尽是末代王孙凄凄故国之思,残山剩水间徘徊着王孙寂寞落魄与伤逝之情。
  • 上个月去琉璃厂,有个古董商人给我看了他新收一件的汉朝海马葡萄镜,看着这件老东西在阳光下的熠熠生光透出几分斑驳的古艳,心底浮起一种异样的感受,是那怀古的心情像偶尔轻飙在霁风下的小雨花,倏尔却寻不着了,祗留下一点儿多情的惘然。
  • 上玄有命,五德运化,其有道者兴,而无德者亡,此宇宙之徽理,九垓之所共喻也。中共者本西方之邪灵,原非中华之物。昔赖神器之不光,竟因劫成运,鬼据我邦久稽天诛。其垂六十之余年,焚我中华之制度,毁我中华之衣冠,屠我中华之子女,凡此种种,不可胜纪。
  • 在吾乡偏北出城约二十里,就是一大片原始的松林,而在一个交界的地方,有诸奇峰异壑突兀左右,在中央却有一处老的山庙,堂上供有大势至菩萨。

    且不论那里山间的薜荔如何之葱蔚洇润从此树攀至那树,而幽幽青萝如梦更成月下可以倚之入眠闲听松涛的薄衾。

  • 笔记一

    以前父亲教书的地方后面有座小山。

  • 上个月去琉璃厂,有个古董商人给我看了他新收一件的汉朝海马葡萄镜,看着这件老东西在阳光下的熠熠生光透出几分斑驳的古艳,心底浮起一种异样的感受,是那怀古的心情像偶尔轻飙在霁风下的小雨花,倏尔却寻不着了,祗留下一点儿多情的惘然。
  • 案前摆着一本《陶庵梦忆》与《唐伯虎文集》,《宋文选》已翻到了苏东坡的《太平曲》,一套民国珂罗版的小万柳堂明人花鸟扇面集懒懒的破了一页,中间插着一枝轻如羽毛的泛红的香草,有人认为是南宋修内司造的鬲炉依然还燃着一盘残香,屋内似乎还藏着今年暖春的一段好天气,外面虽然冷,但窗子外面两年前种的百合球茎却长出青嫩的叶子。
  • 这几日天气转冷,独居在这百年老宅夜里倍感寒风的刺骨,于是燃起炉火取暖,夜间取出土瓯煮茶,想起住在花园洋房有暖气的好处。但现在这百年老宅却也颇为自由,虽然左右萧疏环境牢落,而内心亦早如八大山人之高傲冷峭。昨天周末山上来了不少轿车,因此白眼了不少亦来此游玩下流的中共猪仔官吏与那些祗知道吃喝的无良娼妓。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