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文史】伊人在何方?想念的季節──霜降

作者:任采真
霜降是最想念的季節,意境深深!(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38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霜降節氣到,山山抹寒色,天氣向人寒!一道寒意、開啟一道記憶;霜降,最是想念親友的季節!詩仙李白《靜夜思》一詩為中華兒女的心意代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霜降 敬天祭天

在古代的華夏文化中,古人順應天時變化作息,對天地變化的感應深刻,見《禮記.祭義》記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霜降之寒特別讓人感到悽愴,送歲往也,冬天將來!霜露既降的時節,人間崇敬天地的敬意、感念神聖創物主的心意也特是深刻,所以「君子合諸天道」,在這時舉行秋祭。

還有一種解釋,霜降時節讓人感到悽愴的真正因原因不是寒冷,因為何故?鄭玄這樣註解了:「為感時念親也」,就是「履霜而感時念親」。

霜降履霜 感時念親

霜降履霜,感時念親。(pixabay)

漢代蔡邕 的《琴操》收錄古代古琴曲十二操,其中之一就是《履霜操》。

周宣王時孝子——周上卿尹吉甫之子尹伯奇是個仁厚的孝子。尹伯奇母親死後,父親娶了後母。後母弟讒言陷害尹伯奇。父親不信,後母故意設局,說考驗一下便知道。後母讓自己和尹伯奇處空室,特意叫尹父到樓上觀察。後母知道尹伯奇仁孝,故意把毒蜂綴在自己衣領上,伯奇看到就幫她把毒蜂拿了下去。在樓上觀察的尹父遠遠地被這一幕設計的假象給騙了,盛怒下把尹伯奇趕出家門。

尹伯奇身處淒寒的野地,自傷無罪卻蒙冤被逐,於是鼓琴說出履霜心曲:

「履朝霜兮釆晨寒,考不明其心兮聽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說顧兮知我冤。」

尹伯奇以《履霜操》表明自己的心跡、節操。後來,周宣王出巡,尹吉甫隨從。尹伯奇藉此機會唱了出來。宣王聽到了《履霜操》之歌,感受到了孝子的心,說:「此孝子之辭也。」於是尹吉甫從荒野把兒子伯奇找了回來,也終於完全明白了真相。

《晩笑堂竹莊畫傳》中的黃庭堅像。(公有領域)
樹立「二十四孝」典範之一的黃庭堅。《晩笑堂竹莊畫傳》中的黃庭堅像。(公有領域)

時光經過二千載,到了宋代,以孝行載冊的宋代詩書大家黃庭堅聽《履霜操》,作了《聽履霜操》一文,感時念親,表現了對父母深摯的體貼。

遊子在野,唯恐踩在霜上輕輕的、窸窸窣窣的腳步聲,都會驚動「意恐遲遲歸」的親心為己擔憂!這霜降時節孝子的「履霜之憂」就這麼傳了下來:

……我行于野兮,不敢有履聲。恐親心為予動兮,是以有履霜之憂。……

沉吟著黃庭堅的這顆「履霜之憂」的孝心,寂靜霜降中,思念隨著履霜細微的聲紋,悄悄然在記憶中漫開。「霜降」代表想念的季節,霜降秋祭表露人間對上天的崇敬;履霜之憂,表露對雙親的孝思, 在中華文化中,其來也久遠!@*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文化300問:人們稱女子所組成的隊伍叫「娘子軍」,那麼古代真有「娘子軍」嗎?「娘子軍」真的上戰場嗎?
  • 「孔雀東南飛」這是漢代古樂府詩《為焦仲卿妻作》開篇名句,此五個字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的名句。孔雀,就是劉蘭芝離世後的化身,「五里一徘徊」倆情依依。孔雀為何朝「東南」飛呢?而不是飛向其他方向?從易經八卦中來考察,其中有特殊的文化蘊含意義……
  • 晉代潘安美男子潘安有一天赫然見到自己頭上長了白髮,他形容自己長出白頭髮,成了古人說長白髮的典故來源,「二毛」也成了他當下的年紀的代名詞,那麼「二毛」是幾歲的代稱呢?
  • 中秋節近了,桂樹、桂枝的光環代代傳承,在中華文化中留下了典故:東堂桂、東堂桂樹,「折桂」也和八月中秋月中桂樹相連結:攀蟾折桂、蟾宮折桂……。「折桂」好事近……
  •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歷史上到底有多久了?嫦娥原本就叫嫦娥嗎?從歷代書籍留下的記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夏代《連山》、商代《歸藏》都提到這個奔月的故事,但主角的名字不相同……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