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仁者無敵 聖主康熙大帝開啟「康乾盛世」

鄭孝祺
font print 人氣: 16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11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清朝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以博大的胸懷和對萬民的仁愛,運籌帷幄,勵精圖治,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遼闊、人口最多、經濟最富庶、文化最繁榮、國力最強盛的國家。《清史稿》對他的評價是「為人君,止於仁」。康熙帝是自古以來少有的一位盛德至善的明君。後世給他上的廟號為「清聖祖」,把他看作一位聖人。

康熙年幼登基,16歲智除鰲拜。他文武雙全,既能御駕親征,又能治國安邦。他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並收復台灣、定鼎天下。康熙博學多才,勤於政事,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由於康熙的文治武功,當時天下大治,開啟了「康乾盛世」。

博學多才 深味古今義理

康熙五歲開始讀書,八歲讀《大學》、《中庸》。據載,他在少年時代曾因讀書過勞而致咯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在南巡的船上,仍然秉燭苦讀不倦,當侍臣奏請他要注意保養時,他說:「深味古今義理,足以愉悅我心。予之不覺疲勞,以此故也。」

他好學不倦,直至晚年還保持著這種習慣,仍然孜孜不倦。他在《庭訓格言》中說:「朕自幼好看書,今雖年高,猶手不釋卷。誠以天下事繁,日有萬機,為君者一身處九重之內,所知豈能盡乎!時常看書,知古人事,靡可以寡過。」

他又說:「於典謨訓誥之中,體會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即欲使古昔治化,實現於今。」康熙帝讀書,並不是為了炫耀知識淵博,而是要使自己少犯過錯,並從中求得治世之道。

康熙帝讀書的興趣非常廣泛,除經、史、子、集四部以外,舉凡天文、地理、曆法、算術、軍事、法律乃至音樂、美術、醫藥、方技,無不涉及。

作為帝王,康熙卻十分酷愛自然科學,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白晉、張誠等六位法國科學家被康熙帝延請入宮,擔任其科學顧問。從此,外國科學家在清朝宮廷長達數十年,康熙從他們那裡學習了西方國家在天文、地理、生理解剖等方面的最新科學成就。

1698年巴黎出版的白晉著《中國皇帝康熙傳》中有過如下記述:「康熙帶著極大的興趣學習西方科學,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同我們在一起,白天和晚上還要用更多的時間自學。他不喜歡嬌生慣養和游手好閒,常常是起早貪黑。儘管我們謹慎地早早就來到宮中,但他還是經常在我們到達之前就準備好了。」

治天下之道 以寬為本

康熙登基時,當時清朝內憂外患,國家尚未統一,民眾對朝廷也有抵觸。孝莊太皇太后問他的想法,康熙答道「惟仁者無敵」。他對大臣們說:「定亂之方,惟崇尚寬大,寬則得眾。治天下之道,以寬為本。」

陝西提督王輔臣被平西王吳三桂籠絡收買,起兵反叛。當時王輔臣之子王繼貞及其家眷都在京城,大臣們都建議立即以謀反罪拘捕。康熙雖著急,但還是平靜地讓王繼貞去給他父親送信說,朝廷體諒其謀反實非本意,望其迷途知返,不究責任。王輔臣深受感動,帶領士卒向北行大禮,因心有顧慮,不肯投降。

康熙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圖海對將士們說:「仁義之師,體聖主好生之德,先招撫,後討伐。勿妄殺生靈!」圖海大軍戰無不勝,王輔臣被迫投降。康熙仍然授其靖寇將軍,和圖海一起鎮守漢中,王輔臣非常慚愧,康熙多次讓圖海對其撫慰。

對於蒙古的治理,康熙採取撫綏政策。喀爾喀蒙古(外蒙古)部落首領之一土謝圖汗挑起內部糾紛,使噶爾丹乘機東犯,逼迫喀爾喀南遷。康熙親赴塞外主持會盟。盟會上,康熙對土謝圖汗的過失加以申斥,然後說,如此盛大的會,要是對土謝圖汗處以重罪,實在於心不忍,於是當眾赦免其罪。康熙通過訓諭和教導化解了各部落分歧,實現了喀爾喀蒙古內部的從新統一。 蒙古部眾心悅誠服,齊向康熙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康熙正式接受全體喀爾喀蒙古的臣服。

征服噶爾丹時,康熙對大臣們說:「天下當以仁感,不可徒以威服。噶爾丹凶暴,朕惟待以寬仁,噶爾丹奸狡,朕惟示以誠信。」

勤慎朝政 重農治河

康熙14歲親政,每天早上晨時開始(七點至九點)與大臣們討論奏報、議商軍國大事,無論寒暑無一例外。除因生病、三大節、重大變故外,幾乎是沒有一天不聽政的。

康熙處理軍國大事非常謹慎,早年在他宮廷的柱子上寫了三藩及河務、漕運三件大事。康熙親自派侍衛逆黃河而上,一直到黃河源頭星宿海,往返行程兩萬里,繪製了黃河全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過實際踏勘繪製成的黃河圖;他並且任用賢能的官員來治河。

經過長期的戰亂,當時農業遭到嚴重破壞,康熙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舉行耕籍禮時,曾親自扶犁一口氣耕了一畝地。當時有萬人觀看,大學士李光地特執筆撰文,立碑記其事。

北京中南海有一座豐澤園,建於康熙年間,當年園東有幾間蠶房和稻田數畝,園後有桑樹幾十株,是康熙用做「試驗田」的場所。承德避暑山莊有一片御瓜圃,也是康熙親手開墾的。

康熙「所得各方五穀菜蔬,必種之,以觀其收穫」。在豐澤園後的那片水田中,康熙最先發現了有的稻穀提早成熟,於是他每年將早熟的稻穗留做種子待來年播種,終於以 「一穗傳」的育種方法,培育成了新的早熟稻。《康熙璣瑕格物篇》中是這樣說的:「高出眾稻之上,以米色微紅而粒長,氣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

康熙皇帝下令將這種稻穀推廣到江浙一帶種植,當年就在江蘇獲得一年兩熟的好收成;後來又推廣到江西、安徽等地,也獲豐收。

正因為康熙精通天文、函數、水利等知識,所以他能夠親自幫助大臣興修水利、墾荒造田,也能夠派出老農去江南指導當地農民提前播種御稻。

崇尚節儉 以民為本

康熙以民為本,在其治下,愛民、恤民、察民、施惠於民的政策比比皆是,如:屢次申令停止圈占土地,又蠲免錢糧達五百四十五次之多,計銀十五億兩;還宣佈「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一次,康熙在塞外視察時發現一個人殭臥在路旁,他親自詢問,得知這個人叫王四海,是個傭工,在回家路上因為飢餓躺下起不來。康熙立即下令給他餵熱粥,等王四海甦醒後,將他帶到行宮,後給王四海盤纏,派人送他回家。

康熙四十六年(1705年)二月,康熙皇帝視閱黃河河道工程「溜淮套」,見其由「清口」登陸,到達「曹家廟」,地勢多為不可鑿通的山嶺,而河道所經之處,民舍墳墓,都被毀壞。康熙皇帝招來張鵬翮等官員責問,罷除了此項工事。河道旁邊的居民非常感動,康熙皇帝命在別處勘視合適的地點,作為河道。

康熙皇帝崇尚節儉,他說:「我從即位以來,辦一切事,都提倡節儉。我身上穿的是普通的衣服,腳上著的是一般的布襪。」

來中國的法國人白晉,在給法國國王的信裡寫道:「他(康熙)那種恬淡素樸簡直是沒有先例的。每日兩餐最普通的菜餚,從未有絲毫過度。他的衣著,在中國算是最普通的服裝。逢到雨天,人們有時看到他穿一件氈制外套,這在中國被視為一種粗製的衣服。夏天,我們看見他穿一件普通的麻布短褂,這也是一般人家常穿的衣服。除了節日大典的日子,我們從他身上發現的華麗物品就是一顆大珠子,那珠子在夏天便照滿族人的風俗佩在他的帽沿上。他無任何奢求,他的淡泊超過人們所能想像的成度,這在他的衣著和他的一切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

京師地震 下《罪己詔》

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679年9月2日)中午,京師發生八級強烈大地震,給京師及周圍的州縣帶來深重劫難。「官民震傷不計其數,至有全家覆沒者。」一片房屋傾倒、民眾傷亡的慘狀。

對此,康熙皇帝迅速作出反應。他一方面「發內帑銀十萬兩」,賑恤災民;一方面號召「官紳富民」捐資助賑。但他最著力進行的,則是親自帶領大小臣工,對朝政得失認真地作一次全面的政治檢討和反思。他自己首先「兢惕悚惶」,「力圖修省」;同時要求臣工們「務期盡除積弊」,「各宜洗滌肺腸,公忠自矢,痛改前非,存心愛民為國」。

康熙皇帝在《罪己詔》中言:「朕御極以來,孜孜以求,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儆。」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災難,康熙皇帝認為責任全在君臣上下沒能盡心盡責治理好國家,所以遭到了天譴。他遣官告祭天壇,並數次率諸王、文武官員詣天壇親行祈禱。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敬天勤政,一心為民,躬自力行,從其治國、治吏、治軍、治獄、治河等言行中,可以看到「仁德」貫穿始終。其仁德在乾,功勳於坤,流芳百世。正如後人所讚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

責任編輯:李曉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于二十一年二月至東北邊境烏拉地方視察与沙俄接壤地帶的邊防。二十七日率船隊泛舟松花江上,即興賦詩“松花江船歌”。
  • 康熙(1654—1722年,愛新覺羅玄燁)是清王朝第二個皇帝,自1662年到1722年君臨天下61年。歷史上所說的康熙——乾隆“升平盛世”是這時開創的,清朝260多年的統治也是在這期間奠定的。康熙与法蘭西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1661—1715年)和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大帝(1682—1725年)正是同時,同樣引起人們的重視。
  • 由一位歐洲收藏家提供的一對康熙六十年(公元一七二一年)皇帝自選用印將於本月二十四日下午在北京京廣中心登上拍賣臺。據悉,這對估價約為一百萬元人民幣的“寶藪”,將是歷年來中國流失海外之皇帝用印第一次在中國公開拍賣。
  • 相傳,康熙皇帝一次帶著侍從到灤平的長山峪一帶打獵。策馬回程時﹐天色漸黑﹐肚子也餓了。突然見前面有燈光,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家農舍。康熙勒住了馬,看見一個白髪老人和幾個兒子正要吃飯。飯桌上擺著熱氣騰騰、焦黃焦黃的玉米麵乾糧和香噴噴的玉米粥,還有野兔肉燉蘑菇,燒金針和一大盤涼菜。康熙皇帝這時更覺肚子餓了,他下馬走進了農舍說:「我是過路的,因為天晚了,肚子也餓了,想借一餐,一定多付銀兩。」山裡人直爽好客,一聽說遠來的客人,立刻讓到上座。圖
  • 林鴻自從在1994年投拍了電視連續劇《康熙大帝》,就開創了中國電視劇市場上經久不衰的“康熙熱”,記者獲悉,林鴻導演還要投拍“康熙”。這位剛到不惑之年的女導演雄心勃勃地表示,要拍一部真正讓中國驕傲的《康熙大帝》,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康熙大帝的一世英明。
  • 近日﹐西安發現了一本清康熙年間由皇家翰林院大學士陳厚耀修撰的數學專著《陳厚耀算書》。其中《積求勾股法》一篇由於卷首有“欽授……”字樣﹐被數學研究專家認為康熙皇帝的“數學專著”。

  •    近日,康熙皇帝數學專著在西安被公佈於世﹐引起了廣泛的興趣。
  • 清代,天災更為頻繁。据資科統計,清代各种天災的次數,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歷史學家常常把清代分為兩段:1644年至1840年是清代盛世;1840年至1911年是清代衰世。令人回味的是,清代几次大災.如大旱災、大洪災、大蝗災、大地震等都發生在1840年以后。它恰恰再次證明:天災同特定的政治、經濟互為因果。
  • 康熙皇帝.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
    滿清之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