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耕雲的畫家

專訪書畫家-柯耀東
文:子嫣、謝春華/攝影:林子善、陳香芸
font print 人氣: 90
【字號】    
   標籤: tags: ,

現年七十二歲的畫家柯耀東善於書法、水墨畫、琴藝,樣樣精通,好似古詩、古畫中的文人雅士;因為他的太太、兒子、兒媳也都是畫家,所以友人們都稱他們家是「畫家之家」,宅中單是收藏家人的畫作,就已經豐富得像個藝術館,訪客和親朋好友們往往不畏路途遙遠的來到這個雲霧縹緲的山中,分享柯耀東家庭的和樂和他們畫作的美。


慧眼開創庭園 廢墟變成佳境

柯耀東的房舍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後面是一座山谷綿延的九九峰,對面一條溪床寬廣的烏溪,視野遼闊、風景美麗,不只坐擁絕佳的視覺景觀,而且群巒疊翠、溪風涼爽、空氣清新。這是柯耀東經過多年的努力,把一塊原本雜草叢生、毫不起眼的地方,具體的整建、落實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不時的在此與國內、外同好談論畫藝、研究書法、揮毫創作、彈琴唱歌,也常和造訪的親朋好友們品茗烹茶、飽覽如畫的景致風光,再細細鑑賞一幅幅的精心妙作,這是令人多麼舒坦的景致和怡然快樂的氣氛,真是滿懷風雅、確實把藝術融入生活了。


筆情墨韻樸實 田園詩篇純真

柯耀東從不吝於與人分享他體會到的美,更期望藉著筆墨繪畫,來美化別人的心田,讓他們的心中也有美感,並希望透過作品感動、美化人心,也提昇社會的藝術風氣。他的畫風質樸,很多畫境題材是表現他從前住在農村時的田園景色,例如以前的農夫充分利用土地,在田埂邊上插竹枝種菜豆,菜豆蔓藤會爬在竹枝上,他就畫出農夫辛勤收成拔菜豆的景像。有一幅畫的題款中揮寫著:“心田種德心常泰,福地安居福自多。”書法氣韻豪邁,表達出他的人生理念。

柯耀東的水墨書法布局嚴謹、線條流暢,風格實在、不求奇特,在傳統中展現他特有的田園詩篇的筆情墨韻,於是農人村婦、雞鴨牛羊紛紛在畫面中熱鬧登場;畫中情境彷彿時光倒流,回到50年前那一段樸實純真的年代,他對於那些農村情景有什麼特殊的感情呢?柯耀東認為畫圖,就是在畫情感,畫思想。2000年的清明節,他想到了母親:記得小時候,睡到三更半夜,已經很晚了,聽到門庭內劈木材的聲音,很納悶那是什麼,爬起來一看,原來是母親利用月色明亮的晚上,還在那裡劈木材,因為清晨會有露水,所以戴著帽子。想起來很感動,就畫張圖來紀念母親。柯耀東把夢中的童年往事和濃濃的鄉愁,用繪畫、書法寫成他永恒的懷念。眾所傳頌的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說,最近幾年柯耀東也喜歡創造畫詩的意境,把詩、書、畫三者融合在一個畫面表現,一邊欣賞書法之美,一邊也欣賞詩的精釆和畫境,如蘇東坡在江中夜遊,吟詠赤壁賦的情景意境。

柯耀東在他出版的畫集中談到:『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享受到創作的歡愉,至今無怨無悔。在輕輕鬆鬆、不知不覺中,已到了七十暮齒之年,但這位秃老仍放不下這支秃筆,正樂此不休呢。』可見柯耀東邁開腳步,用他的畫筆印證「人生70才開始」的生活哲學。

柯耀東在二十幾歲時開始走上水墨畫的道路,之後幾年在美術大展中得到大獎,奠定了他在畫壇的堅固基石,如今在水墨書畫領域耕耘已經四十幾年。他的太太也很喜歡畫畫,夫妻志同道合,夫唱婦隨、鶼鰈情深;兒子、媳婦也都對畫畫很有興趣,所以和家人一起生活,互相切磋繪畫的技法;這四十幾年來他們總共辦理超過三十次以上包括個展,或夫婦聯展,或者是全家的畫展了。

柯耀東在他的自述中寫道:“我一生追求藝術之路,都發自內心喜歡,刻苦自學,順其自然得來。我一直守著淡泊自足的本性,只知誠樸快樂的畫下去,不善悉心鑽營,我自知個人之渺小與笨拙,深感藝海之無涯,不敢有何奢望,一切都隨緣而過。”本性淡泊的柯耀東說,從小生長在農村,每天放學回家還要帶牛出去吃草;現在雖然已72歲,心中還有著那份牧牛童的純樸、天真。


多樣化的創作 立體的媒材

柯耀東的畫室取名為耕雲齋──代表著柯耀東自在消遙的生活態度,也是不計名利、不與人爭的處世哲理,映照出他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創作精神。

近幾年來柯耀東嚐試多方面的創作,除了水墨畫作之外,也跨向立體的媒材──包括陶瓷畫、石畫等,探索多樣化的創作空間,尤其是在陶器上,有很多的畫作精品;陶瓷創作可以畫、也可以寫,可以用刀刻、也可以塑造,如陶塑用陶土去捏,所以陶藝的造型很多樣;在這種立體媒材上面作畫,跟平面的不太一樣,所以得要事先規畫:要畫多少、要在那裡畫、什麼樣。在陶瓷上彩繪不同於在畫紙上,雖然柯耀東在水墨畫有數十年的深厚功力,不過要得心應手的應用到陶瓷上,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練習;首先要不斷的去試驗、瞭解各種不同土質的陶坯胎的質感,各種不同釉藥、色澤的變化等等。練到能夠得心應手的自由揮筆,最後入窯燒製時,又是經過一個無法完全掌握的過程。陶畫的作品畫好也要題款和蓋章,可是這種陶板是硬的,不能像在一般萱紙上用印泥蓋章,所以這個印章是柯耀東畫的,印章中的”柯”字,畫的柯老是禿頭的,兩邊有兩把鬍子,這邊六根那邊七根,就是他六十七歲那一年的作品,所以只要看印章,就可以知道作品創作那一年他的年齡。

對柯耀東來說,創作陶畫是很有趣的事情,一件作品還沒燒好之前,是無法確實知道成功與否,所以等待燒製完成開窯時,看到成功的作品,就是歡喜、滿足、還有成就感。歷經各種困難的陶瓷畫辛苦製作過程,柯耀東終於完成了很多作品,預計辦理夫妻陶畫聯展,卻在1999年九月即將展出前夕遭遇到一場九二一大地震,作品全數被毀於這場台灣巨大的地震中。

看到精心創作的作品都破碎了,一時覺得很不捨,但是他很快的就把心放下了,就釋懷了,因為家人都平安,房子也平安,作品是身外物,繼續畫就有了,所以他們夫妻將展期延後一年,更努力以赴的加緊創作,終於在一年的時間內,揮灑出一大片豐碩美麗的作品。在認真的又創作了一年後,依照計畫辦理夫妻陶畫聯展,藝術家豁然達觀的本性,表露無遺。


花蓮的木瓜溪有一種石頭叫白雲石,順著白雲石上面的自然紋理的凹凸來畫山畫水,畫出來的感覺像大自然的山川縮影在這個小小的石頭上面,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渾然天成的感覺;順著石頭上原有的紋理,再加上藝術家的獨特創意,柯耀東輕輕的在頑石上喚醒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的趣味。

良善溫和的家庭 實踐提倡藝術生活

文質彬彬的柯耀東,講起話來總是輕聲細語的,臉上始終有著溫和的微笑,他大部分時間都專注於藝術創作;他的兒子柯適中說,他的父親除了畫畫還是畫畫,家中所有的事情全由母親一手承攬;而柯夫人郭皆貴不止是能幹的賢妻良母而已,也是下筆豪邁大方的藝術家。她的繪畫題材除了花卉、人物之外,花鳥畫也是她比較常畫的題材,她作的畫色彩繽紛,筆觸活潑,不但畫陶瓷畫,也畫燈具畫,讓燈具點燈後,豐碩飽滿的畫看來更加的光鮮燦爛。柯夫人水墨畫畫得好,柯耀東的次子柯適中的西畫也畫得很好;在他們一家人和樂融融的氣氛下,很多人都會好奇,這都是畫家的家庭,是什麼樣的環境營造出來的呢?

柯適中說他的父親從來沒有在他面前生過氣或是打過人,也不會講別人什麼壞話,或說別人不好的事情等等,而且女生在他們家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言教不如身教,在這樣氛圍的環境中成長的小孩,和諧的生活和對於繪畫藝術的喜好,就自然而然的根植於心中了。他認為自己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很大。柯適中是任教於美術鑑賞科的教授,亦曾在多次美術大展中獲獎,他對於美的鑑賞自有其獨到的見解,並且說:把畫畫當作事業是人生最好的一項選擇,基本上它不會受到年齡跟體力的限制,而且讓人在平凡的生活裡面,可以找到很多容易滿足的空間。父子畫家一致認同,藝術創作是生活中的一大樂事,藉由藝術的薰染,使人生更臻至美好。

柯耀東具體的力行藝術生活化,認為藝術的美是發自創作者內心的美,而能以虛為盈的心境對待萬事萬物,當內心裝滿了高尚的品德和真誠的理念,表現其外的自是溫和謙遜。共同研究畫畫,和樂融融的柯耀東一家人,希望由於他們的藝術創作,能帶動社會的美術風氣,呼籲大眾藉著藝術來美化人生、美化和充實我們的生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