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窮節見」「垂丹青」

于謙生平札記(三)

作者﹕劉翰青
font print 人氣: 64
【字號】    
   標籤: tags: ,

四、「要留清白在人間」

1. 奪門之變

大明國師劉伯溫在「燒餅歌」裡,對於後世景泰年間的事,曾有「國壓瑞雲七載長」的預言。歷史真的如同拍戲一般,按照既定的劇本上演了。景帝朱祁鈺在坐了7年天子寶座後,病倒了。

石亨看景帝的情形,估計他會就此一病不起,於是偷偷勾結了徐有貞(就是那個改了名的徐珵),以及當年王振的一個餘黨 --同樣仇視于謙的太監曹吉祥,外帶一個曾因違反律法遭於公彈劾的都督張軏(音同「月」)。這四個湊在一起,密謀著趁景帝病重,讓英宗重登皇位,一個政變陰謀形成了,可是這個陰謀還缺少最重要的一環--英宗本人的態度,徐有貞說:「這事得通知南城(指英宗,因為他從瓦剌回來,就住在南宮)。」張軏頗有些陰險的答道:「已經偷偷告訴他了(「陰達之矣」)。」

陰謀按照計劃開始施行了,景泰八年正月壬午日,都督張軏利用邊關報警的消息,帶著一千兵馬進京城,保管宮門鑰匙的石亨打開內城門,把他們放了進來(「亨掌門鑰,夜四鼓,開長安門納之。」)。到了南城,問題來了,大門關著(「門錮」),沒有鑰匙,於是,徐有貞們用實際行動生動形象的對「不擇手段」一詞做瞭解釋--「毀牆以入」。終於,英宗在肉體上也加入了這個集團。到了東華門,問題又來了,沒有皇上的命令,夜裡是不能開宮門的,(「至東華門,門者拒弗納」),英宗親自出馬,喊了聲:「朕太上皇帝也」,最後一道障礙也沒有了。
早朝的時間到了,大臣們都在大殿外等著景帝上朝呢,突然聽到大殿裡亂哄哄的,彷彿破爛市兒一般,大伙都愣了(「忽聞殿中呼噪聲,方驚愕」)。沒多久,門都開了,徐有貞得意洋洋的出來了,他鼻孔朝天的向大家宣佈:「太上皇帝復位矣!」英宗在徐有貞們的支持下復辟了,史稱「奪門之變」。

2. 欲加之罪

石亨等人一朝得勢,立即開始報復,他們在英宗復辟的當天,就把少保于謙和大學士王文等人逮捕入獄,可是殺人是要有充分理由的,于謙既不貪贓枉法,又不亂搞男女關係(于夫人董氏於正統10年(1445年)病卒於北京,當時于謙正巡撫河南江西,不能回京探望,悲慟之餘作「祭亡妻淑人董氏文」,其思念之情躍然紙上,從此不再娶妻納妾,一心忙於國事),怎麼殺他呢?這難不倒徐有貞們,他們給于謙和王文等安了個意欲「迎立外藩」的罪名,由都御史蕭維禎審判定罪,坐以謀反,判處于謙等死刑。

王文忍受不了這種誣蔑,爭辯道:「召親王需要金牌符信,派遣官員需要馬牌,你們可以到內府兵部去調查。」好于謙,真丈夫,斧鉞加身仍然鎮定如常,他笑著對王文說:「這是石亨他們一夥的意思,你爭辯也沒有用的。」子虛烏有的事情自然調查不出證據,誰知石亨等置于謙於死地之心太切,竟學起了秦檜,沒有謀反的罪證,好,那可以給定個「謀反未遂」,這個就不需要甚麼金牌符信做證據了,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於是,石亨一夥就用這個罪名上報給英宗,英宗多少還明白些事理,猶豫道:「于謙實有功。」徐有貞馬上在一旁煽風點火:「不殺于謙,這件事(奪門之變)怎麼算?(「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

此前,出身預測世家的名相士袁忠徹,就為王文和于謙看過相,說王文「面無人色,法曰瀝血頭」,于謙「目常上視,法曰望刀眼」,而今果應其言。自英宗奪門到于謙被害,前後不過短短幾天,連太后都是事後才得知的(「皇太后初不知謙死,比聞,嗟悼累日」),可憐一代忠良就這樣命喪小人之手。

自古有奇冤時天必有警,于謙被害當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去抄家的人,親眼見于謙「家無餘資,蕭然僅書籍爾」,只有正屋「鐍鑰甚固」,以為室內所藏 定是金銀財寶,打開一看,卻都是皇上賜給的蟒袍、劍器。曹吉祥部下有個叫朵兒的指揮,他在于謙被害的地方撒酒祭奠,慟哭不已。曹吉祥得知後,快失心瘋了,把朵兒綁來,一頓毒打。可是第二天,朵兒「復酹奠如故」。由此可知,天道不可侮,人心不可欺。都督同知陳逢被于謙的忠義感動,收斂了他的遺體。後來于謙的遺體被送回家鄉杭州,葬於西子湖畔,與民族英雄岳飛相伴,西湖何其有幸,竟有兩位英雄在此長眠,清代詩人袁枚有詩歎曰:

江山也要偉人扶,
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岳於雙少保,
人間始覺重西湖。
3.名留千古

英宗因一時私心殺害于謙,不久之後就後悔了。于謙身後繼任兵部尚書的是石亨的黨羽陳汝言,這傢伙繼任不到一年,就「贓累巨萬」。英宗召大臣覲見,惱火的說:「于謙在景泰朝受重用,死的時候,沒有多餘的錢財(「死無餘資」),陳汝言怎麼有這麼多錢?」石亨低著頭,無言以對。沒多久,邊關傳來警訊,英宗滿面愁容。恭順侯吳瑾恰好在英宗身邊侍候,就插了句話:「如果于謙在,敵人一定不敢這麼放肆。」這回,輪到英宗無言以對了。失去時才知道後悔,可是晚了。

孔聖人早在千年以前就教導過我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句話用在石亨等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石亨、徐珵、曹吉祥這一夥,本來就是因為仇視于謙的剛正,而靠利益勾結在一起的組合,于謙被害之後沒多久,他們就開始「耗子動刀--窩裡反」了。這幾個人之後的遭遇,又一次驗證了「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這一千古至理。

徐有貞一朝得志,漸漸與曹吉祥和石亨疏遠。這位老兄向來善於察顏觀色,他發現英宗好像對石亨、曹吉祥有點不滿的意思,就趁機向英宗暗示--這兩位當初的同盟如何貪婪橫暴。正好御史楊瑄彈劾石亨、曹吉祥侵佔民田,英宗找徐有貞核實,徐有貞的回答是:就是,就是,就這麼回事,楊瑄說的一點沒錯啊。這下,石、曹恨透了徐有貞,用當初陷害于謙的手法,給他也安了個罪名,徐有貞僥倖沒死,被發配到金齒充軍去了(「戍金齒」)。這下,石亨、曹吉祥更得意了,慾望膨脹,開始打起謀反的主意,結果事敗,石亨被捕入獄,死於獄中,曹吉祥則被滅了族。

這幾個傢伙一失勢,于謙被陷害的事得以真相大白,成化初年,于謙的兒子于冕上疏為亡父申訴冤情,于謙得以恢復官職。弘治二年,明孝宗朱祐樘又追贈于謙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謚號「肅愍」,並在于謙的墓地建了一座題為「旌功」的祠堂。萬曆年間,明神宗改其謚號為「忠肅」。于謙的家鄉杭州,和他做過巡撫的河南、山西等地「皆世奉祀不絕」。

清康熙年間,于姓人家常貼這樣一副楹聯:「救時宰相,當代清官」。「當代清官」指康熙大帝金口御封的「第一清官」于成龍,「救時宰相」即指于謙。可見,正直忠義之士是不會被歷史遺忘的。

英雄已逝,浩氣長存,中華的精神命脈不會因先賢的離去而斷絕,直至今日,仍有無數炎黃兒女,不計生死,無畏強暴,續寫著華夏正氣歌。

翰青有詩為讚:

掩卷長思憶先賢,
平生事跡成名篇。
兩袖清風留青史,
一片丹心化玉蓮。
臨危受命匡社稷,
誠感天地保中原。
從容赴死無懼色,
「要留清白在人間」。

--劉翰青 戊子年臘月庚申 於德瑞邊境 (全文完) @*

備註:

(1)五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份,按當代的說法,屬於人體科學範疇。一般認為包括山(仙)、醫、命、卜、相五類。
【山】:利用靈修、養生、靜坐、武學、食療,築基、玄典、符咒等方術來修煉肉體與精神,研究人身心雙方面的發展。因為多半在山中修業,所以稱為【山】亦稱『仙道』。
【醫】:『醫』就是指「中醫、漢醫」,是治病、保護的方術,由於漢方醫學沒有副作用,現代人一再提倡漢醫學復活已漸受重視。「
【命】:是以推定人的命運,進而達到趨吉避凶的一種學問。「斷易推命」、「六壬推命」、「奇門推命」、「太乙推命」這些只能說是占術的運用,並不是【命】的主流。
【卜】:所謂『卜』包括占卜、選吉、測局等,其目的在於預測及處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種類又可分為『周易占卜(文王卦)』及『六壬神課』。
【相】:所謂『相』一般言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宅相、墓相等五種,是觀察存在於現象界形象的一種法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司馬光生活簡樸、做人正直清廉,自謂:「平生未有不可對人言之事。」所以他對兒子司馬康也是特別注重教導他要廉潔、儉約。
  •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父祺,榮登政和進士第,仕官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轉運判官。允文六歲即誦讀《九經》,七歲能屬文。承繼父親之任而入官。
  • 富弼,字彥國,河南人。起初,母親韓氏有妊娠,夢見天上旌旗蔽日、鶴雁成群的降於庭中,說是剛有「天赦」,醒來之後就生了富弼。
  • 除軍事才能外,伊尹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他研究美食烹調技巧,同時,也是中醫湯劑的創始人。
  • 以知人見稱的吏部侍郎高孝基曾經見到房玄齡的舉止言談,對當時的尚書左丞裴矩說:「僕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雲。」
  • 王旦生平不置田宅產業,告誡子孫不要依靠祖輩留下的家產過日子,要自立。僅僅為了錢財而爭就是不義,要注意道德修養。
  • 商鞅第一次去見秦孝公,他試探性地從三皇五帝講起,還沒說完,秦孝公已經打起了瞌睡。
  • 這下王振算看明白了,于謙是個好人,可不是個好欺負的人。
  • 太監有點不高興了,就寫了「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鬆。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四句話,叫管家送給于謙。于謙見了,在下面添了四句:「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
  • 在中華文化的川流中,「虛室生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觀之一,它出現在道家思想中,也被歷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歷來受到重視未有間斷,成了一種處世智慧。「虛室生白」出自何處?我們的先人怎樣用生命去實踐這種精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