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明:魯拜集與中國美人

作者:傅正明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有誘惑力的美人,像美酒一樣,同時是詩歌靈感的源泉。珈音筆下的絕代美人,與中國美女一個接一個對弈,總是打個平手。

  于闐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漢地多名姝,胡中無花可方比。
  ……

這是李白在〈于闐采花〉一詩中的幾行詩。于闐,漢代西域城國,是契丹的祖輩之地,此處泛指塞外胡地。明妃,即王昭君,其出塞之地即于闐。如明人胡震亨所云,李白「借明妃陷虜,傷君子不逢明時,為讒妒所蔽,賢不肖易置無可辯,蓋亦以自寓意焉。」可見大詩人李白以明妃自況。在此之前,屈原早就用香草美人的意象比喻自己的忠貞賢良。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秦漢以降,中國或漢地美人在域外的盛譽,可以略見一斑。到了唐代,更是名聲大振。《蘇萊曼東遊記》(劉半農、劉小慧譯)有阿拉伯版的《馬可波羅遊記》之譽,作者大食商人蘇萊曼這樣寫道中國美人和妓女:「中國人都生長得很好:高高的身材,白白的皮色,帶著一些紅色。他們有世界上最黑的頭髮。女人的頭髮,是任其往下披垂的。」「在中國,有許多女人不願意做貞操的女人而願意做倡伎」,她們到「倡伎局」登記後領取「文憑」,從業並且向王庫納稅。信真主的蘇萊曼不嫖妓,但他以輕蔑的口吻談到不信真主的波斯拜火教徒。經由絲綢之路抵達長安的波斯商人,難免在盛唐眠花宿柳,甚至把中國妓女買回來。

秀色可餐的中國美女

到了《魯拜集》作者奧瑪.珈音所處的相當於北宋年間的波斯,此風仍然不衰。略早於珈音的波斯詩人哲學家納賽爾.霍斯魯(Nasir-khusraw )在一首詩中這樣寫到「中國美人」:


鮑爾弗(Ronald Balfour)《魯拜集》插圖。傅正明/圖片提供

  上帝啊,雖然出於恐懼我不敢暗示,
  可一切誘惑全都來自袮!
  袮的鞋子裏沒有沙礫嗎?
  是什麼使得袮讓撒旦情願受罪?
  如果袮不把中國美人的丹唇皓齒
  弄得如此秀色可餐,那就沒有麻煩了。

詩人提出上帝的鞋子裏有沒有沙礫的問題,意思是追問上帝創造世界究竟有沒有錯謬的問題。詩人把中國美人視為上帝的完美創造,是對人類的一種誘惑。這一點,有點像詩人對真主的質疑,傅正明譯著《魯拜詩詞新譯五百》(唐山出版社,2015年)中的新譯如下:

  聖道從來多陷阱,
  酒香誘我入迷津,
  神明綠岸垂綸處,
  美餌逗魚落罪名!(II.080)

絕代美人與玫瑰對弈

有誘惑力的美人,像美酒一樣,同時是詩歌靈感的源泉。阿拉伯世界不信真主的詩人,有不少人信奉古老的與佛教接近的蘇菲(Sufi)之道。波斯蘇菲詩人經常歌詠鍾愛的釃客,是酒宴上不分性別的托盞者。訓練釃客的人選,大多是從土耳其和中國弄到波斯的「金童玉女」。哈羅德.蘭姆(Harold Lamb)的《奧瑪.珈音傳》(Omar Khayyam),寫到珈音出沒的絲綢路上,有「訓練有素,多才多藝」的中國美女,珈音有緣目睹她們的風采。因此,在魯拜集中,我們看到了又一個中國意象,即可以與明妃比美的中國美女。下面這首四行詩,為了使讀者明瞭,中譯的七絕增添了原詩沒有的詩題「詠美人」:

  兩頰雙將玫瑰窘,
  秦妃爭弈屢持平,
  快棋巴比國王詫,
  奪后掃光車馬兵。(V.066)

美女雙頰紅潤,在波斯詩歌中常被喻為玫瑰紅。但珈音吟詠的美女比玫瑰更美。詩人以弈棋為喻,所弈之象棋,依照珈音傳記,是現代國際象棋的前身,即起源於印度棋「恰圖蘭卡」(Chaturanga)後傳人波斯的象棋。該詞的本義是「戰陣」,可見棋壇像戰場,也像情場一樣,鏖戰拼殺十分激烈。中譯略有「歸化」策略。絕代美人與玫瑰比美對弈,以宛如中國象棋的紅火的雙炮大叫「將一軍」,或以別的兩子「雙將」,使得玫瑰窮於應對,不勝困窘。原文的「中國偶像」
活譯為「秦妃」,並非特指秦代阿房宮的妃子,可以視為不分朝代的中國美女,因為波斯文的「中國」一詞,可能源自「秦」字。約翰.波倫(John Pollen)英譯的《魯拜集》(第24首),此處譯為「中國神女」(Chinese Goddess)。珈音筆下的絕代美人,與中國美女一個接一個對弈,總是打個平手。當她來到新巴比倫王國,國王驚鴻一瞥,頃刻之間,她就征服了一切,奪了王后的寶座。枚紅雙頰、中國偶像和棋盤上的遊戲,是原詩的三個雖然有關聯卻相對獨立的隱喻。中譯採用了原詩沒有的「主導性隱喻」(controlling metaphors),這是一種貫穿全詩接連延伸的比喻,使得弈棋成為全詩的主導意象。

「以美拯救世界」的理想

伊朗學者伏魯基在他編輯的《珈音魯拜集》(1942年)序言中認為:這首詩可能是偽托的,因為它缺乏哲理意味,而且有明顯的斧鑿痕跡。原詩語言的雅俗精粗,限於筆者初識波斯文的水平,難以辨別。但這首詩有沒有哲理意味,卻可以另求別解。

原詩下聯,美人與國王的較量,可以視為美與權力的競爭。巴比國王,指新巴比倫王國的國王尼布甲尼薩二世,約西元前605年至前562年在位。依照《聖經》,他曾摧毀所羅門聖殿,征服猶大王國和耶路撒冷,流放了猶太人,並且自詡為「巴比倫智慧之神的寵兒」。在珈音的想像中,美女與巴比國王弈棋,當在國王建造的「空中花園」裏。當然,此處有時代的錯亂(anachronism),詩人只是借來極言絕代美人足以征服智勇雙全的霸主。在象徵意義上,珈音所詠的美人和「中國偶像」,都是人們崇拜的對象,像柏拉圖哲學中的「理式」一樣,近乎絕對美或美本身。更大膽的,是在蘇菲詩歌中,美女和釃客可以喻神明,在蘇菲之道被接納為伊斯蘭的一個派別之後,甚至可以作為真主的隱喻。這一點,正如美國作家多爾(N.H.Dole)在珈音傳記《帳篷工奧瑪》(Omar the Tentmaker)中寫到的那樣,珈音所熱戀的一位希臘女郎抱怨說:那黑髮中國女郎,瞇著一雙杏仁眼睛,傻乎乎的樣子,波斯人卻把她們視為美的典範。

波斯大詩人莫拉維.魯米(Maulana Rumi)在名著《瑪斯納維》(The Masnavi)的一首詩中說:

  女性是神之光,不僅僅是情人。
  此光是造化之自性,不僅僅是被造之物!

魯米堪稱珈音的精神傳人,《魯拜集》謳歌的女性美,也可作如是觀。

懂得這一點,就會發現珈音〈詠美人〉一詩的境界不同凡響,它暗含以美來征服一切強梁的意味。它甚至可以令人想到俄羅斯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以美拯救世界」。這是體現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人類的共同審美理想。@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那個失業青年的自殺及其喚來的革命,體現了一種詩化的突尼斯精神……
  • 最能顯示詩魂的,是辛波絲卡關於自由與選擇的詩作。詩人顯然受到存在主義思想的影響:個體始終是唯一的獨特的具有現實意義的,並且有權選擇和追求自由。
  • 在人類贏得大自由之前,如布羅茨基所說,在人們忘記拼寫暴君的名字之前,這首詩可以在不同民族和不同語言中不斷給與新的闡釋。
  • 傳奇劇《暴風雨》,有莎士比亞的「詩的遺囑」之譽。這一遺囑在倫敦奧運會上再次被執行,刷新了它的現代意義。
  • 如何有節制地展示暴力,一直是作家和批評家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文身刑》中,卡夫卡始終沒有讓行刑在一個犯人的受刑過程中直接展示出來,而是由執刑官斷斷續續講述的。
  • 包爾斯〈希臘奴隸〉雕像的默照禪,勃朗寧夫人名詩的話頭禪,發出了人間佛教的最強音……
  • 故鄉是一個人的誕生地,是嬰幼的搖籃,是哺育童年和青春幻想的一方熱土,是一個人今後無論走到哪裡都難以忘懷的心理地圖的中心。
  • 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寓言。大寓言中套著許多小寓言,從中可以見出中國農民的苦難、堅韌和迫不得已的反抗。依照莫言2009年八月二十七日接受法國《新觀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 )記者採訪時的說法,「主人公西門鬧的轉世輪迴遭遇是一九四九年以來中國農民遭遇的寫照。中國農民在四九年之後,完全被當作牛羊一樣地對待:他們的處境在隨後便每況愈下。」
  • 詩人以辛辣的諷刺筆法告訴我們:「遍身羅綺者」,實際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難免出醜弄怪,滑稽可笑。
  • 每年諾獎公佈前,我都要重溫幾位熱門入選人的作品,以便在頒獎之後寫出中肯的評論。我每年重讀特朗斯特羅默的重要詩歌時,往往隨手重譯、新譯或寫下讀書筆記。但我從未發表譯作和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