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術士能預言國家大事 頗受皇帝器重

文/顏丹
唐寅 高士圖
明 唐寅《高士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0
【字號】    
   標籤: tags: ,

明朝《已瘧編》中有記載,元朝一位皇帝曾將一名術士召入宮中,問其國祚如何。那術士回答:「國祚綿長,不必深慮,不到日月並行時,是不會出現憂患的。」後來正如他所說,明兵入境,元朝終結。儘管元朝的國祚只有97年,但能預言國家興亡等重大事件的術士卻不只一位,本篇還將介紹史冊中的另外兩位。

蒙古術士阿榮能預測科舉停辦時間

阿榮,字存初,是蒙古人,出生於名臣世家。他自幼在元武宗身邊侍奉,成年後被授予禁軍護衛一職。皇帝很器重他,多次給他升官,並欽點他到地方上任職。他擔任湖南道宣慰副使時,長官也對他十分信任。無論大小事,都放心地交給他去做。

有一年,湖南一帶出現了大饑荒。阿榮憂心百姓,義不容辭地拿出自己的俸祿,先施粥、再送糧,以此來賑濟災民。後來,很多快要餓死的人都因此而活了下來。

沒過多久,一夥猖狂的賊寇入侵廣西,使當地民不聊生。阿榮聽說後,立刻前往那裡,趕走了流寇。接著,他又敦促地方官及時加強防禦。從此,賊匪再也沒出現過。

後來文宗登基,阿榮又不斷被提拔。在地方擔任了軍政要職後,就被皇帝召進宮裡,從此成為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的股肱之臣。阿榮懷著十二分的赤誠與忠心,一直盡力輔佐。

阿榮曾是一名武官,可閒暇時卻喜歡鑽研儒學經典。看到前朝紀錄中有不忠不義不孝之人,他就會痛心地說道:「身為男子漢、大丈夫,真不應該這樣做啊!」阿榮身分顯貴,卻很願意結交一些出身貧寒的讀書人。他們經常結伴出遊、吟詩作賦,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阿榮為官多年,既能文、又能武,但最精通的卻是術數。他能預測未來事,給人占卜福禍吉凶總是很靈驗。天曆三年(1330年)春,朝廷舉辦了隆重的殿試。他在考場外遇到了當時的奎章閣侍書學士虞集,二人聊了起來。他說:「科舉再辦一屆,就會被停辦了。但停兩屆後,將再次恢復。到那時,朝廷又有賢才可用了。」沒等虞集回答,阿榮又說道:「未來的場景,大人您會親眼看到,而我就看不到了!」

虞集聽了,便安慰他說:「朝廷能在讀書人中選拔賢能之士,這實在是一件大好事。如今文治方興,朝廷對選士如此重視,未必會將科舉停辦。況且,您是朝廷重臣,一直在皇帝身邊輔佐,對文辭章法又甚是精通;科舉三年才辦一次,少了您怎麼能行呢?在下年紀大了,到時就算來到考場,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啊!」可阿榮卻說:「這就是命啊!」虞集追問道:「那您是怎麼知道的?」他就沒再回答了。

果然,到1333年,科舉又辦了一次,但阿榮已經去世。三年後(1336年),科舉被停辦。停辦兩屆後,於順帝登基那年(1341年)再次恢復。而這些都與阿榮說的分毫不差。

隱士張康能預測京中不祥之事

張康,字汝安,號明遠,是漢人。他很早就成了孤兒,從小只對讀書感興趣,長大後便開始研究占卜術。南宋末年,他在幾位名臣府上當過幕僚,但改朝換代後就一直隱居在衡山上。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曾聽人說起過他,於是便派出一位御史去尋找他的下落。那御史有位兄弟在湖南為官,從他口中得知,張康就在衡山上,是一位對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的世外高人。御史趕緊回稟了皇上,很快張康就被請到宮裡。皇帝考查了一下他的學問,覺得很了不起,當下就授予了著作佐郎一職。

後來,每次召見,皇帝都用高規格的禮儀來接待他,還用他的號「明遠」來稱呼他。只要皇帝問他未來事,他就言無不盡、知無不言。至元十八年,他對皇帝說:「我已經用太乙神數推算過,壬午年(至元十九年)春會有匪兵來襲,而危險將波及到將相一級。」到第二年三月,京城果然就鬧起了匪禍,宰相阿合馬也被盜匪所殺。

就在這一年,皇帝打算要第三次討伐日本,於是命張康用太乙術來推演吉凶。他告訴皇帝:「南宋那頭依然蠢蠢欲動,去年征伐日本的兵力也尚在修養中,如今從太乙卦象上來看,出兵可是凶多吉少啊!」忽必烈聽了,便不再提開戰之事。

張康在山中修行多年,對錢財早已看淡。他所任職的太史院曾被皇帝賞賜了很多銀兩,主事者打算拿出一千貫來獎賞張康,可他卻分文不要。從那以後,官員們就對他更加敬重了。

參考資料:《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