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緣故事:蘇東坡畫扇結案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7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2月24日訊】談起扇子,在電扇、空調普及之前,可以說老百姓們從小到大去暑納涼,人人都用過。其實,在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扇子款式是摺扇,又名聚頭扇、摺疊扇、撒扇,可以摺疊,方便攜帶,但是製造技術比較繁複。電影電視裡的文人雅士,扇不離手的扇多數就是摺扇。

當然,根據扇面的形狀和製扇的材料不同,又有柄扇、團扇、羽扇、木扇、竹扇、絹扇、葵扇、檀香扇、象牙扇等之分。

古今三把「名扇」

其中,從古至今, 有幾把扇子可謂是是家喻戶曉、童叟皆知。第一把,就是三國時代卓越的政治、軍事家諸葛亮手中的鵝毛大扇,世人形容諸葛亮「羽扇綸巾」,未出茅廬即定三分天下之計,輔佐劉備,運籌帷幄,而決勝於千里之外,每每搖動手中鵝毛大扇,即是計將所出之時。

第二把,是鐵扇公主手中把齊天大聖孫悟空一扇搧出五萬多里的芭蕉扇,不但風力強勁,而且善熄烈火。

第三把,就是「鞋兒破、帽兒破」的濟公和尚,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但是遊方市井、扶危濟困,一把破扇,除暴安良、彰善罰惡。

所以說,很多人與扇相熟、有緣。又云:扇緣,即善緣也。讓我們看看古往今來,扇緣的故事吧。


世人形容諸葛亮「羽扇綸巾」,未出茅廬即定三分天下之計。(大紀元資料圖片)

蘇東坡畫扇結案

北宋神宗年間,大文豪蘇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蘇東坡到杭州作通判的第二年初秋,即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在家中宴請詩友,其時正是菊花初放,金風送爽,主賓酒過三巡,正在作詩助興之際,突然聽到衙前傳來一陣鼓聲,家人稟報:「外面有人擊鼓告狀。」蘇東坡和詩友深感掃興。但他還是立即穿上官服開堂審案。

告狀人是本地的一個綢緞商,他狀告本地的一個小買賣人張二,在前一年冬天,向他借了二萬錢,說好半年還清,到現在已近一年,分文未付,幾次討帳也無結果。

東坡看過狀紙,命差人傳張二上堂,當面對質。張二哭喪著臉說:「我是趕時令做小買賣的生意人。去年冬天,我借了他二萬錢購置摺扇,誰知過了端陽,天氣涼爽異常,而且還經常下雨,哪裏還有人會來買我的扇子?您瞧,這幾日又在下雨。哎……」說罷淚如泉湧。

蘇東坡心想,欠債還錢,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過看張二生意艱難,無錢還債。再逼可能會逼出人命來。蘇東坡沉思了片刻,說:「張二,你快回家取三十把摺扇過來。」李四雖然不解,但是哪敢怠慢,立即回家取來扇子。蘇東坡攤開扇子,揮筆作畫。不一會兒,蘇東坡指著已經畫畢的三十把扇子,吩咐張二道:「你立即上街去賣,就說是蘇東坡畫的扇面,一千錢一把。」

果然,人們一聽是蘇東坡的墨寶,爭先恐後,只半個時辰,三十把扇子就被搶購一空。蘇東坡命張二先把欠綢緞商的二萬錢連本帶利還了帳,然後將剩餘的錢給張二作本錢繼續作買賣。就這樣,一件難辦的案子被蘇東坡輕易的了結了。

「東坡畫扇結案」的故事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杭城的大街小巷。原先,杭州的紙扇只有黑紙扇和白紙扇兩種,自從東坡畫扇之後,人們也學起來,有的描花鳥,有的描人物,有的描山水。這樣的杭扇、不僅可以取涼,又可以觀賞,很受歡迎,所以從北宋一直流傳到現今,蘇東坡可能沒有想到,他的這一義舉開創了杭州在扇面作書畫之風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位美食家,许多美食经他品尝后,由他妙笔生花地评点,从而名扬千古。 附图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