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巢隨筆 (145-3):逃 避 哲 學

─ 縱橫存在主義的「存在」、情緒哲學、詩及其它
黃翔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這種思維方式也許有利於自然科學,以為人類謀求福利,但是面對結構精微和神秘的人卻無能為力。就好像一個不懂電的人胡弄一隻通電的電錶,不是把電錶之精微存在燒壞,就是被神秘的電火觸碰,把自己灼傷、燒死。
傳統哲學弄壞了「世界」這隻電錶。
存在主義弄壞了「人」這隻電錶。
從他們筆下,我們感覺不到流遍人的通體的電流。
情緒哲學試圖從詩化的「哲學」角度提出人的「衝動生命的宇宙情緒」,並且以詩化的生命還給世界以生命的本真。「詩」容納哲學。還原被「觀念」吞噬的生命世界以全部可感觸的真實。
還原生命世界以血,以彈性,以呼吸。

連天連夜的雨。屋子裏到處滴水。
書淋濕了。稿箋淋濕了。思想也淋濕了。
住在屋子裹的人焦灼地渴盼著天晴。渴盼著不見蹤影的哲學的太陽。
存在主義在雨外觀雨。
它隔著雨簾看漏雨的房子,絲亳感覺不到漏屋中的人的焦灼和渴盼。
讓哲學滴下雨水吧。
讓不滴水的哲學淋雨吧。
如此乾燥的哲學素描怎麼能讓人感覺到雨呢?怎麽能讓人感到漏屋裏徹夜不眠的「人」呢?
這個世界到處都在漏雨。
而哲學卻在世界的漏屋之外。
胡塞爾、海德格爾、雅斯貝爾斯、薩特這一夥人站在乾燥的「哲學聖地」向我們指劃著:雨。漏屋。人。他們這些哲人及其哲學在漏屋、人的憂患和期盼之外。
哲學呀,請你徹夜不眠吧,我們不要你隔靴搔癢地對人和人的環境作哲學描述;不要你為我們畫一幅漏屋的概念素描。我們要你住在漏屋之中!要你淋雨!要你從睡眠中驚醒,收拾桌子、稿箋和書籍,找來盆子接雨,然後同人一起推開窗子以焦慮的眼光注視凝然不動的雨雲絲毫不散的天空……
我們期待給人以熱和本真光照的哲學的太陽出現在人類精神的天穹……期待雨水轟嗚的哲學的沉思……期待直沖著世界和人而來的哲學的洪水……
讓一切新的和老的純粹「觀念」從哲學中滾蛋!

西方哲學家即使是叔本華、佛洛德,也都還是「以理性反理性主義」的表述形式。海德格爾是「理性的非理性主義」。而傳統理性主義哲學就不僅是表現形式,而且表現內容也充滿了理性判斷、推理和演繹的邏輯化的「數」的色彩。
叔本華,特別是叔本華以前的全部理性哲學,都是沉浸在一種偉大的漫無邊際的概念的沉思中。他們建立起一個又一個概念化的偉大體系世界,或把自己如偶像安於神龕似地安放其中,或讓自己和世界的真實影像深藏其中。當我們往裏面探究要求這些「體系」說出個「所以然」的時候,它們甚至連個「然」也不能給我們回復。無論他們各自創造了一個什麼樣的「然」(也即他們所指出的世界的「本體」),他們卻祗提出一個達不到萬物卻以為萬物皆從中而「出」的概念,並堅定不移地篤信和親自品嘗自己發明結出的純粹理性思辨的澀果。這些偉大的體系裏面什麼也沒有,祗有一團漆黑的連它的創造者也無法燭照的陰森。他們往往從「說明世界」出發去建立思想體系,而最後總是以「說明不了」而把自己埋葬於自建的觀念的墳墓中。

我可見地在這兒。赤裸裸的。我的每一自覺的表情、聲音和身體的活動都是我的生命情緒或強或弱的輻射。而這一切的顯現都必須以我的生命情緒為前提。這種情緒本身是不可見的。無源頭的。無原因的。它是先驗地存在於我的感應中的宇宙本質。它不是思辨的產物,推理的產物,它不存在於任何「理念」或「絕對」的觀念中。它祗是潛伏宇宙的生命感應。我們以「情緒」這一名稱去命名它,它卻不是這一名稱本身。它借諸多概念與形式為我們所知,但任何概念和形式都不能把它還原為它自身。我們在身內和身外萬象中感知到它,在動物的本能、植物的盲目衝動和無機世界的物性和不可知的力中感知到它。它對我們顯現為「這個」,又是「這個」背後不可追究的無根據的「那個」。它是我們生命本身的「宇宙情緒」:因我們而開始,也因我們而終止;因我們而展開,也因我們而收縮;因我們而有,也因我們而無;因我們而痛苦,也因我們而歡樂;因我們而暴烈,也因我們而平和;因我們而憤怒而笑而哭而夢而醒而憂而愁而靜而動而吸引和被吸引、而冷漠和被冷漠。世界是情緒。人是情緒。我是一自顯自失的情緒。一個從感應中交流內外世界的自在的「情緒者」。一個因生而衝動生命的情緒網,一個因死而寂滅世界的網結。在這裏,任何知識、功利、科學、目的、規律、法則,止於淺陋的一團漆黑。情緒從任何理性終於「到此為止」的地方開始。一切經由「認識」形式對我們表現出的理性的「知」統統還原為情緒的「未知」。
「不要再爭辯了!」情緒大叫。
「你到底是什麼?」情緒沈默。
情緒滲透水、石頭、人和一株小樹、一條狗、一隻狐甚至一顆鴿蛋都同樣地完全和整一。
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就詩化的「哲學」這一傳統而言,從中國古代老莊哲學到早期浪漫詩哲,從叔本華、尼采到當代,綿延著一條繼續綿延的人類精神的光鏈。
早期浪漫主義詩哲的本體是絕對的實在,是上帝。他們的詩學是美、愛和理想的詩學。
叔本華、尼采的本體是「生命意志」,是盲目衝動的不可遏制的非理性的生命意志。他們對生命意志持兩種相反的態度,即悲觀或進取、肯定或否定的態度。
狄爾泰的本體,既不同於早期浪漫主義詩哲上帝是最終的本體,也不同於叔本華的意志對表像來說,意志是最終的本體,而是具有歷史性的生命和冥暗不清的生命之謎。詩透明生命並呈現生命的意義。狄爾泰認為體驗生命即體驗包孕生活的生命:生與死的總和。
而我以為個人的獨特人生構成個體生命的全部哲學體驗,這是我在詩中所追思和表現的。
我的詩的本體(如果這種神秘體驗可以以「本體」這一類似名稱命名的話)是「衝動生命的宇宙情緒」。宇宙情緒是本真的「生命體驗」。它既不是最初的,也不是最終的。它是無內無外、無始無終地滲透整個宇宙人體的生命之電!是環流人體宇宙的奧秘的氣流!它是現象和本質的互滲與整一。
宇宙情緒是使生命敞亮的無遮蔽的世界持續的震顫。它的每一衝動都是生命世界的一次地震,都是永恆宇宙的一個本真的瞬間。人是放逐宇宙情緒的動物。

我的哲學是情緒哲學。

唐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台灣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333巷9號B1
電話:(02)23633072
傳真:(02)23639735
http://www.tsbooks.com.tw
ISBN 957-8221-59-2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