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循吏】民之慈母 德化黎民的辛公義

作者:洪熙

辛公義的轄下有人想打官司,父老鄉鄰便紛紛勸阻:「這只是一件小事,怎麼能忍心讓刺史受累呢!」訴訟雙方大多都互相讓步而作罷。(志清/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635
【字號】    
   標籤: tags: ,

循吏,在史書中是指那些清正廉潔、賢明能幹的官員。歷朝歷代的正史中往往都有專門的《循吏列傳》,蒐集整理了那一個朝代的能員幹吏的生平。《隋書》中記述了這樣一位循吏,以身垂範,使轄下地區改變了流傳已久的陋俗;克己奉公、一心為民,憑德行就化解了民間糾紛。

勤奮上進 學識淵博

辛公義早年喪父,母親獨自將他撫育成人,並親自教授他各種詩書典籍。北周天和年間,朝廷挑選良家子弟做太學生。辛公義被選中,進入太學就讀,他以勤奮刻苦而聞名。北周武帝時期,皇帝召辛公義進入露門學(露門是王侯宮廷的最裡層門。露門學,是北周天和二年為皇室和貴族子弟設立的官學),命他學習道德義理。每月在御前與大儒講論的時候,辛公義多次被讚為奇才,當時同輩的人都很仰慕他。

漢代時的辟雍(太學)模型,陳列於北京國子監。(公有領域)

辛公義能文能武。北周建德初年,他跟隨皇帝出征,平定北齊,相繼升任為掌治上士、掃寇將軍。

愛民如子 以身垂範

楊堅(後來的隋文帝)任宰相時,拜辛公義為內史上士,參與掌管朝廷機要。楊堅建立隋朝後,授予辛公義安陽縣男的爵位。

隋朝開皇八年(588年),辛公義隨軍平定南朝陳國,因軍功被任命為岷州刺史。

當時岷州有一個陋俗,當地百姓很害怕生病。如果家中有一人得病,全家人都避開病人,父子夫妻之間互相不看護照料,一點孝義恩德都不講,因此患病的人大多都死去了。辛公義對此感到憂慮,想改變這個風俗。於是分別派遣屬地官員巡視考察管轄區,凡是生病的人,都用床或車運來,安置在官衙的廳堂裡。

夏天爆發瘟疫時,病人有時達到數百人,官署的廳堂、廊下都住滿了。辛公義親自在病人中間設置了一張床榻,一個人坐在裡面。從早到晚,對著病人處理政務。他領到的俸祿,全都拿來為病人買藥,請醫生為他們治療,親自勸導病人吃飯喝水。於是病人大多痊癒了。

辛公義這才找來這些病人的親屬,勸導他們說:「生死大事,都是上天的安排,和是否接觸病人沒有關係。過去你們拋棄病人,所以他們才會死。現在,我將病人聚集在一處,坐臥在他們中間。如果說會傳染,我怎麼能不死,而病人又怎能痊癒了呢?你們就不要再迷信那個陋俗了!」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辛公義領到的俸祿,全都拿來為病人買藥,請醫生為他們治療,親自勸導病人吃飯喝水。示意圖。(fotolia)

這些病人的子孫都很慚愧,稱謝道歉後離去。後來人們生病後,就爭相跑到辛公義那裡去。如果病人沒有親屬,辛公義就會將病人留下療養。人們開始互相關愛,這種陋俗就自然革除了,全境之內都稱辛公義為「慈母」。

不辭勞苦 德化黎民

辛公義後來調任牟州刺史。到任後先到監獄中,露天坐在監獄旁,親自審理案情。十多天內,案件全部處理完才回到官署。

歷朝歷代的正史中往往歷朝歷代的正史中往往都有專門的《循吏列傳》,蒐集整理那一個朝代的能員幹吏生平。(素素/大紀元)

接受的新案件,都不設公文檔案,派一個值班的副手在一旁審訊。如果案子沒處理完,被告必須被監禁,辛公義就在官署大廳留宿,始終不回內舍。有人勸他說:「這種案子自有處理的程序,刺史何必自找苦吃!」

辛公義回答說:「身為刺史,沒有足夠的德行引導百姓,還讓百姓身陷囹圄,哪有把百姓監禁在獄中,自己還能心安的呢?」罪犯聽到這番話,都誠心服罪了。

後來有想打官司的人,他的父老鄉鄰紛紛勸阻說:「這只是一件小事,怎麼忍心讓刺史受累呢!」訴訟雙方大多都互相讓步而作罷。

接受的新案件,都不設公文檔案。如果案子沒處理完,被告必須被監禁,辛公義就在官署大廳留宿,始終不回內舍。圖為九龍寨城衙門(香港法定古蹟)。(Mk2010/Wikimedia Commons)

有一年,山東一帶連降大雨。從陳州、汝州到滄海,全都鬧水災。唯獨辛公義所轄的牟州地區沒有受災。牟州的山間還出現了黃銀(古人認為,這是一種祥瑞之兆),辛公義命人開採之後,將黃銀呈獻給朝廷。於是朝廷下詔命水部郎婁崱到辛公義那兒祭祀神靈祈福,人們竟然聽到空中響起音樂聲。

(據《隋書‧循吏傳》卷七十三) #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這一「自貶責己」的舉動,絲毫沒有降低他的威信,反而使得廣大蜀軍將士更加認識到主帥身上的優良品格,更加堅定不移地追隨他英勇征戰,建立功勳。
  • 中國服飾是中國文化和禮儀的一部分。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漢服是右衽,北方少數民族是左衽,正好相反。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發,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由此可見,孔子十分重視服飾禮儀。
  • 尺尊公主填湖修建寺院時,文成公主也在繞木齊修建寺院。一年後,兩位公主修建的寺院全部竣工,尺尊公主就把她帶來的釋迦佛8歲等身像放入她主持修建的寺院中,而文成公主則將12歲釋迦佛等身像安置在她主持修建的廟宇中。文成公主又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寺院門外栽插柳樹,後世稱為「唐柳」。
  • 释迦佛的预言,以及西游故事中的僧人表现,都在现实社会中上演着,也在现代少林寺中发生着。少林寺乱象,是中共系统的摧毁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也是文化浩劫延续至今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少林,“鸣钟生道心,暮鹤空云烟”的空灵消失了;驾鹤乘云的逍遥也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取代。在世人心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清雅,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何日,少林寺能够再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然清宁,重归参禅悟道的庄严神圣?这也许是世人心中的又一个“天问”。
  • 「陰晴圓缺」月象無常,無常又是月亮的常態。月如無恨月長圓:恨人間生離死別不得圓滿?恨人間成住壞定滅律不能超越?或是「恨鐵不成鋼」?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中秋故事留下怎樣的遺恨?蘇東坡詩《中秋月》吟:「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夜年年來,明月夜不長好,此事古難全!如何脫凡律不為陰晴圓缺所牽?
  • 隋朝國祚短暫,經過「開皇之治」的短暫繁榮,又迅速陷入凋敝衰亡。探究其中的禍源,楊素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子夏衣衫襤褸而安於貧困,王章病臥牛衣中哭著與妻訣別。
  • 子夏接受曾子的指責而坦白認錯,蘧伯玉五十歲時,能記得自己四十九年來的錯誤。
  • 張良學辟穀修煉的方法;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
  • 何敬叔貼告示接受饋贈,將所得拿去代繳百姓的欠租。吳佑贈衣給屬下的父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