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生命的聲音

作者:周國平

在各種網路溝通、傳播工具與技術大幅進步的同時,人們反而更覺得孤單、疏離、徬徨。(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29
【字號】    
   標籤: tags: , ,

*一

「生命」是一個美麗的詞,但它的美被瑣碎的日常生活掩蓋住了。我們活著,可是我們並不是時時對生命有所體驗的。相反,這樣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倒是像無生命的機械一樣活著。

人們追求幸福,其實,還有什麼時刻比那些對生命的體驗最強烈、最鮮明的時刻更幸福呢?

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裡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時此刻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二

生命是最基本的價值。一個最簡單的事實是,每個人只有一條命。在無限的時空中,再也不會有同樣的機會,所有因素都恰好組合在一起,來產生這一個特定的個體了。一旦失去了生命,沒有人能夠活第二次。同時,生命又是人生其它一切價值的前提,沒有了生命,其它一切都無從談起。

因此,對於自己的生命,我們當知珍惜,對於他人的生命,我們當知關愛。

這個道理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可是,仔細想一想,有多少人一輩子只把自己當作賺錢的機器,何嘗把自己真正當作「生命」來珍惜;又有多少人只用「利害關係」的眼光,估量他人的價值,何嘗把他人真正當作生命去關愛。

*三

「生命」是我們最珍愛的東西,它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們就失去了一切。「生命」又是我們最忽略的東西,我們對於自己擁有它實在太習以為常了,而一切習慣了的東西都容易被我們忘記。

因此,人們在道理上都知道生命的寶貴,實際上卻常常做一些損害生命的事情——抽菸、酗酒、縱慾、不講衛生、超負荷工作,等等。因此,人們為虛名浮利而忙碌,卻捨不得花時間來讓生命本身感到愉快,來做一些實現生命本身的價值的事情。

往往是當我們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才幡然醒悟,生命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才凸顯在我們的眼前。但是,有時候醒悟已經為時太晚,損失已經不可挽回。

讓我們記住,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生命,第一,有愛護它的責任,第二,有享受它的權利,而這兩方面是統一的。世上有兩種人對自己的生命最不知愛護,也最不善享受,其一是:工作狂,其二是:縱慾者,他們其實是在以不同的方式透支和榨取生命。

*四

生命原是人的最珍貴的價值。可是,在當今的時代,其它種種次要的價值,取代生命,成了人生的主要目標,乃至唯一目標。人們耗盡畢生精力,追逐金錢、權力、名聲、地位等等,從來不問一下:這些東西是否使生命獲得了真正的滿足、生命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生命原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組合體,包含著多種多樣的需要、能力、衝動,其中每一種都有獨立的存在和價值,都應該得到實現和滿足。可是,現實的情形是:多少人的內在潛能沒有得到開發。他們的生命早早地就納入了一條狹窄而固定的軌道,並且以同樣的方式把自己的子女也培養成片面的人。

我們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個功利的世界上,人人必須為生存而奮鬥,這一點,決定了生命本身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忽視的必然性。然而,我們可以、也應當減輕這個程度,為生命爭取盡可能大的空間。

在市聲塵囂之中,生命的聲音已經久被遮蔽,無人理會。現在,讓我們都安靜下來,每個人都傾聽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內部,聽一聽自己的生命在說什麼,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麼。

*五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最重視生命價值的學派應是「道家」。《淮南王書》把這方面的思想概括為「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莊子也一再強調要「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相反的情形則是「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在莊子看來,物慾與生命是相敵對的,被物慾控制住的人是與生命的本性背道而馳的,因而是顛倒的人。自然賦予人的一切生命慾望皆無罪,禁慾主義最沒有道理。我們既然擁有了生命,當然有權享受它。但是,生命慾望和物慾是兩回事。

一方面,生命本身對於物質資料的需要是有限的,物慾絕非生命本身之需,而是社會刺激起來的。另一方面,生命享受的疆域無比寬廣,相比之下,物慾的滿足就太狹窄了。因此,那些只把生命用來追求物質的人,實際上既怠慢了自己生命的真正需要,也剝奪了自己生命享受的廣闊疆域。

*六

生命是宇宙間的奇蹟,它的來源神秘莫測。是進化的產物,還是上帝的創造,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這奇蹟。於是,你便會懂得欣賞大自然中的生命現象,用它們的千姿百態豐富你的心胸。

於是,你便會善待一切生命,從每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到一頭羚羊、一隻昆蟲、一棵樹,從心底裡產生萬物同源的親近感。於是,你便會懷有一種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創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們把它稱作神,還是大自然。

*七

人生的意義,在世俗層次上即「幸福」,在社會層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層次上即「信仰」,皆取決於對生命的態度。

*八

在事物上有太多理性的堆積物:語詞、概念、意見、評價等等。在生命上也有太多社會的堆積物:財富、權力、地位、名聲等等。天長日久,堆積物取代本體,組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虛假的世界。

*九

從生命的觀點看,現代人的生活有兩個弊病。一方面,文明為我們創造了愈來愈優裕的物質條件,遠超出維持生命之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時也使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複雜,離生命在自然界的本來狀態愈來愈遠。另一方面,優裕的物質條件也使我們容易沉湎於安逸,喪失面對巨大危險的勇氣和堅強,在精神上變得平庸。

我們的生命遠離兩個方向上的極限狀態,向下沒有承受匱乏的忍耐力,向上沒有挑戰危險的爆發力,躲在舒適安全的中間地帶,其感覺日趨麻木。◇

——節錄自《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 遠流出版公司

責任編輯:楊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在北極光號的登船梯入口看向船身:大片的玻璃窗反射陽光,玻璃上沒有一點指紋或海水,閃閃發光的白油漆非常新,彷彿當天早上才完工。
  • 陽臺很舒服,一如想像中高級遊輪的私人陽臺。陽臺圍欄是玻璃,所以坐在房間裡,幾乎可以想像自己和大海之間毫無阻隔。陽臺上有兩張椅子和一張小桌子,依照出航的季節,旅客晚上可以坐在外頭,欣賞午夜的太陽或北極光。
  • 握手時我一邊打量他。即使今天稍早他穿著牛仔褲和T袖費力走上連通橋的模樣,都稱得上是我好友麗茲口中的「男神」了。現在他穿上小禮服,我不禁想起女生之間的經驗法則:晚禮服能替男人增加百分之三十三的吸引力。
  • 她穿著無腰身的灰色絲綢寬鬆開襟洋裝,顏色襯托她的眼睛色澤。但即使隔這麼遠,我都看得出來她的絲質頭巾包著光頭,肌膚也蠟黃蒼白。她散發的氛圍與其餘的人形成強烈對比,相較之下,其他人看起來都健康過頭了。
  • 比特幣的歷史意義,我們至今還難以充分認識。可惜,哈耶克和弗裡德曼都已經過世,如果他們能夠看到比特幣,會做怎樣的思考呢?
  • 那年二月,我來到鹽湖城和丹佛之間的猶因塔山脈,站在大約一萬一千英呎的高山,瞭望六、七十英哩的遠景,見不到一盞燈,當時很冷,雪花打在我臉上,刺痛我的眼睛。當然,流淚也會產生刺痛的感受。我當時苦思著幾道根深蒂固的難題,腦海浮現了我的英雄留下的幾句名言,在山頭迴盪不已,更跟著我回家,至今仍如影隨形:「我舉目望山丘,援手從何而來。」
  • 大學畢業以後,我長年在東部生活,一邊打工一邊寫作,尋尋覓覓,在理想與生存間拔河,從海岸到縱谷,流浪遷徙。不論住在哪裡,都不會脫離鄉下太遠。
  • 我時常騎著車,在壽豐到市區的路上看著中央山脈的田園景致,隨意吟唱,白日翠綠豐饒、夜裡靜謐如詩,這麼美麗的縱谷,涵養我們多年的漂流歲月,我每每會多看幾眼,深怕這一眼漏看,就會從此遺忘一樣……
  • 小時候喜歡乘車,尤其是火車,占據一個靠窗的位置,靠在窗戶旁看窗外的風景。這愛好至今未變。列車飛馳,窗外無物長駐,風景永遠新鮮。其實,窗外掠過什麼風景,這並不重要。
  • 朋友說,住在上海,就得學會擠車。我怕不是這塊料。即使電車恰好停在面前,我也常常上不了車,一剎那被人浪沖到了一邊。萬般無奈時,我只好退避三舍,旁觀人群一次次衝刺,電車一輛輛開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