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小人物令曾國藩甘願「低頭一拜」

作者:杜若
清 湘軍攻克金陵之役及克復金陵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攻打南京獲勝。因其立下軍功,受到朝廷封賞。但也因曾氏兄弟主掌大權,手握重兵,遭到一些大臣的猜忌。

大清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曾國荃四十一歲之際,曾國藩贈予他十三首組詩。其中第十首是:

「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

(節錄自《沅圃弟四十一初度》)

曾國藩肖像。(公有領域)

詩文大意是:對於位高權重之人,往往他的左邊陳列著鐘鼎銘記的功勳,右邊則是誹謗他的狀書。人間隨處變幻莫測,那些看不見的風險,此起彼伏就像算數上的加減乘除,沒有定數。曾國藩建議弟弟要像屠羊說一樣低調做人,對功名之事謹慎謙讓。人間萬事就像天上的浮雲,最終都會一消而散。

曾國藩的四個兄弟,左起曾國潢、曾國華、曾國荃、曾國葆。(Huangdan2060/Wikimedia Commons)

曾詩所言「低頭一拜屠羊說」,這位屠羊說是楚國的一位小人物,從事屠宰工作,是《莊子‧讓王》中講到的人物之一。

春秋時期,楚平王聽信費無忌讒言,殺了伍奢、伍尚父子。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連夜逃脫,輾轉來到吳國,成為吳王的重臣。為了報父兄之仇,伍子胥帶領吳軍攻打楚國。此時楚平王已死,其子楚昭王在位。楚軍難敵大軍,昭王喪失國土,逃往隨、鄭二國。從事屠宰工作的屠羊說(音月)也跟隨國君逃亡在外。

楚國大夫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秦哀公出兵助楚,後楚昭王返回郢都。凡是曾經和他共患難,不離他左右的臣子,昭王想重重地賞賜他們。

輪到賞賜屠羊說時,屠羊說拒絕了。他說:「大王喪失國土,我也失去了宰羊的工作;如今大王返回楚國,我也可以重操舊業。有了工作,臣的報酬也得以恢復,還要接受什麼賞賜呢?」

楚昭王下令,強制他接受賞賜。屠羊說還是拒絕了,他回覆道:「大王失去國家,不是為臣的罪過,所以我不敢坐以待斃,等著被敵人殺害;大王返回楚國,也不是為臣的功勞,所以我也不敢接受賞賜。」於是昭王想親自接見他。

屠羊說再一次拒絕了,他這樣回答:「按照楚國之法,凡是立下大功之人,必定在接受重賞之後,才能享有國君親自接見的禮遇。如今,我的才智不足以保全國家,勇武也不足以消除敵寇。吳軍進攻郢都,我因為害怕而躲避敵軍,所以並不是我有意追隨大王逃亡在外。如今大王想要廢棄國法,違背條約接見我,這可不是臣想聞名於天下啊!」

楚昭王對將軍司馬子綦(也作司馬子期)說:「屠羊說雖然身居卑賤,但他講述的道理很深刻。」於是請司馬將軍代楚王以三卿之位延請他。

屠羊說知道之後,依然不願意接受高官厚祿。他知道三卿的地位和俸祿,遠遠比他在屠宰作坊要高貴得多。但他不願意為了貪婪高官厚祿,就損害國君的英明,使國君背負濫賞的名聲。到最後,這個被楚王尊敬的小人物始終都沒有接受封賞。

屠羊說雖然身分卑微,但心胸曠達,不慕名利,令當時的楚王和後世的大清名臣感佩不已,甘願「低頭一拜」,向千年前的賢者致以敬意。@*#

(據《莊子‧讓王》)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回溯一百多年前,一覽清朝末年的小學國文課本,對孩子的教育,注重仁義禮儀,處處敬人為先,這樣的教育內容非常亮眼。這些基本的禮儀和倫理,均是效法聖賢愛人之道,教育小孩在家為孝子,在外為君子。從小在孩子心裡種下作正人君子的種子。這樣的傳統教育,才是華夏的風骨所在。
  • 上古五帝時期就有了高等教育,當時的教育場所叫「成均」,虞舜時稱為「上庠」,夏朝時稱為「東序」,商代時稱為「右學」,周代時名為「東膠」。西周時已經出現了「太學」的說法;從漢代開始,「太學」成為國家在京師所設大學的正式名稱。
  • 在中共出於政治需要而大力批判傳統文化的灌輸教育下,許多中國人對於古代中國歷史文化、古語的認知都被扭曲,比如對於耳熟能詳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理解就是「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四海之內的大臣也都是君王的臣下」。也因此,這兩句也成為了中共批判儒家有「家天下」、「國家為君王的私有財產」理念的直接證據,成為了批判「封建社會」、迷惑民眾的重要說辭。
  • 這不是簡單的愛情故事,這是神仙伴侶……小女兒與夫婿乘龍駕鳳,雙雙升天而去,留在人間的父親惘然嘆息:「神仙的事,真的有啊!」
  • 把那些蜂蝶們競相追逐的熱鬧輕輕讓出來,直退到「眾芳搖落」的寂寞寒冷裡,不意竟因此而悠然自得地「占盡風情」 …
  • 春秋時代的宋襄公備受爭議。他與楚國交戰,因堅持戰爭禮儀被楚軍大敗,自己身負重傷第二年去世。精於陰謀陽謀的毛澤東罵他「蠢豬似的仁義」,在大陸教科書中他被嘲笑批判;可孟子、董仲舒、司馬遷等大儒卻盛讚宋襄公,把他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 管寧因為好友華歆不能完全無視於權位利祿的存在,所以割席與之絕交。和嶠鄙視荀勖的為人,不願與之同車,於是自行乘坐專車入朝。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 衛懿公因為沉迷養鶴,荒廢政事而亡國;魯隱公喜好觀魚,明知不合禮法卻執意要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