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題記

未來於焉開始(上)

作者:夏禱
font print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 ,

凡爾賽宮:神話與真實

穿越一扇雕金大門,我們走入太陽王路易十四留下的遺產:凡爾賽宮。嵌金的圓頂上,聖經、神話及古代人物飄移在天穹之間,天使長加百列、海神、插一雙翅膀的圓太陽、加冕中的拿破崙一幕幕演繹著人類在時間中的故事。我們立在地上仰視:即使是僅僅生活在三百年前的人,他們和我們的距離卻是這般遙遠,猶如神話和真實的距離。

來到這神與人的畫像輝映的殿堂,身穿T恤的現代人無疑已是另一物種。三百年來,人類的蛻變不可思議。這變化的結果是:對於我們來説,十七、十八世紀的人和他們的世界觀遙若星辰,雖然他們和我們一樣曾經生活在地球上,並傳給了我們偉大的文化遺產。

在現代人和古人以及古人所相信的世界之間出生了斷裂。

1,人物繪畫的系譜

在史前洞穴的石壁上,祖先留下了他們狩獵、舞慶的彩繪畫,以及栩栩如生的野牛、羊。宛若人在大自然中的呼吸,又如鳥朝天的鳴囀,這些痕跡直接來自於生活。因此,古人的繪畫無比誠實。

古典時代希臘、羅馬的雕刻家以大理石、青銅雕像展現了人和神完美的形象。直到今天,這些雕像是人類藝術靈感最高的泉源。而在古老的中國,在宮廷畫師、文人畫家的一幅幅絹畫上,是人寫意傳神的形象。這些人物以神似而不以寫真取勝,呈現了獨特的生命境界。這東方神韻獨具的特色與西方寫實藝術並肩而立,是人類藝術的一雙瑰寶。

2,來自天上的禮物

十三世紀歐洲大瘟疫之後,劫後餘生的人們渴望一種活潑有力的、以人為本的生活,以及更生動的藝術風格。隨著東羅馬帝國覆亡,大量古代手抄本、典籍傳入歐洲,黃金時代的希臘雕像一尊尊出土,完美的形體、奔放的生命力伴隨著古籍中的人文精神出現在浩劫之後的中世紀,猶如密室中透入的一柱光。

這些希臘雕像的古典美把柏拉圖理論中藏於天上,完美無缺的「理念」(ideas)呈現在地上,宛若來自天界的禮物。以這至高的古典美為典範,藝術家們的畫筆注入了一股鮮活的奔泉,成就了偉大的文藝復興。

在這裡,我們需要提到把宗教畫提升入藝術境界的喬托(Giotto di Bondone,约1267-1337)和安傑利柯神父(Fra Angelico, c. 1395 – 1455)。在這兩位畫家筆下,畫中人物以一種迷人的純樸出現在充滿了童真式想像力的構圖中,結出了文藝復興初期的果實。這些帶有純真美感的人物展現了值得紀念的、人類早期的生命形態;雖然之後的西方繪畫在透視法及構圖上遠為成熟,然而在某種程度上,卻失去了這純樸的聖潔。似這般天真爛漫而又深具藝術魅力的繪畫出現在文藝復興早期,預示了即將到臨的輝煌的藝術時代。

3,「最美的人比不上神」

從文藝復興早期平面式構圖和寓言意味的畫風,佛羅倫薩畫派畫家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提煉出優美,朝向寫實趨近的繪畫,把初成形的文藝復興風格推到了一個高點。波提切利筆下的人物遙承希臘雕像之風,雖然未臻文藝復興盛期的高度成熟,卻另有一種空谷絕音的美感。

《維納斯的誕生》中,維納斯立在海中貝殼上,蜜色卷髮環繞長形的鵝蛋臉,潔白而略長的形體結合了維納斯女神雕像的姿勢,有如美的化身。這是早期文藝復興繪畫中神與人奇妙的交叉點:以當時佛羅倫薩最美的女子為模特兒畫出來的神祗成了人至高的鏡像之一。

「最美的人在神的面前也相形失色了。」(柏拉圖《對話錄‧菲多》)整個文藝復興時期,一幅幅神完美而立體的形象懸掛在壁上、教堂圓頂上,俯視著人。一直到近代工業革命之前,無論是東西方,人生活在眾神的環視與庇護之下,詩意地居住在大地上。

4,人類的故事
在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的大筆之下,人的形象充沛著渾然一體的力量,畫中人猶如樹木一般把根深紮入土地。在西斯廷禮拜堂圓頂壁畫中,人偉碩的肉體輾轉在天幕上,與創世主,諸神和天使並列。造物主和人之間的神聖系譜隱匿在上帝與亞當即將碰觸的一雙食指之間。

高大的圓頂上,如今被人們視爲神話的真實一幕一幕展開,有如交織的樂章。人誕生,被逐出美麗的伊甸園,又被遍地的洪水淹沒。誰有這樣的力量,把人類的誕生和滅亡揮灑在巨碩的天頂上?是誰看見了這遠古的大戲,並以瑰麗奇雄的彩筆把它畫了出來?

壁畫進行一半,禮拜堂壁前的鷹架被取下,露出未完成的壁畫。人們立在地上仰望,人類的故事在天頂一幕幕展開,如同一波波迎面撲來的駭浪。在這最初的觀衆當中有一名年輕的天才畫家:拉斐爾。他癡癡望著圓頂上驚人的繪畫,一邊在腦海中把這一切銘記──挪亞方舟,先知,女先知,生命樹。然後,在梵蒂岡宮壁上,拉斐爾,這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年少的一位,創造了與米開朗基羅西斯廷壁畫並列的《雅典學院》。

莊嚴的古典空間中,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披長袍並肩而行,周圍環繞著神話、宗教人物和歷代的哲學家、君王,階下是沉思的米開朗基羅。以高妙的和聲對位和透視法,拉斐爾展現了人智慧而高貴的形象,創造了文藝復興繪畫的又一頂峰。畫中理性、平和的秩序暗藏古典文明的韻律,把文藝復興的人本精神完整展現。

完成《創世紀》天頂壁畫之後二十年,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觸目驚心的《大審判》。赤裸裸的人體浮升下降,懼怖求索。這幅巨製和拉斐爾一生中創作的四十多幅聖美慈祥的聖母遙相呼應,表達了人們最深的畏懼和盼望。

5,當人佔據主舞臺

在日漸世俗化的十六世紀,與義大利分途發展的北方文藝復興出現了聖俗之間微妙的拉鋸。在宗教改革下,聖畫像失去了原有的支持者,畫家們紛紛轉向世俗題材的肖像畫及風俗畫。逐漸的,人在地上的生活及各種季節中的儀式都成爲豐富的繪畫題材,多元的人物畫像佔據了中央舞臺。

在南方的水都威尼斯,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在人物畫中加入了香色觸覺,塗抹上真實的塵世重量。雖然在素描的掌握上較弱,提香浪漫的構圖和色調有一種獨特的魅力。經由他的繪畫藝術,人物畫像有了不同於前此肖像畫的風格和濃郁的藝術含量,獲得了獨立的生命力。

6,朝向古典的二度航行

文藝復興之後,巴洛克及洛可可風持續了兩個世紀。猶如相互拒斥的兩極,精確而肉感的人體及過於人性化的主題喧囂著,逐漸削弱了神聖感及深刻的内涵。直到龐貝古城被發現,再度激起了人們對古典美學的崇仰,喚醒了人内在堅實的力量。

所謂「取法乎上」,我們發現,西方藝術的回升多以古典希臘為典範,朝之昇華。十八世紀晚期的新古典主義正是在這一波考古新發現的刺激下,朝向古希臘的二度航行。

出生於巴黎的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著名畫作《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具有不可一世的氣魄。雄立駿馬上,朱紅大麾在大氣中舞動的年輕拿破崙一手指向山峰,再度把文藝復興時代特有的,指天觸地的生命力揮灑在畫布上。不是別人,正是這白馬上俊美的拿破崙大力推動了新古典主義繪畫,把古典原則放回人們心中。

在另一幅著名畫作《蘇格拉底之死》中,大衛以準確的筆觸再現這悲劇的一幕。氣勢磅礴的裸露的人體退位,出現了冷色調,嚴謹ヽ衣裳裹身的人。大衛創作的多幅歷史繪畫中,「文明化」的人體奠基在古典美學的基石之上,遙承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理想化的人的形象。隨著人類意識的變化,在藝術中,榮美的神退位,人繼而興起,在戲劇舞臺一般的畫布上演繹著人類歷史波瀾起伏的篇章。

7,浪漫主義:重返伊甸園

浪漫主義為法國大革命的煙硝所捲起,橫跨音樂、文學、繪畫的狂飃運動有多元的面向。然而在難以定於一的面向中,有一個值得我們留意的核心:浪漫主義詩人嚮往著失去的伊甸園。關於這一情感特徴,英國浪漫派詩人彌爾頓(John Milton)留下了動人而具有指標意味的敘述長詩《失樂園》。對於許多浪漫主義詩人、藝術家來説,人類是被放逐出天國的不幸生命;對天國永恆的鄉愁悄然形成了貫穿整個二十世紀的絕望、狂放和探尋。或許,正是爲了這原因,浪漫主義被視爲現代派的先驅。

確實,在精神上,浪漫主義對於天國的深切盼望和極度絕望和其後一百年間人類的自棄自絕有一條必然的線索。明白了這一點,強調個人色彩和異國情調的浪漫主義繪畫背後熱烈悸動,若有所尋的情感就有了更深刻的心理背景。而在深嘆現代派對藝術及人的心理造成的毀滅性傷害的同時,對於百年來的現代藝術心靈,我們也將有更爲同情的體悟。通過這樣的體悟,我們從這現代的泥沼中闖出一條生路。

8,現代主義前夕

創建於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王家藝術學院延續著藝術的高貴血統。到了十九世紀末,學院派畫家筆下的人物向精準的「寫實」更邁進一步,聚焦式的人體堅實而細膩,技巧驚人。

學院派大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的繪畫中,惟妙惟肖的人體是唯一的焦點。他創作的多幅神話主題的繪畫中切去了浩大的天穹,富於文學式的象徵意義,卻與文藝復興時期悠游於天穹之中的神人不可同日而語。

以超越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精湛技巧,學院派畫家把人體繪畫帶入了另一境地。然而對於日漸世俗化的人們,更重要的,對於叛逆、都會化的現代藝術家,學院派切去了大穹的神話失去了說服力。同時,隨著照相術的誕生,寫實藝術逐漸失去了舊日的光環。

接下來,是我們熟知的印象派繪畫革命宣言,以及之後一百年間現代藝術的天翻地覆。#

(待續)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又一個台灣之光在海外發亮!新唐人亞太電視台原創的3D兒童動畫片《天庭小子─小乾坤》日前獲得第47屆休士頓國際電影展(WorldFest-Houston International Film & Video Festival)金獎,為台灣首座「電視節目兒童類」金獎。同日還有多部台灣電影獲獎,其中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帶著《看見台灣》榮獲特殊榮譽獎,並受邀於閉幕式上映。
  • 從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筆下緊張變形,或是化為無數微小彩點的人物到現代雕刻家賈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的「微小化」抽象人物雕塑,一條現代人物畫的抛物缐呼之成形。歷經了科學革命、工業革命,人類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天翻地覆。隨之而來的,是人對於自身生命認知的一百八十度轉變。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