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訊息

「草地鑼鼓.意象台灣」鄭善禧創作展

圖/文 台灣文化總會提供 周怡秀整理
台灣文化總會提供 周怡秀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台灣文化總會舉辦的「巨椽」系列邀請展,意在突顯中華文化在台灣之創新風貌,彰顯台灣當代傑出藝術家的畢生成就與傳承之功,並藉此向藝術家致上最高敬意。8月29日(五)至10月19日(日),文化總會特別邀請「文人水墨白話化」的重要代表-鄭善禧先生,舉辦「草地鑼鼓‧意像台灣-鄭善禧創作展」。

鄭善禧先生1932年生於福建漳州,自小喜愛色彩濃艷、線條流暢的民俗藝術,常在空暇時到戲台、廟宇觀看匠師雕神像、漆門神,為之後的鄉土風格打下了基礎。1950年來台後考取臺南師範學校首屆美術師範科,1957年進入師大美術系,對於每位老師的傳授,無不勤慎學習。「溥心畬說『要讀書』,我至今仍在讀書;林玉山說『要寫生』,我至今不忘寫生;廖繼春說『要用色』,我至今仍在用色。」這些教誨鄭善禧仍銘記在心。任教於臺中師專時期,白天忙於教務,晚上仍勤勉作畫,連續獲得六次全省性美展比賽國畫組第一名。1977年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1991年自師大退休,1996年榮獲國家文藝獎,至今仍創作不綴。

鄭善禧「野柳風光」,作於49歲,1980 70×136cm 彩墨

釋文﹕「野柳風光 甲午二零一四春加題 國畫山水畫中之皴法研究 李教授霖燦所著也 戴在故宮季刊八卷二期 內容精祥 獨於骷髏皴以芥子園畫譜無圖相 謂得俟專家指點再作解釋 末後鄭重再敘 曾於卡美兒請教大風堂 大師云末通此法 但曾見溥老為之 問之寒玉堂傳人或有知之者 是此骷髏皴法之奧妙 畫道之難求也 亦足令人困矣 邇來師大幾屆畢業美展時見同學有野柳或佳洛水寫生畫 石頭孔洞斑斑若豹文 余此畫實傚其所為者 是此豹文皴 可通近古之所謂骷髏皴者 余不自知也 萬像出之於自然 筆法應之於心手 余但力行以致之 李教授開章明義云 山石紋理 筆墨組合 即此八字備矣盡矣 任何皴法莫不歸乎此 至於骷髏皴耶 鬼面皴耶 乃至於此 於杜撰之豹文皴 似皆可以不必究矣 未知宜否 高明者有以教之 六十九年冬 善禧畫並書 善禧寫此 自名之為豹文皴如何 西曆一九八零年十二月耶誕後一日於稻江」

鄭善禧「南安先賢-鄭成功像」

釋文﹕「南安先賢 明賜姓延平郡王鄭成功 甲戌之夏於臺北讀史重修圖稿 族末 善禧恭製 三百年來臺灣各地大小寺廟 普遍崇祀奉為開臺尊王 香火鼎盛俎豆千秋 鄭王昔日復臺島 首登鯤鯓鹿耳門 回首已將四百載 代代子孫禮延平 遊臺南安平鹿耳門媽祖廟題句 公曆二零一四年 甲午仲夏 善禧在林口」

鄭善禧「時鐘滴答」, 2014,24x27cm,彩墨
「時鐘聲聲催人老,看此鐘時也老去。偶見案頭舊時鐘感而寫之。」

鄭善禧的創作題材多變,尤其喜愛寫生。在師大求學與出國時,受到西洋繪畫色彩的衝擊,引領他突破傳統水墨與黑白藩籬。由於經常出入山林,他發現臺灣山形地貌與中國大陸有明顯的差異,更非傳統國畫的紙上雲煙。鄭善禧於是將身歷其境的親身感受,畫出了渾圓不峻、蔥青翠綠的「臺灣山」,畫出了臺灣風味的中國畫。除了山水畫之外,鄭善禧師法齊白石,將民間藝術融入畫作當中,手上所畫,皆是眼前所見、生活感受,所以畫風景、花鳥、走獸外,更畫人物、布偶帶戲偶,甚至日用器物、卡通玩偶皆可入畫,趣味橫生,雅俗一體。

鄭善禧「臨港村舍」,2014,64.5 x102.3, 彩墨
鄭善禧「草地鑼鼓」2010,17*137,彩墨

「草地鑼鼓聲朗爽 臺灣所演的歌仔戲 在閩南故鄉叫做子弟戲 於昔台灣開荒墾殖初期 遍地草萊 是以鄉下普稱謂草地 村人時有謝神廟會 唱露天野台戲 則鑼鼓喧天 震撼山岳 實質熱鬧有餘 精雅未必 草地人一向認為歡喜就好 並無侈求 酬神娛眾 通洽天人 情調朴實 氣勢豪雄 樂而不靡 余生於福建漳州龍溪縣 亦台灣先民之原鄉 自度平生寫字作畫 一應創作表現 不過類乎草地鑼鼓 抒述野民心懷 可謂道地台灣鄉野意味 草地格調耳 歲庚寅元月 以客歲暮冬在聞名畫廊案頭餘紙寫此草本 頗覺有我心意之記述在 因又重抄以自存之 鄭善禧 借重子愷先生漫畫 鑼鼓響 以填餘白亦合文意」

鄭善禧「布袋戲偶-孔明 劉備 關羽」,2014
45.3×69.8,彩墨,軸
「布袋戲偶 三國演義人物 諸葛孔明 劉備 關公 各具性格 形相鮮明 公曆二零一四年 歲始鄭善禧寫於聞名畫廊」

鄭善禧「玩偶—有紅有綠 多富生趣」,2014,24x27cm,彩墨
鄭善禧「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2013, 240*60*2,書法
釋文﹕「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參乎經中名訓 學研藝術亦然 豈能固執定法也 摘此金剛經字句 善能體悟必有進境 癸巳春鄭善禧 」

鄭善禧融合民間藝術與人文畫風,使他的作品既有民間的華麗也有古樸雅緻的文人風骨,本次展出鄭善禧先生各時期別具特色的作品,無事無物不能入畫,跨雅俗的邊界,體現質樸融通美學,為台灣的鄉土風情留下具有草根味的紀錄。

畫展自八月二十九日起至十月十九日於中華文化總會一樓文化空間展出,歡迎愛好文藝者前往欣賞。

展覽訊息﹕

「草地鑼鼓.意象台灣」鄭善禧創作展
時間﹕2014/ 8/ 29—10/ 19; 9﹕30—18﹕00
地點﹕中華文化總會 臺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4月6日止在二樓展出「許文融創作展」,選出其百餘件包含水墨、油畫、複合媒材及雕塑等作品。史博館邀請大家一同藉由許文融的藝術之眼,對世間萬物的觀察與感悟認識臺灣風土,共同見證其人生與藝術的豐富奮鬥歷程。
  • 國畫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從散點透視的構圖規則、行筆形式、表現技法、符號運用到審美理念,無一不具典型性。
  • 《轉生千載桃李柿,幸哉終成笛子料》作於1999年,是年秋,筆者來到河南安陽的舊稱相州的永和鄉孝悌裡岳家莊(今菜園鄉程崗村),在岳飛故里,油然而生的感慨、難掩的情懷夾雜著莫名的眼淚,湧動著創作的激情,似乎追隨到了什麼、回憶起了什麼……這種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情緒折磨著自己,言之、歌之、舞之、詠之,均無以明狀。
  • 年過不惑重拾畫筆,短短十年間,李曉寧成為臺灣水彩花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豐富多姿的藝術人生,縮影在創作裡是對生命的敏銳與靈慧,啟悟心靈的是對神恩賜繪畫才能的感恩與珍惜……
  • 「傳神之難在目-吳秀麗水墨個展」即日起至7月2日止,在臺灣國立國父紀念館經典展出。工筆畫家吳秀麗,擅長人物、花鳥、動物等精細作品,畫風華麗卻不失典雅脫俗,純熟的傳統技法中又溶入鮮明的時代精神,展現出畫家的深厚功底和不凡的獨特韻味。
  • 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11月23日止展出「張大千辭世30週年紀念展」,藉由完整呈現張大千的早、中、晚期不同階段繪畫風貌,帶領觀眾了解中國書畫的博大精深。
  • 清峽架棧橋 空壑人跡少 一叟策杖行 雙鬢秋霜饒 鄉路斷難歸 結茅棲山高
  • 青帝臨輦百花甦 幽谷香草綠衣裾 山人愛之丹青予 白處意饒畫境舒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