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 文公的
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
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 蟬在樹
葉裏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 向雲霄裏去了。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 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
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後
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 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
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 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
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裏是不去的,因爲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裏用功,晚間, 在院子
裏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 臉露在牆頭上,
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 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
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 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
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 ,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
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 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
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 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
面便什麽聲音也沒有了,那金 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裏。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
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 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 極想得
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 直到現在,總
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 自然是常有的,然而
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 雪上)
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薄薄的雪,
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 好。掃開一塊雪,露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 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
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
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 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 跑
去一看,卻什麽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 便能捕獲
幾十隻,裝在叉袋裏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 道:你太性急,
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爲什麽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爲最嚴厲 的
書塾。也許是因爲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爲將磚頭抛到間壁的梁家去了 罷,也許
是因爲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 到百草園了。A
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裏,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 門進去,
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挂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 只很肥大的梅花
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 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
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鬚髮都花 白了,
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爲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 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裏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 化,用酒
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爲她 畢竟不淵博。現
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麽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 候,趕忙
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爲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 至於不
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 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 來了,
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 七言。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 地上或
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 同窗們到園裏
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裏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 用,也
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
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 上上錯厥貢苞
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 去了,只有他還大聲
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呵~ ~……”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爲讀到這裏,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 著,向
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 做戲。
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 象習字時候的
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 卻不少了,最成片斷
的是《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後來,因 爲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
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 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
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九月十八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麗江文化宮一把鑰匙重800斤 (9/26/2002)    
  • 鵝卵石 (9/22/2002)    
  • 緣說《紅樓夢》 (9/22/2002)    
  •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9/21/2002)    
  • 諸葛亮書跡刻帖《遠涉帖》再現漢中博物館 (9/14/2002)    
  • 《中呂·朝天子·志感》 (9/13/2002)    
  • 新書《動手吧!尋常人,不尋常的勇氣》再現勇敢的抉擇 (9/11/2002)    
  • 出塵(十二)(十三)(十四) (9/11/2002)    
  • 《悲慘世界》——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9/11/2002)    
  • 指點迷津的箴言─分析《紅樓夢》中的“好了歌” (9/8/2002)    
  • 兩枚錢幣 兩百萬元 (9/4/2002)    
  • 國畫工具 (9/3/2002)    
  • 修煉之路:法輪大法挽救了我的生命 (9/3/2002)    
  • 歷史故事:公正執法,善待修煉人,必有後福 (9/3/2002)    
  • 道家圓滿故事(八)介象 (9/3/2002)    
  • 出塵〈十五) (9/3/2002)    
  • 修煉之路:一位大陸碩士生得法修煉的經歷 (9/1/2002)    
  • 耶穌復活的故事 (8/28/2002)    
  • 康熙愛戲曲 (8/28/2002)    
  • 神傳文字 化鳥飛仙 (8/24/2002)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莎士比亞書店
      那些年,我們沒錢買書,都是從莎士比亞書店的租書圖書館借書看的。那是希微亞.畢奇在歐德翁街(rue de l’Odéon)十二號開的一家書店兼圖書館。在一條寒風凜冽的街道上,有那麼一個溫暖、愉悅的所在,冬天還有一個大壁爐,桌上、書架上,滿坑滿谷的書,櫥窗裡則陳列新書,牆上掛著名作家的照片,有些已過世,有些還健在。照片都像是隨手拍的快照,即使是已過世的,看起來也覺得他們曾認真活過。
    • 老村長告訴我,她的婆婆是一個非常善良的長輩,在以前大家忙著在外工作時,伐伊不但是收自家的衣服,也會收全部落的衣服,並且還放到雨水滴不到的地方……
    • 讀國小時,每天穿「皮鞋」沿牛車路到學校,牛車路蜿蜒而行,走到一半,若穿過兩百多公尺的田埂,可以減少一公里左右的行程,雖然農田主人好心的將田埂做得較平常的田埂大三倍。
    • 每個星期一是成衣市場的固定批發日,來自各地的小販帶著超級大袋子,穿梭在各家商店中,比較衣服品質的好、壞,價錢也在你來我往的喊價中降至合宜價位。
    • 漫漫人生,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墜落時,能有人在下面接住。然而,開始學習去接住他人,才是成為一個大人的必經歷程。
    •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 我不是美食者,祇要合情趣的都吃,近在厝邊,遠處也有些常常思念的飲食料理的朋友,所以,兩肩擔一口,臺北通街走。但每次出門訪問,就多一次感慨,過去的古早味越來越少了。
    • 中華商場初建和繁盛時期,出現的各地小吃,都保持各自特殊的地方風味,其中涵隱著載不動的沉重鄉愁。這是近幾十年臺灣飲食發展,非常重要的轉折。
    •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李歐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