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切的答案

文/Beate Lakotta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她搭電梯到自己住的高樓頂層。爬上最後幾級台階,打開窗戶,然後跳下去。她看見水泥地上的斑斑點點飛快地沖向自己。她無數次地想像這個畫面。但是當露絲薇塔‧帕朔萊克真的坐電梯來到頂層時,她帶了照相機。她打開窗戶,把相機對著下方拍了張照片。然後她撕碎了照片,又用線把碎片縫在了一起。

我很高興自己還活著

「這種紙上談兵的自殺,」帕朔萊克說,「我已經做過很多次了。」而真實的自殺,她也嘗試過很多次了。有一次她兒子在最後關頭發現了她。對此她無法原諒自己。「那時候我是在為自己的精神生命鬥爭,而今天則是我的肉體生命,」帕朔萊克說,「這真的很瘋狂:現在,我患了癌症,卻第一次有活下去的念頭。」她甚至還在上鋼琴課。桌上除了開瓶器和一本西藏的《中陰聞教得度》,還有一些筆記紙。「我還想學貝多芬的<給愛麗絲>,但是也許時間不夠了。」

癌症已經折磨她兩年半的時間了,幾個星期前,她搬進了臨終關懷醫院。「這裡的人都很好。我很享受自己還擁有的每一天,」她充滿感激地說,「而我是因為偶然才能來到這兒的。」在露絲薇塔‧帕朔萊克的病人意願書上寫著,她不希望靠插呼吸器維持生命。而在一次手術中,她的病人意願書太晚送到醫院,人們已經給她接上了管子,就是她最不希望的那樣。當她恢復知覺後,一位醫生來向她道歉。但是她對插管子的事情一無所知。她對醫生說,您不用道歉,我很高興自己還活著。

瘦弱、駝背的露絲薇塔‧帕朔萊克坐在輪椅上,左手拿著一支菸,右手撫過灰白的頭髮。她從錢包裡翻弄出自己的殘障手冊:「看,我原來是這個樣子。」照片上是一張稜角分明的臉,頭髮筆直地向上梳。這是多久前照的?十年前?她搖搖頭:「不過是一年前吧。」

我沒有權利結束自己的生命

她的生命裡沒有發生過什麼重大的事:童年時被忽視,在孤兒院長大,在學校裡被老師完全放棄,在工作中從來沒有真正如魚得水過,被丈夫侮辱,對孩子失望 。「我這一輩子什麼也沒有實現,我沒有什麼可炫耀的。」但是帕朔萊克已經不再抱怨任何人,甚至是她自己。「這輩子我學到的教訓是,我沒有權利結束自己的生命。下輩子我要學著做個有用的人。」她47歲,身體向來不是很強壯,但是過去幾個星期以來,她粉色的緊身褲總是從瘦弱的雙腿滑落。

「打起精神來,你會好起來的。 」一位舊識不久前對她說。這對她來說就像是給了她一巴掌。「何必這樣虛偽。我知道自己要死了。」有時候,就像昨天夜裡,腹部的疼痛會提醒她這一點。這時候護士卡倫就會來把嗎啡滴注的劑量調高到每小時0.9毫克。開始時,帕朔萊克對嗎啡還心存恐懼。「我以為它會讓我上癮或是意識不清。但是現在我根本沒有什麼感覺。」卡倫告訴帕朔萊克,如果她感到疼痛,可以按下按鈕來自己設置更多的劑量。卡倫說完她就去看隔壁房間的病人了。

打開窗戶讓靈魂離開

一天早晨,穿著黑西裝的葬儀社職員快步推著一口棺材經過鋪著地毯的走廊,路過了隔壁的房間門口。這總會發出一種聲音,嗖嗖的。

帕朔萊克問:「有人死了嗎?我聽到有棺材經過的聲音。」帕朔萊克今天也在等葬儀社的人。過了一會兒,他來了,穿著黑色的外套,帶來了各種訃聞專用的信紙。帕朔萊克想要通知大約20位朋友和親戚她的死訊。她要親自寫訃聞。從覆著透明封套的各種圖案中,她選了畫著柔和綠色林蔭大道的那一種。

葬儀社的人說:「您有什麼話想加在上面嗎?」——「愛是一切的答案。」帕朔萊克毫不遲疑地總結了她的一生。「還是您覺得這麼說太誇誇其談了?」她和所有曾經發生不愉快的人都和解了,最近一段時間,她從各方得到尊重和善意,感到非常幸福,尤其是在臨終關懷醫院裡。

葬儀社的人並沒有任何異議,後來確定的文字是:「在某年某月某日,我回家了。 」帕朔萊克口述到。她撫摸著紙上的林蔭道,樹林的盡頭消失在一片陽光裡。「就是這樣。只缺時間了。」

帕朔萊克補充說,她死了以後,要在她的房間裡再逗留24小時。「窗戶要全部打開,好讓我的靈魂離開。」現在她夜裡常常醒來。她會點燃蠟燭,聽聽音樂,喝杯熱茶,製造某種冥想的氣氛。害怕死亡嗎?不,她不怕,只是怕疼。疼痛有時會突然襲擊。

到增加的嗎啡劑量起作用之前,總是有那麼一會兒。這一會兒的工夫,帕朔萊克總覺得像是疼痛在剪碎她。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和脾臟,充斥在腹壁外側。幾天前她第一次摸到這些腫塊,嚇了一跳。這以後,她常常用手觸摸這兒。「我的理智告訴我,這是事實。但是我心裡有什麼在抗議說:不,會有奇蹟發生的,會突然痊癒的。」為此,帕朔萊克立下誓言:「如果我真的痊癒了,我會在臨終關懷醫院做義工。」

摘自《死前活一次》大塊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一開始是做插畫家,但我很不喜歡配合故事去畫圖,所以我決定寫屬於自己的故事書。然後我很快的就發現,比起畫畫,我更喜歡寫作。現在我也會幫自己的大書畫插畫。
  • 看完了這本書,做老師的,希望自己是這本書中的老師;做家長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書中的老師教,最主要的是,我們看到老師原來應該如此,難怪她手上沒有帶不起來的孩子。


  • 當我介紹瑪莉亞出場時,觀眾鼓掌歡迎她。她腳踝上帶著電子腳銬、前額貼著一大片瀏海、穿著垮褲和態度惡劣的日子早已遠去。她現在是大學生,大多數的時間在美國各地旅行,毫無畏懼的告訴每個曾拒絕過她的人她的故事。
  • 馬爾巴上師聽了這個夢後,知道和他的夢一樣,點化同一件事,心裡非常高興,但他知道天機不可過早洩露,便一本正經的說:「人生都是虛幻不實的,何況是夢?不用管夢是什麼意思了。」說完,又對師母說:「我今天要到田裡耕種,你幫我準備一下。」
  • 最近一段時間,西藏活躍在世界的舞台上,各地發生的西藏事件,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雪山之光》,正巧在全世界聚焦西藏問題時出版問世。
  • 舊世界裡的人在發現澳洲之前,相信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個想法無懈可擊,因為看起來,這和實證現象完全吻合。看到第一隻黑天鵝,對一些鳥類學家(以及其他極為關心鳥類顏色的人)而言,也許是有趣的意外,但這個故事的意義並不在此。
  • 五年前,尤金尼亞‧尼可拉維納‧克拉斯諾亞(Yevgenia Nikolayevna Krasnova)是個沒沒無聞沒什麼作品的小說家,學經歷倒是很特殊。她是一名對哲學感興趣的神經科學家(她的頭三任丈夫都是哲學家),哲學深深地滲入她那兼具法俄血統的腦袋,並表現在研究及創作的文體上。
  • 閱讀本書,勾起我幾個生命片段的回憶,這些片段帶我重新觀看、深思至親走過的巨大傷痛,他們對於感恩的理解、體會與實踐為何?那些令人難以想像的超越及動能從哪裡來?本書激發了我回顧品味的深度以及開創前瞻的豪氣。
  •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教他:「對善待你的人要感恩,要知福惜福。」這不只是空洞的老生常談,感恩是日常人際互動裡很重要的面向,我們無法想像人與人之間不常表達感恩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1991年,我58歲的父親罹患癌症。他臨終前一星期,母親和我守在醫院病床前。有時我們兩人一起陪伴父親,有時則輪流陪伴。醫生給他打了嗎啡,不過也可能是因為他的病已經很重,總之這一整個星期裡,他沒有再醒來過。當時正值仲夏,有個清晨,護士要我們回家去睡一會兒。半個小時後,父親去世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