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徐賢妃〈擬小山篇〉

圖/心園 文/明珠
font print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太宗賢妃徐惠,湖州長城(今浙江省長興縣)人。生五月能言,四歲通《論語》、《詩(經)》,八歲自曉(無師自通)屬文。父孝德,嘗試使擬《離騷》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孝德大驚,知不可掩,於是所論[#33879]遂盛傳。太宗聞之,召為才人(宮中女官,正五品。)手未嘗廢卷,而辭致贍蔚(文辭豐美),文無淹思(寫文章無遲滯的思路;猶文思敏捷)。帝益禮顧,擢孝德水部員外郎,惠再遷充容(九嬪之一,正二品。)(《新唐書.后妃上》)

今天我們賞讀徐賢妃的這首詩〈小山篇〉,是徐賢妃十歲之前寫的。《全唐詩》中記載的詩名是〈擬小山篇〉,內容相同。此詩寫成時,徐賢妃的父親徐孝德大吃一驚;筆者近期重讀此詩亦吃驚不小。《全唐詩》共收錄四萬八千九百餘首詩,其中傳世名篇數以千計,能在正史的傳記中被全文傳載的,只此一首而已。因此筆者先簡單介紹一下徐賢妃徐惠其人。

研究大唐歷史的學者,可能會對徐賢妃的事蹟感到驚異。如果把《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這三部正史比喻成中國古代研究大唐歷史的三本最權威的刊物,那麼您可能會發現這三本刊物的主編都對徐賢妃青眼有加。

徐賢妃(西元627年—西元650年),名惠;女神童,大唐後宮中數一數二的才女。「賢妃」的封號是她去世後追封的。在唐朝眾多后妃中,新舊《唐書》的后妃傳記把她排在第三位,僅次於唐太宗的母親太穆皇后竇氏及唐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大唐的歷代后妃,正史中記載有名字的,好像也只是徐賢妃一位(我們熟悉的楊貴妃楊玉環的名字也只是出於野史中的記載)。唐朝歷代大臣給皇帝的奏疏不可勝數,能被劉昫(《舊唐書》作者)、歐陽修(《新唐書》主編)、司馬光(《資治通鑒》作者)這幾位大文學家、歷史學家選中並轉載的奏疏那一定是寫得好的;而徐賢妃寫給唐太宗的奏疏均被這三部正史轉載。由此可見徐賢妃的文學功底非同一般,她對政事的見解亦有獨到之處。

下面筆者就講解徐賢妃的這首詩〈擬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全唐詩.卷005_049〉)

有學者看了詩的題目,以為是詠小山的詩。其實不是,「小山」是一種文體名,它源自西漢時期。當時淮南王劉安(劉邦的孫子)招集文人從事著述,各造辭賦,以類相從,分別稱為大山或小山,猶《詩經》之有《大雅》和《小雅》。據東漢.王逸《楚辭章句.招隱士序》記載:「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劉安的八位門客)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

「幽岩」是指高山或鬱鬱蔥蔥的深山。這種用法出自東晉.孫綽的〈遊天臺山賦〉:「凝思幽岩,朗詠長川。」「流盼」即「美目流盼」之意。常用來比喻美人美目橫波,風情萬種的樣子。「桂枝」在古詩文中常見有兩種意思。第一,因傳說中月亮裏有桂花樹,所以用桂枝代表月亮。第二,「桂枝」是「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顯然本詩中「桂枝」的意思是指月亮。那麼,一個人如果能夠手摸月亮凝思的話,此人一定是在天上。本詩的頭兩句不僅措辭優美,而且意境相當高。需要說明的是,各位讀者不要看到詩中有山,就認為是寫地上的事情;其實天上的世界也是有山有水,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

仰幽岩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用白話串講起來大意是:仰望高山啊美目流盼,撫摸月兒啊凝思懷想。

「千齡」的意思是「千歲」、「千年」;比喻久遠年代以前。這種用法見於西晉.陸機〈升天行〉:「蹔遊越萬里,近別數千齡。」又見於南朝宋.鮑明遠的〈蕪城賦〉:「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荃」本來是指古代的一種香草;在古詩文中常用來比喻君主。這個用法出自屈原《楚辭.離騷經》「荃不察餘之忠情兮,反信讒而齊怒。」東漢.王逸注曰:「荃,香草也,以諭君也。人君被服芬香,故以香為諭。」我們在古文中亦常見「荃宰」一詞,它的意思就是「君臣」。

徐賢妃是貞觀元年出生的,寫此詩時還不滿十歲,她的父親當時也只是個小官。詩中的「荃」就是指唐太宗。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白話大意是:「千萬年前(在天上)跟您約定在此際相遇,聖王啊!您為何不帶上我卻獨自前往?」

一個不到十歲的女孩子,寫出這樣的詩,說當今的太宗皇上在久遠年代以前,在天上就跟她約定好了,轉生於此世相會。也難怪她父親看了後要大吃一驚了。可是,徐賢妃的父親徐孝德也好;《新唐書》的主編歐陽修也好,他們只是看出了這首詩字面上的意思。這首詩所蘊藏的更深的內涵及天機,他們知道嗎?

為什麼唐太宗要跟徐賢妃約定到大唐來?為什麼唐太宗要開創貞觀盛世?而且,為什麼是久遠年代以前在天上就約定好的?也許,各位讀者看了這首詩後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要問。如果各位讀者有幸觀賞到神韻藝術團的演出,請仔細看看《創世》這個節目,那麼您就什麼都明白了。

這首詩她像一塊璞玉,又像是一株芬芳的香草;在《全唐詩》中、在《新唐書》中靜靜的散發著馨香;千百年來默默的等待著世人發現她,讀懂她。並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緣,一起沐浴在佛光普照之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太宗所寫的景物詩,藝術成就是相當高的,手法也有獨到之處,可是歷代卻少有人注意到。筆者認為,想研究唐詩,寫好唐詩,不可不認真的讀一讀唐太宗寫的詩。
  • 唐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史稱文德皇后或長孫皇后;因三國時魏文帝郭皇后亦稱文德皇后,故後世著述中多稱為長孫皇后以示區別。長孫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最賢德的皇后。包括筆者在內,至今都有很多人非常景仰長孫皇后。
  • 楊師道字景猷,山西華陰人。他是隋唐時期名將楊恭仁最小的弟弟,尚桂陽公主(因公主身份尊貴,古稱「尚」而不說「娶」,桂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五個女兒),封安德郡公。貞觀七年,代魏徵為侍中。
  •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