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術數與合香(1)

作者:朝暉

手工製香(圖片由朝暉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051
【字號】    
   標籤: tags: ,

自然界對於人來講,有無窮的奧祕。不同的天時有不同的物質出現,孕育著自然界的萬事萬物。

對福建的岩茶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福建省武夷山的岩茶分為春秋兩季,春茶與秋茶目前的製作工藝基本相同,但製茶人卻能喝出春茶與秋茶的區別,因為它們的氣息不一樣。也就是說,同一棵茶樹在不同的季節吸收了不同的天地精華(物質),造成了新茶的氣息不同。這個不同的氣息是自然界賦予的,或者說是上天造就的。

古人早就總結出了利用術數結合天時來吸收天地精華(物質)的方法,因此術數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一門功課,《周禮.地官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數」即「術數」。有點類似於,同一種型號的手機插入不同通訊公司的手機卡,能夠接收不同通訊公司的信號。而機器的基礎語言也是「0」和「1」這兩個數字狀態。這只是舉例說明一個意思,不能把現代科學中的數字與傳統術數混為一談。

北宋的王安石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詩《元日》[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詩中的「屠蘇」是一種酒,在正月初一喝這種酒的習俗宋代之前就有了[2]。筆者要說的是,如何在正月初一這一天讓春天的氣息(天地間的精華物質)進入屠蘇酒中呢?據筆者考證發現,古人在製作屠蘇酒的工藝中運用了術數的方法;也就是先將蒸過的小麥及酒麴共三十兩倒入酒甕中,加清水至八十兩(五斤;古代一斤為十六兩),酒甕為特製的釀酒容器,有內刻度標識,加水到某一標識即為八十兩。這一過程在臘月十五日這一天做好,讓屠蘇酒有十五天的發酵時間。

這個術數運用的事例,基數用了「兩」,三十兩、八十兩。還有「十五天」;這三組數字它們都是五的倍數,就保證了這種酒製作出來只會出甜香味[3]。另外,「三」是木的生數;「八」是木的成數,它們都對應了春天,這兩個數字是屠蘇酒吸收春天氣息的關鍵數。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數八;其味酸,其臭膻。」東漢經學家鄭玄註:「木生數三,成數八,但言八者舉其成數。」

《禮記正義》原文對「木」的部分釋義(圖片由朝暉提供)

《黃帝內經.素問》:「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兩篇經文中的「臭」是「嗅」的通假字,「膻」與「臊」是同一種氣味,表述文字不同而已。

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基數單位用「兩」?吸收春天的氣息,我們用三斤的小麥和酒麴,加清水至八斤不行嗎?不行,因為三斤及八斤都不是「五」的倍數,這樣製作出來的酒雖然能夠吸收春天的氣息,但酒是酸的,不能喝。

這種屠蘇酒一般人適量地喝一點可以起到養肝明目的作用,但一過量就會適得其反,對身體造成傷害。

唐朝的詩人韓翃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詩《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說的是寒食節那天傍晚時分,唐朝皇宮內鑽木取「新火」;並用蠟燭向百官家中頒發「新火」的事情[4]。或許有讀者會提問,鑽木取火方法很簡單,在古代更是很普遍的事情,為什麼要皇宮中頒發的新火呢?這是因為,皇宮中頒發的新火是真正意義上的天火。

皇宮中取火之前要舉行一個祭祀儀式,一般由東宮太子主祭,向南方天帝炎帝祈求天火。取火用的火板(亦稱「承板」)、木鑽條均用榆木(或柳木)。火板長為十四寸(古代稱二七之數),寬四寸(古代稱二二之數),厚度約八分。木鑽條長度也是十四寸,圓柱形,圓周長約四寸;一頭削尖,鑽木取火用。火板在四寸靠邊處打一個孔,鑽木取火用。頒新火用的蠟燭為圓柱形,長度取七寸;直徑取二寸。

我們可以看到,以上所說的數字均與二、七相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七」是火的成數,「二」是火的生數。請參考《禮記》及《黃帝內經》的描述: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中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鄭玄註:「火,生數二,成數七。」

《禮記正義》原文對「火」的部分釋義(圖片由朝暉提供)

《黃帝內經.素問》:「南方赤色……其味苦,其類火……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通過上述的事例我們可以知道,只有虔誠的祭祀,才能得到上天的賜予!只有依照一定尺寸製作的工具及蠟燭才能取得並承接天火。這兩個條件必不可少。

寒食節禁煙火、只吃冷食的由來,世人只知道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其實《周禮》早就有這方面的規定了,《周禮.秋官司寇》:「中(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軍旅,修火禁。」「木鐸」是一種以木錘為舌的銅質大鈴。這段話的大意是:仲春二月,禁煙火之日的前幾天,由司烜氏(官名)搖響木鐸,從城市到鄉村,提醒民眾何時要開始禁煙火並準備冷食(寒食);軍旅也同樣禁煙火吃冷食。

那麼,為什麼要在仲春二月擇日禁煙火呢?真正原因是,春天在五行中屬木,天地間充斥著屬性為木的各種元素物質,特別是春二月開始,這些物質達到了最濃郁的程度。由於五行中木生火,這些屬木的元素物質只要遇到一點火種就有可能自燃並引發火災;因此黃曆的春二月是火災的高發期。禁煙火(最多三天)的目的就是為了斷掉凡火的火種。重新取的新火是天火,它的層次比凡間充斥的屬木元素物質高很多,層次低的木元素物質無法藉助它自燃;這樣就能減少火災發生的幾率。就好像同樣是電腦,配置低的二十年前的電腦無法安裝現在的一些軟件並播放一些視頻(這只是舉例說明一個意思)。

以上是在講傳統術數與合香之前先舉的幾個例子,希望有助於讀者理解下一篇所涉及的正題。

(未完待續)

註:[1]《全宋詩》中王安石《元日》的版本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爭插新桃換舊符。

[2]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次第從小起。」唐代盧照鄰《長安古意》詩:「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3]五數對應了甘香味。《禮記.月令》:「中央土……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黃帝內經.素問》:「中央黃色,入通於脾……其味甘,其類土……其數五,其臭香。」

[4]在唐朝及宋朝,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節前,持續兩天或三天,也就是如果黃曆的二月二十是清明節,那麼寒食節有可能是二月十七日下午開始禁火,一直到二月十九日,約三天時間。而唐朝宮中向百官頒發新火,都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傍晚,也就是二月十九日這一天(日暮漢宮傳蠟燭)。新火只頒發給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一品官員及朝廷的王公貴族。其他品秩的官員則到所屬長官的家中去取新火。京畿的普通百姓一般都是清明節的清晨才能取得新火。全國其它地方鑽木取新火也是在清明節的清晨。所以杜甫的詩《清明》云:「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不在長安城。@*#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周明訓台灣台南訊)「香道」源自六世紀,在日本,香道與茶道、花道齊名,「香」文化從寺院走入王宮貴族,江戶時代流行結合數種香木,表現古典詩歌、故事、傳說的文學性,以薰香呈現「沉、靜、定」精神意境,是生活的美學之一,品味香氣的同時,透過大自然純淨的氣息,無形中可淨化心靈的雜質,這正是通藝國際會館全心注入「云香」的內在涵養。
  • (大紀元記者周明訓台南訊)位於台南縣永康市的「通藝國際會館」,以茶道、香道及藝術生活美學為創辦宗旨,開館後備受台南縣市藝文界矚目。
  • (大紀元記者西村美和子東京報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影響了日韓等周邊國家,在日本對傳統文化深表推崇的香道茶道家掌門人野口香崇,對神韻演出所表達的「心靈美」讚不絕口。「神韻的舞蹈超越語言,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精神昇華。」
  • 煙本來就是往上飄的!但雲香打破了煙往上飄的觀念,獨創「煙向下沉」,並形成特殊煙景;不必改變氣流、溫差或透過特殊器具,柱柱雲香煙都自然往下沉降。點燃一炷雲香,立刻把天上雲朵、山裡瀑布,縮小在眼前,雲霧氤氳的意境,唾手可得。
  • 香道是以道家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運用天然芳香原料的過程。而作為一名香道師或制香師,應以求真的心態,通過對天然芳香材料的辨別及處理、對香品的製作及運用;在品味香熏的過程中愉悅身心、聞香悟道從而促進自己及他人的身體健康,使人們通過熏香與大自然形成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 隔火熏香由於不帶煙氣,所以用它來給衣服熏香最好。如果家裡有小的更衣室,可將尚未完全晾乾的衣服掛在更衣室中,將剛製作好的隔火熏香香爐放入更衣間(香爐的上方不允許有懸掛的衣物),給衣服熏香。
  • 相貌天生未可輕,青春學業治功成。 遵循禮義傳家範,品讀詩書處事明。
  • 篆香在中國古代又稱為香篆、印香、香印。它是中國古代運用最廣的一種熏香方式。
  • 上一篇筆者介紹了古人將篆香運用於禮敬神佛及朝廷上朝等場合。本篇文章主要介紹古代的文人雅士如何將篆香運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並與各位讀者一起品讀幾首與篆香有關的優美唐宋詩詞。
  • 認真製作篆香,特別是用純淨的心態去製作供佛的篆香,您會發現那是一個靜心修煉的過程,狀態好的時候,會感覺到天地間就剩下自己一個人,外界的音樂聲,主持人或觀眾的說話聲仿佛都不存在了。這是製作篆香所要達到的最佳狀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