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四支(3):高逢白帝 禹夢玄彝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大禹治水,備嘗艱辛,《史記》記載他:「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圖為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 ,

【原文】

gāo féng bái dì ,yǔ mèng xuán yí 。
高逢白帝,禹夢玄彝。

ㄍㄠ ㄈㄥˊㄅㄞˊㄉㄧˋ,ㄩˇㄇㄥˋㄒㄩㄢˊㄧˊ。
高逢白帝,禹夢玄彝。

【註釋】

(1)高:漢高祖劉邦
(2)逢:遇見。
(3)白帝:西方天神。古代神話中有五方天帝,東方青帝(木帝)伏羲,南方赤帝(火帝)神農,中央黃帝(土帝)軒轅,西方白帝(金帝)少昊(hào,ㄏㄠˋ),北方黑帝(水帝)顓頊(zhuān xū,ㄓㄨㄢ ㄒㄩˋ)。
(4)禹:夏朝開國君主。因治水有功,舜讓位給他,建立夏朝,世人尊稱「大禹」,或稱「夏禹」。
(5)玄彝:蒼水使者。

【語譯】

劉邦遇見化成白蛇的白帝之子,大禹治水時夢見蒼水使者玄彝。

【人物故事】
劉邦

漢高祖劉邦擔任亭長時,曾押送徒役到驪山,這些服勞役的人很多都在途中逃走了。劉邦揣測等到達驪山也都逃光了,到豐西澤中亭時,他停下來飲酒,夜間把所押送的徒役全放了。他說:「你們都去吧,我從此也要逃亡了!」徒役中有十幾個壯士自願跟隨他。劉邦帶著醉意,夜裡抄小路經過沼澤地,叫一人在前面探路。前行者回報說:「前面有大蛇擋在路中,還是請回吧!」劉邦醉了,就說:「壯士行走,怕什麼呢!」就往前走,拔劍斬蛇,蛇分為兩半,道路開了。他又走了幾里就醉倒了。後面的人到這條蛇的地方,看到一個老婦人在夜裡哭泣,問老婦為何哭泣,她說:「有人殺了我兒子。」問她:「你兒子為什麼被殺?」她說:「我兒子是白帝之子,化為蛇擋在路中,如今被赤帝之子斬殺,所以哭啊!」他們以為老婦故意亂講,正要責怪她,老婦忽然不見了。劉邦醒來,後面的人告訴他這件事,劉邦暗自高興,因此更加自負,這些跟隨他的人也越來越敬畏他了。(據《漢書‧高帝紀》)

大禹

大禹治水時,耗盡心思,費盡體力,聞樂不聽,過門不入,就是鞋子掉了也不理會。未能治水有成,總是憂愁沉思。他按《黃帝中經歷》所記,得知在九山東南天柱,號曰宛委(南嶽衡山),為南方赤帝所在的地方,在其山頂藏有以青玉為字的金質簡冊,是一本治水的專書。於是大禹巡視東方,登上衡山,殺白馬祭天,但不能如其所求。大禹就登上山峰仰天而嘯,因而夢見穿著赤繡衣的男子,自稱是玄夷蒼水使者,奉命來此等候。他回顧東方告訴大禹:「想得我山神書者,齋戒(祭祀前沐浴素食,潔淨身心)於黃帝岩下三個月,再登山挖開石頭,就能找到金簡之書了。」大禹退而齋戒三個月,再登宛委山,發掘金簡之書。按照金簡上的玉字,得知疏通洪水的方法。(據《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大禹治水,備嘗艱辛,《史記》記載他:「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先他後我的大禹,心中掛念的是百姓疾苦,認為自己受命於天,應竭盡心力為萬民效勞。大禹無私的心感動了上蒼,天帝特命蒼水使者前來引導,以金簡玉書得治水之法。大禹的故事為何能感動無數的人們,正因為他的為民不為己,我們似乎能體會到他當時在山頂仰天長嘯時,為萬民請命的傷痛,這也是大禹被後世萬民歌頌、流傳千古的原因吧!

──轉自正見網

(點閱【龍文鞭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記載:宋朝建國之初,為了懲戒藩鎮的弊端,開始在各州設置通判,通判不是知州的副官,也不是知州的下屬,所以常常和知州爭權,通判的理由通常是:「朝廷派我來監督你的。」因此,州郡長官跟通判往往不和。從前,有一個人名叫錢昆,世代都是餘杭人,曾擔任少卿,非常喜歡吃螃蟹。錢昆曾要求外放為州官,有人問他希望到哪裡任職?他回答說:「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蘇東坡有詩詠嘆云:「欲問君王乞符竹,但憂無蟹有監州。」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韓非,戰國人,是韓國的公子,善於著書立說,但有口吃的毛病,與李斯同受業於儒學大師荀子門下,李斯自以為不如韓非。
  • 關於「臥薪嘗膽」的故事,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踐,他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後,臥薪嘗膽,最終反敗為勝。而吳王夫差亡國前亦有先兆。
  • 阮籍身處魏晉之際,原本有救助世人的志向,但天下紛亂,知名人士少有能保全性命的,阮籍因此不參與世間人事,經常喝酒暢飲。司馬昭想為兒子司馬炎(晉武帝)提親,讓阮籍的女兒嫁給他,阮籍連續大醉六十天,司馬昭無法與之交談,只好作罷。有一回,官員說有兒子殺了母親的,阮籍說:「哼!殺父才可以,竟然還殺母啊!」在座的人責怪他失言。司馬昭說:「殺父是天下罪大惡極之事,你怎麼認為可以呢?」阮籍說:「禽獸知道有母親而不知道父親,殺父是禽獸這類的人,殺母則禽獸不如了。」眾人心悅誠服。
  • 王維《長江積雪圖》
    宗愨的叔父宗炳品行清高,但不願做官。宗愨年少時,宗炳問他的志向,宗愨說:「願乘長風(大風)破萬里浪。」宗炳說:「你若沒有大富大貴,也將會光耀門楣呀!」宗愨的哥哥宗泌娶妻時,當晚就被強盜打劫,才十四歲的宗愨挺身而出對抗盜賊,讓十幾個盜賊四下潰散,不得進屋。
  • 南朝劉宋時,東陽無疑所撰寫的《齊諧記》中記載,三國時魏國當陽縣人董昭之,一日,乘船過錢塘江,船行至水中央,見到一枝短蘆葦上有一隻大螞蟻驚惶的來回奔跑,怕被淹死。董昭之心生憐憫,用繩子套住蘆葦,拖引到岸邊,螞蟻沿著繩子爬上岸。這天夜裡,他夢見一個身穿黑衣的人,帶著百來個人,來向他道謝說:「我是蟻王,不慎掉入江中,承蒙您的救助,為感謝您的救命之恩,日後如果有急難,可以告訴我,當盡棉薄之力。」
  • 唐朝開國公主:平陽昭公主,她一手建立了娘子軍,娘子關也因她而得名,而且她是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用軍禮下葬的公主。
  • 程頤與其兄程顥(明道先生)同受業於學者周敦頤(被尊為理學始祖),二程學說理論相近,後人集二人學說編成《二程全書》,稱其學派為「洛學」。
  • 東漢末年,杜畿被推舉為孝廉,擔任漢中府丞。遇天下紛亂(董卓之亂),棄官避難荊州,漢獻帝建安年間才回來。《傅子》記載,杜畿從荊州回來,到許昌(今屬河南)見到侍中耿紀,兩人整夜長談。尚書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紀隔壁,夜間聽到杜畿之言,感到驚異,天亮派人告訴耿紀:「有才能優秀的國士卻不推薦,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見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舊識老友,於是向朝廷推薦他。
  • 晉國大夫欒書、中行偃派人殺了晉厲公,迎立十四歲的孫周為國君。大夫們在清原迎接時,孫周說:「我本來不希望回來做國君,雖然事已至此,難道不是天意嗎?如果你們責求國君,使他獻出生命,立為國君卻不聽從國君的命令,又何必要國君?那麼兩三個人要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共同順從國君,才是神所福佑的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