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紀(121)

上集-第四章:流放甘洛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四節:撤離死亡谷(4)

(三)「發」棉衣

大約十點鐘光景,忽聞大門外人聲噪動,大炳興沖沖的從外面走進來,向大家報告了一個特大好消息,裝滿了棉被和棉衣的一大卡車已經運到,就在大門外,現在要大家一齊去下車。聽到這個消息,大家興高采烈的穿上衣服,起床跑出監舍,忙碌著把車上的新衣棉全部卸下,搬進了隊部的辦公室裡。

搬完以後,清點總數。結果僅僅只有六十床棉絮六十床被套和七十套棉衣,這對於來這裡療養的二百多病號只夠了一個零頭。

一場歡喜之後,便是一場憂慮和一場因無法分配而產生的爭吵。連帶孫家花園算起,這是我進監五年來,第二次遇到監獄方向犯人們發放過冬的棉衣。前次是不知從那裡弄來的舊棉衣,唯獨這一次倒是新的,可是數量又那麼少。

毛澤東時代,蘇聯饑諷中共給老百姓的布票是三個人穿一條褲子,犯人有此定量已屬不錯了。

馮隊長把大家集合到院子裡,並命令大家將自己所有的衣被統統搬出監房,稱:「黃聯關第一次衛生大檢查」。當大家把自己的家當全部搬到壩子裡以後,馮老頭和湯幹事還專門到各監舍進去徹底的檢查,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相信,這二百來號人中絕大部份,除一條又破又髒的爛鋪蓋和千窗百孔的爛棉絮,身上穿的巴上重巴的空心棉衣外,便一無所有了。

面對著這些被無二條,衣無二件比乞丐不如的流放者們,馮老頭緊皺著眉頭。現在回過頭去看甘洛農場的七個月,對誰都是一場徹徹底底的洗劫。

馮老頭再沒有興趣去翻那些又臭又髒的東西,只好無奈的揮揮手,叫大家把搬出來的東西又搬回各監舍。只是再三囑咐大家,三天內必須將衣服被蓋洗淨、翻曬,說五天以後再檢查大家的清潔衛生。

看來這二百多號人,幾乎沒有人具備過冬的棉衣、棉被,這麼少的東西分給誰都是難事!無可奈何,只好用抽籤的辦法聽憑各自的運氣來裁決了。

為了填平補缺,盡量做到大家都有份,馮隊還專門作了一個規定,凡抽籤得中的,其棉衣和被蓋任中只能得到一樣。這樣算來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攤上一樣,同時還規定凡是得到新的必須把舊東西交回隊部,再發給一樣沒有得到的人,供他們作縫補之用。

就這樣,這二百多號病員,在吵吵鬧鬧中用了三天,才了結了這一場棉衣的發放和分配。抽籤的結果,我原來期待能得到一件新的棉衣還是落空。我抽到的是一條棉褲。也罷,除了這條棉褲外,我還分到了一些破棉絮和半床破被單。

按照老韋指點,我用了那半床被單和棉絮裁剪成一件舊棉襖,花了足足三天時間對破布清洗、曬乾。除一部份補我的棉衣外,便縫製起我的自製棉襖來。(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即使在嚴密防範和監視下,那些最先長大的小白菜和大蘿蔔,仍然經常受到「襲擊」。靠近路邊的菜地,像癩子的頭一樣,小白菜被一片片扯掉,蘿蔔地裡也留下了一個個被拔去蘿蔔後的淺坑。
  • 夜襲菜地,畢竟非常危險,雖然當時還來不及在監舍周圍設置高牆和電網,但是每晚都有土兵輪流值夜,蔬菜地當然是看守的重點之一。因為是一片平壩,即使在黑夜,只要電筒光掃過,任何人都無法躲藏。
  • 進入包穀地,要比潛入辣椒地困難得多。因為要到達包穀地,首先必須繞過屋廊,再轉過整排監舍的牆角後,繞到監房後面,經過排水溝,越過大約二十米寬沒有掩蔽的南瓜地,才能進入那片包穀地。如此長時間的夜間穿行,碰上穿梭的巡邏兵可能性很大。
  • 有一次,我依然照著雷雨夜襲的慣例,選擇了一個漆黑的雷雨交加的夜晚。當狂風大作天空的閃電剛剛開始時,我就準備好了一條破褲子紮成的大口袋。
  • 我在這些襤褸人的人群中,看到了羅旭。昨晚那條裝包穀的褲子,便是他從牆裡遞給我的,本來我們約好一起下手的,大概因為風雨太大,同時他被地邊的一束電筒光阻止,他沒跟著我下地。
  • 當我重新睜開眼睛時,我已經躺在一張舊木床上了。我的床邊放著一個與床同樣顏色的舊木櫃,上面放著一些藥瓶和一個碗,一股藥棉酒精的味道撲進我的鼻孔。
  • 我出院時,已九月份了。拖著水腫的腳,跟著來接我回西西卡的盧醫生,吃力地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滿山的包穀已經成熟,我又想起那天在雨夜裡,襲擊包穀地的前前後後。
  • 十月底,從甘洛醫院派出一支由四人組成的「調查小組」來到了西西卡中隊。他們由兩名刑滿就業人員和兩名服刑的人組成。同時還帶著許多「消腫藥」。這些消腫藥以土茯苓為主藥,伴以大量的穀糠麥麩混合後,搓成的黑色藥丸,美其名曰「康復丸」。
  • 下午五點鐘,車隊前進的方向,漸漸現出一片隱約的白色建築物,十幾分鐘後,八輛卡車在一簇白色的建築群前停下,我馬上聯想到南桐的叢林
  • 經過半年多甘洛農場的煎熬,我們中幾乎每個人都鍛練出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覓取食物的本領。只消一把鋤頭,或者一根粗鐵絲彎成的鐵勾,便可在生荒地裡挖出各種可吃的野生樹根,今天,附近的這些農田,便是我們加餐的地下倉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