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

文/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61
【字号】    
   标签: tags:

闲着没事,吃饱撑的,思来想去,把这老掉牙的题材,重新掂量掂量,换个笔调、改个角度切入,再来谈谈一己的认识与观感,也算是一种创新与对个人的鼓励吧!

秋思翩翩

咱先谈谈“秋”吧。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足以令人感伤的景致,但使人有断肠之苦的,总是秋天。白居易(乐天,公元772-846)以“立暮”为题,写了这么一首七言绝句: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这并不只是白乐天一个人的感触。悲秋,开始于“楚辞”。“楚辞”之前的“诗经”,并没有悲秋的诗句。“楚辞”的“九辩”是悲秋之歌的滥觞,据说是宋玉所作,其中有几句可作为代表: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汉代承继了“楚辞”的传统,汉武帝的“秋风辞”也带着悲秋之意: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同时代的“悲秋”古歌,也以此为主题: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悲秋之叹,经由三国、六朝,传到了唐代,杜甫的作品中,悲秋诗也非常多。李白所写的“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诗中,有下列两句: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不只是这位诗仙不觉悲,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秋思”,就是赞美秋天的作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人们一提到秋天,都为秋天的寂寥而悲伤。可我却要说,秋日比春晨还引人入胜。晴朗的秋空里,翻飞在白云上的一只鹤,引得我的诗情,翩翩翱翔在碧空之中。)

在草木将凋的秋天,刘禹锡放开了郁闷的胸怀,任满腔的诗意飞翔在蔚蓝壮阔的秋空里。在唐朝以前,这样的诗,是很少见的。

到了宋代,悲秋的愁绪,就逐渐淡薄,而秋天的各种趣味,都被融入了诗中。举个例子,如杨万里,写了一首五言古诗“感秋”,认为秋天是最适于读书的季节。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他生性自由奔放,因而抑制了悲秋的情怀,从读书、作诗、痛饮、远游中,追求秋天的乐趣,一反过去诗人郁郁悲秋的心态,颇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再如同朝范成大,你读了他的“四时田园杂兴”诗,就会明白,对于墨客骚人而言,秋天是愁苦的季节;可对农民来说,秋天是欢收的季节。他们最关心的是天气: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
获稻毕工随晒榖,直须晴到入仓时。

(秋天一到,最担心的就是秋雨连绵不断。当时的人认为,甲子之日放晴是吉兆,万事相宜。割稻的工作完毕之后,接着就要晒榖。真希望天气能够一直放晴到将谷物晒完,收入仓库时为止。)

总之,中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影响着子民的一切生计,秋天的种种表征,也牵动起人们相关的生活起居与心境变化。不管是悲秋亦或读书天;无论是关心气候还是远游登高,都全在神有意造就与传播的文化中,成了重要的一环。

月儿圆圆

秋季的重头戏就是过中秋、吃月饼、文旦,烤肉、看月亮……,林林总总,花样繁多。

常怀念幼时短暂的农家生活,按着季节在循环往复中,不停的变换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而印象中固定不变的是那皎洁的月光、闪亮的夜晚;银盘似的满月、玉钩样的弦月。望着那一轮明月,将自己化身为嫦娥,浮想连翩。及长,读了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心里直犯嘀咕,怎么会后悔呢?当神仙多好啊,大自在没烦恼!少女时期,又期望自己能像那卖酒的江南姑娘一样,清秀一如天上的明月,“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拥有白皙柔嫩的肌肤。失眠的夜晚,想到户外尚有月儿陪伴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也就不觉寂寞孤苦了。那时尚未进入社会历练,觉得岁月就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明月、清风,惬意极了,几曾识人生战场之干戈?后来为人妻、为人母,每逢中秋,也不能免俗的吃吃月饼、与稚龄孩子说说广寒宫里的传奇,只是平淡了许多,只因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浸泡久了,不复往昔的纯真无瑕。

说来好笑,自从美国太阳神11号太空船登陆月球之后,才赫然发现,中国人几千年来对月的绮思遐想,全是一场空;对它寄与的无限梦幻,都是虚无。那广寒宫并不存在,那嫦娥与玉兔、吴刚和桂树都是虚构!于是许多人的美丽幻想成为科学的失望……

想想月儿跟随地球不知多久了?也许它比地球还早出生呢,可能它还看见了地球上人类产生的过程哪!可是它从没告诉过我们真相,这么多年了,人类对月的了解并没增加,反而由于太空人留在那儿探测的仪器,得到更多不解的资料,增加更多不知的迷惑。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月震仪”测量月球地壳震动状况的结果,显示月球内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层月壳而已,真是玄哪!

时至今日,月儿何来?仍是科学家们的未解之谜。可也因为有了它,纾解了多少怨妇的愁绪,排除了多少痴女的忧伤,给了多少孩童丰富的想像,让情侣们编织了多少美好的前景。而今走入大法之后,有了不同的生命视野,方才知晓它只不过是史前时期,人类科技顶尖年代的杰作,只是个空心的球体,为夜晚方便行走而放上去的,面对着人的永远是那一面。

尽管月亮到如今已失去了往昔引人遐想的魅力,可年年难过也得年年过呀!所以每到中秋,依着惯性思考与改不了的固有观念,各媒体照样会报导些相关消息,每家每户到了中秋节,因了它是国定假日而偷得浮生一日闲之外,总也激起了些口腹之欲而应应景──啃几口月饼、剥个文旦帮助消化,一家望着不再具吸引力的月儿,有一搭没一搭的胡扯、穷聊,打发时间嘛!

唐诗人杜牧的“中秋”七言绝句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黄昏时分,天上的浮云都已散去一空,充满了寒凉之意。皎洁的月亮,在银河之间静悄悄的旋绕着,宛如玉盘一般。在我这一生中,并不是每年的中秋夜,月亮都如此的圆,心情也如此的好。到了明年,我又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观看中秋明月了!)

看来,秋天与明月,是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否则也不可能在神传文化浩瀚的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哪,是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月巡高天,千古演缺圆;
    百轮红尘过,迷中可知年?
    末劫天地变,邪灵祸人间;
    月明心灰暗,月圆心缺残。
    九评横空出,明镜中天悬;
    众生渐渐醒,三退热潮连。
    又见中秋月,风清雁向南;
    看月月灿灿,看天天蓝蓝。
  • 斜倚轩窗对九天。
    冷酒残茶,孤寂无眠 。
    年年秋月此时圆,试问嫦娥,高处可寒?

    只为承平去故园。
    咫尺天涯,难睹亲颜。
    何时云散复天蓝,归雁声声,游子家还。
  • 无声皓月千秋悬
    谁知银轮转何年
    此夜玉楼笙歌处
    几人再度共婵娟
  • 中秋节的月亮圆满,象征着人团圆,因此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节前两天叫做“迎节”,俗称“迎月”;节后两天叫做“余节”,俗称“追月”;中间十五才叫“正节”,就是俗称的“赏月”。
  • 苏轼在词中提到,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不失为一个美好的境界…
  • 面对着远在天边,却又近似在眼前的玲珑秋月,思绪如浪潮般地涌动着;也不禁令人忆起遥远故乡,年迈而依旧辛勤工作的双亲,也忆起昔时年少欢度秋节的种种。
  • 中国传统中秋节是个阖家团圆的佳节。北京法轮功学员李桂平和张连英,两位善良的母亲,却因修炼法轮功而遭非法关押和酷刑摧残。她们年幼的孩子常年失却母爱,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痛苦。中秋节到了,月儿圆了,孩子们亲爱的妈妈在哪里?
  • 安徽全体大法弟子恭祝恩师中秋快乐
  • 嫦娥吃下灵丹,成仙奔月而去的历史,在近几年的中秋节,已是渐渐被遗忘的故事了。取而代之的多是烤肉、美食、送礼与旅游。似乎后羿与嫦娥在现今世人的眼光中,只剩下创意的商机与虚无的传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