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教有方子忠正」故事選

作者 : 辛棄名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田母訓子,義薄雲天

田稷子,是戰國時代的齊國丞相。一次,他將屬吏饋送的百金,交給母親。

母親詫異,問明原由後,十分嚴肅地說:「吾聞:士修身潔己,不為苟得。非禮之利,不入於家。今子若是,去忠遠矣。不義之財,非吾財也。不忠之子,非吾子也!」

田稷子受到訓示,滿臉羞愧地退出堂來,先將那些財物送還給屬吏;然後背著草蓆去向齊王請罪,辭職。

齊王欽佩他母親的高尚情操,贈以公金,並讓田稷子復職。

田稷子復職後,繼續輔佐齊王管理國家,一生秉公持正。

子發之母,閉門卻子

子發,是戰國時的楚國將領。他母親對他要求很嚴格。一次,楚軍攻秦時缺少糧食,子發派人回城報告楚王和探望母親。母親問使者:「士卒們都好嗎?」使者回答說:「因糧食短缺,只好分菽豆而食。」母親又問:「將軍好嗎?」使者說:「將軍吃得不錯,連馬早晚都吃黍粱。」

後來,子發得勝回來,他母親卻關了大門,不讓兒子子發進屋。然後,母親派人去對子發說:「子不聞勾踐伐吳,與士卒同甘苦?子(你)使人(士兵)入於死地,而自康樂於其上。雖有以得勝,非其術也。子非吾子,毋入吾門!」

後來,子發向母親賠了不是,願意改過自勵。母親才破涕為笑,打開了屋門。

「非此母不生此子!」

陶侃在擔任廣州刺史期間,朝夕搬運一百塊磚,激勵自己,以志在恢復中原為已任。他的母親湛氏,是豫章新淦(治所今江西南昌市)人,自從嫁入陶家以後,勤於紡績,常常將賣得的錢資助兒子,讓他去交結勝於自己的良朋益友。

陶侃初為縣吏,利用公務之便,派人將私下包好的一條醃魚,送給母親湛氏。湛氏打開一看,見是一條經過加工製作的美味,又重新包紮好,交給來人,並寫了一封信給陶侃,信中說:「爾為吏,以官物遺吾,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有一天,鄱陽孝廉范逵,騎馬投宿於陶家。湛氏手中拮据,便剪下頭髮,賣錢招待了范逵,又把床上的新編草蓆,拿出來給范逵餵馬。范逵聽說以後,歎息地說:「非此母不生此子!」

後來,通過范逵推薦,陶侃出任樅陽令。由於陶侃忠於職守,戡亂有功,終於成為東晉初期的重臣之一。

盧氏喜聞:兒官清寒

崔元暐,本名曄,博陵安平人,唐武則天時官至丞相。

他的母親盧氏,有賢操,常常告誡兒子說:「子始仕官,有言其貧寒不自存,此善也。若貲貨盈衍,惡也。吾嘗以為確論。比見親表仕者,務多財以奉親,而親不究所從來。必出於祿廩則善,如其不然,何異盜乎?若今為吏,不能忠清,無以載天覆地,宜識吾意。」意思是要兒子不要貪財,當官而清貧,是好消息;如果身著絲裘、駿馬高騎,則是壞消息。並教諭兒子說:做官而貪財,損人而利己,與強盜沒什麼兩樣!

崔元暐謹遵母教,為政近四十年,忠於職守。他將薪俸,周濟貧孤的族人,對他們的子弟,撫養教勵。後雖官至丞相,但從不利用職權,使自己的子弟進入朝廷,以清廉儉樸,知名於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晴耕雨讀」一語融會了三國時期一代高人諸葛亮的心血與人生智慧。在中國古代,農人們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下雨天大家用來休閒,有志向的人則用來閱讀詩書。幼時我在鄉村偶爾也有看到冒雨耕作的人,在大雨滂沱之中施肥除草,但我總覺得那樣的做法是逆天而行,得不償失。
  • (shown)走進桃花林, 將世俗的塵囂拋諸腦後, 沉浸在如詩如幻的仙境裏,夫復何求?
  • 起漢唐大帝國,中華人無不豪情滿懷。
  • 謙虛、忍耐其實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智慧,也是古人做人的必要之法。
  • 時想想人生真像是一部電影,在演繹的過程中,又會不斷地產生額外的花絮。
  •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信仰、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行為規範…
  • 社會教化隨祭祀儀式的完成而完成,這也成為中華文明在民間的主要傳承形式之一,不僅在於其對經典文明的代代傳承;更在於其能夠滲透到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人們修身正心,走出迷惘困頓。
  • 國時,魏國的法律規定:不許隨便打獵,違者嚴厲懲處。
  • 熹字元晦,號晦庵、考亭先生,南宋時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人。十九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力主抗金,恤民省賦,不畏權貴。他學識淵博,對儒學、史學、文學、佛學、道學等都有研究,著作頗豐,以弘揚道統思想為己任,強化「三綱五常」,一生熱心於教育,無論身在何地都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是孔子、孟子以來的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稱朱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