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親子行》

千里鐵騎慢遊歐洲

文/蔡妙真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好久好久以前,在我們家小王子還沒出生的時代,湛然爸爸和我是背包客(Backpackers)。

我們以雙腳去認識大城小鎮的「青石街道向晚」,也租借腳踏車,穿過森林行過海岸。可是湛然出生以後,我們的背包客及單車時代不得不暫停,變成租車、火車族。

2004年,湛然六歲,學會騎單車了,這一年我們拜訪北歐,丹麥恰是個騎單車的好地方,我們忖度帶單車出國的可行性,終因尚有挪威峽灣等行程而作罷。在丹麥想租單車卻一直沒能成功。

2006年年底,我們規劃隔年暑期的出遊,總覺得租車或搭火車太安逸,小王子長大了,應該跟我們回到Backpacker的世界,也許單車會是一個中庸之道。只是,瘦弱氣喘的湛然,體力可以承受嗎?最主要的是,我們只是平凡而低調的一家三口,沒有要任何廠商、報社贊助,如何把三大輛車子當隨身行李運出國呢?

突然,我就在報上讀到楠梓國中蕭碧玉老師萊茵河單車遊的一篇文章,趕緊要爸爸上網搜尋,期望可以向她請教一些細節。網路的世界很奇妙,爸爸沒有找到蕭老師,卻找到了邀人一起到德國騎單車的周耀爵老師。幾番e-mail往來之後,我們才知道……他們是夫妻。

寒假來了,我們一家三口已經在為暑假忙碌:會師(已有幾家人加入周老師的邀約,大家得碰個面)、選車(原來我們平常騎的單車「不夠力」,得找「專業」一點的;找湛然的車最是麻煩,他長得不大不小,要找到與他身高搭配的車,已夠不易了,車架勉強可以的,瘦弱的他卻拉不到煞車)、鍛鍊體力、認識單車結構、練習修車、規劃行程、閱讀相關資料 ……

政大到動物園這一段的河濱公園是我們最常去練習的地方;景美一直到龍山寺的河岸,也有我們的轍痕。

最後加入這趟單車悠遊騎的共有18位,年紀最小(也是最瘦弱、騎車技巧最生疏)的就是湛然。每個家族能出國的時間不一致,所以分成三個梯次,我們屬於第二梯次,行程也修正成德國、丹麥。真正三個梯次會師的時間其實不多,大約只有五、六天。雖說一大群人出國,但我們一家三口獨行慣了,除了兩次大城之間的搭火車,因為買的是便宜的團體票,必須團體行動,其餘每一天,我們都是脫隊的「三口組」,只有在夜裡回到YH時,會在廚房與伙伴碰到面。

這趟旅程,我們「三口組」專走鄉村小路,每天的路程往往比直行車道多出一兩倍,讓我驚訝的是,一向瘦弱的湛然,竟然有無比的堅毅精神,他是我們這十八人的「單日最遠行程紀錄」保持人。這是讓我驚奇的第一件事。

北歐天光暗得晚,我們常常下午近10點了才收兵回到YH。我煮晚餐的時候,湛然就幫忙擺餐具,布置餐桌。一整天在野地裡騎車,不論路程遠近,體力大約也被北海的風耗盡了,所以湛然寫札記的時間其實不多,他必須學著「偷時間」,回國也得補寫沒空寫的部分。出於伙伴「分享」的叮嚀(他們在餐廳朗誦過湛然的札記),我們為他的札記成立部落格,打完字才知他寫了兩萬字。這是讓我驚奇的第二件事。

湛然的單車騎得不夠快,但他沒有畏懼像維京海盜的北海狂風,也沒有被陡峭的砂石上坡路打敗,他一腳一腳慢慢地踩。我喜歡看他騎車的背影,那是我一直未曾認識的他。

湛然的札記也還不夠好,未能完整呈現旅程中遇到的每一個獨特的人、事、物,但他一日一日努力的記,在異國窗邊長日將盡的餘光裡,在奔馳的火車上,在湖邊的綠蔭碧草中,他奮力搖著筆桿的樣子,我喜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馬爾巴上師聽了這個夢後,知道和他的夢一樣,點化同一件事,心裡非常高興,但他知道天機不可過早洩露,便一本正經的說:「人生都是虛幻不實的,何況是夢?不用管夢是什麼意思了。」說完,又對師母說:「我今天要到田裡耕種,你幫我準備一下。」
  • 最近一段時間,西藏活躍在世界的舞台上,各地發生的西藏事件,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雪山之光》,正巧在全世界聚焦西藏問題時出版問世。
  • 舊世界裡的人在發現澳洲之前,相信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這個想法無懈可擊,因為看起來,這和實證現象完全吻合。看到第一隻黑天鵝,對一些鳥類學家(以及其他極為關心鳥類顏色的人)而言,也許是有趣的意外,但這個故事的意義並不在此。
  • 五年前,尤金尼亞‧尼可拉維納‧克拉斯諾亞(Yevgenia Nikolayevna Krasnova)是個沒沒無聞沒什麼作品的小說家,學經歷倒是很特殊。她是一名對哲學感興趣的神經科學家(她的頭三任丈夫都是哲學家),哲學深深地滲入她那兼具法俄血統的腦袋,並表現在研究及創作的文體上。
  • 閱讀本書,勾起我幾個生命片段的回憶,這些片段帶我重新觀看、深思至親走過的巨大傷痛,他們對於感恩的理解、體會與實踐為何?那些令人難以想像的超越及動能從哪裡來?本書激發了我回顧品味的深度以及開創前瞻的豪氣。
  •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教他:「對善待你的人要感恩,要知福惜福。」這不只是空洞的老生常談,感恩是日常人際互動裡很重要的面向,我們無法想像人與人之間不常表達感恩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1991年,我58歲的父親罹患癌症。他臨終前一星期,母親和我守在醫院病床前。有時我們兩人一起陪伴父親,有時則輪流陪伴。醫生給他打了嗎啡,不過也可能是因為他的病已經很重,總之這一整個星期裡,他沒有再醒來過。當時正值仲夏,有個清晨,護士要我們回家去睡一會兒。半個小時後,父親去世了。
  • 她搭電梯到自己住的高樓頂層。爬上最後幾級台階,打開窗戶,然後跳下去。她看見水泥地上的斑斑點點飛快地沖向自己。她無數次地想像這個畫面。但是當露絲薇塔‧帕朔萊克真的坐電梯來到頂層時,她帶了照相機。她打開窗戶,把相機對著下方拍了張照片。然後她撕碎了照片,又用線把碎片縫在了一起。
  • 剛開始,大夥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私下說說。等到我自己也擔任「行政副社長」時,代誌大條了,開始有大三、大四,甚至已經畢業的學長,對我表達善意的規勸。偏偏我年少輕狂,堅持己見,最後多少有點被孤立了!
  • 由於饅頭的交換日記被沒收了,於是她和小貞商量共用小貞的筆記本,繼續和我寫交換日記。之前因為魯迪介入他們兩人之間而產生的芥蒂,似乎也因此煙消雲散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