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读张爱玲”(三)

作者:宋唯唯
font print 人气: 41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如她在书中招供的,这一生,令她为之受尽了熬煎、吃足了苦头的人,便是瑞秋和邵之雍——她的母亲和胡兰成。因为,她爱他们。在她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爱她的母亲,她美丽的、行踪自由、无法把握的母亲;22岁她以这样的一份热情爱胡兰成,直到他证明自己的不可爱。

究其根本,在生命的质地上,瑞秋和邵之雍——张爱玲的母亲和张爱玲的丈夫胡兰成,是一类人:漂亮的浪子,在人世间任意徜徉,带着许多的才气、许多可爱的行头,她眼巴巴、热忱地爱他们。

儿时的张爱玲站在床头,看母亲为着出洋,带着女仆整理行李,一样样精致的小物件在传递⋯⋯很多年以后,胡兰成亦是一个带着箱子轻快来去的男人,带着他的公务、一身未了的、新惹的种种风流韵事。他在清晨出门,吻她,带着风霜的气息。他们都是在外头的大世界里长袖善舞、风流倜傥的男女。

而张爱玲,终其一生,是个宅居在房间里的女童。

看她写瑞秋(母亲黄逸梵),回国后在上海的公寓里,总是有下午茶,西式的下午茶,鲜花、茶点、灯光,情调足够,在约好的时间内按响门铃走进来的绅士。这时候,女儿就需要出门去,让出空间给母亲和她的男友。

她走在下午的楼顶平台上,风荒芜地吹过,她转来转去,心里激越地想着:是不是要从楼顶上一头栽下去?才能向瑞秋表明——她是真的不过意的!她不过意花她的钱、住她的公寓,碍手碍脚地妨碍她重建新生活。

瑞秋在信上给远方的男朋友写信,娇滴滴地报告每天的生活内容,不外是聚会或画画、慈善筹款等等名媛的行径。抱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会。这样的信件是既叫人难堪,又令人难过的,在她芳心柔曼、柔情似水的情感里,巴不得自己没有离婚的经验,没有一对仳离的儿女——她的女儿个头太高,性情太怪异,她的儿子饱受后母欺辱,被父亲随意撒气,不能接受新式教育,渐渐地越长越猥琐,一个儿时人人称道的漂亮小男孩,到底没有漂亮起来。

她的后院的人生哀鸿遍野,情伤处处。男人被她吸引,又碍于她的失婚身份,始终定不下主意来娶她。然而,她活得很兴头,一径扮演那个美丽的、富有的、未嫁的、有学识有才情的东方女子。她铺排的锦绣场面,兀自将这个拖油瓶女儿因无处安置而推得扁扁的贴墙而立——终其一生,张爱玲的内心,依然是那个惶惶然的童女。

她末了执意地还给母亲二两金子,这风流一世、先锋摩登的女子,慌张申辩道:“虎毒不食子哎⋯⋯”她一生的种种先锋行径,至此,变成生怕女儿看不上眼的不堪,竟然如此哭诉道:“我那些事,都是他们逼我的⋯⋯”这真是惨淡的景象,文中的九莉——张爱玲,在心里淡淡应对:不要也没有了,别的都没有了。

她母亲晚年在法国,临死前写信给她“如今就还想见你一面”——她没有去。一个美丽而自私的母亲,作天作地一辈子,老死异乡。受够她伤害的女儿没有前往,去见母亲最后一面——这样的无情意的人生,看了实在是叫人骇然。连感想都无,只觉得一种平静的了然、骇然。

和她同时代的杨绛,曾经在她的晚年颇为不屑地提及四十年代同在上海时的张爱玲,说她是没有家教的女子。这话于人山人海的张迷,相当刺耳,然而,我们也不是不懂道理不体察世事的,怎么说呢,杨绛是有道理的。然而,若张爱玲的家不曾分崩离析,有家长做主,她大抵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嫁给胡兰成,也不会在香港任性地中断她的学业。没有一纸学位证书,让她后半生在美国,求职过程一直不展眉。@#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近重翻起张爱玲的书。虽然数年前曾读多遍,但隔久又拾,仍要为她纤细瑰丽的文笔目眩神迷,一掷三叹。由于这样倾心的缘故,就忍不住找出她的传记,看看她的家世与际遇。如此一位将人情冷暖、浮世苍凉看得如此通透的女子,到底在这个人间,有过怎样的生活体验?

    张爱玲系出名门,原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出生时家道虽已中落,然而贵族身世一直是她最大的印记。相信熟悉张感情生活的读者,应该都对她与胡兰成一段感情的因缘始末略知一二。在遇到张爱玲之前,胡兰成已是二度结婚。而他与张的婚姻也没有持续多久。他们在一九四三年末相识,一九四四年结褵。两人聚少离多,甜蜜的时光稍纵即逝。胡兰成迅又与其他女子相悦同居,因此张爱玲便于一九四六年提出分手。

  • 《心经》果真是一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物的内心都充满错综复杂的挣扎,在张爱玲笔下栩栩如生的展现,有恋父情结的许小寒、有情窦初开的波兰三姐妹、有拜金主义的段绫卿、还有钟情的龚海立、情感飘渺的许峰仪、有苦水往肚里吞的许太太……。张爱玲的笔下充满了意象气氛的营造,也可见到讽刺的描写与细心的刻划,将人物的个性与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 “她的脸,是神话里的小孩的脸,圆鼓鼓的腮帮子,尖尖下巴。极长极长的黑眼睛,眼睛像上剔着。短而直的鼻子。薄薄的红嘴唇,微微垂下,有一种奇异不安的美。”
  • 许太太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花丈夫的钱是女人传统的权利),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我常来,可是她母亲似乎是不大爱见客……”却默默的尽为人妻为人母的本分,维持着一个人人称羡的美满的家庭。
  •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滩最受欢迎的、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家张爱玲,是一位有着非凡才情、睿智的女性。从那些流淌的文字中,你会感觉到她对世态人情的把握是如此的精致、圆熟、冷静而又充满世俗的情趣。或许正是这睿智,这对世事的洞察,帮助她逃避了人生的劫难。
  • 作家张爱玲的作品,自从文革后被解禁,就一直受到大陆读者的喜爱。但是她的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却是始终被封杀的,理由是内容反共。《赤地之恋》的时代背景是土改、三反运动和韩战,小说真实描写了党对人性的摧残与控制,在控制整个社会的党面前,个人没有容身之地,更不用说自由意志了。而《秧歌》则表现了中共暴力土改的残酷,以及农民的反抗如何被瓦解,最后沦为政权的奴隶。“秧歌”这一意像是暗喻人民被迫出来的笑脸和假装的幸福,揭示在政治高压下农民的灵魂扭曲。胡适非常欣赏这两部小说,反共,不如说是反迫害,反对任何一种制度的迫害。
  • 9月9日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滩最受欢迎的作家张爱玲去世二十周年纪念日,与其同时代的不少文人相比,张爱玲的睿智不单单体现在其在作品中对世态人情的精致把握,更在于其对世事的敏锐洞察,而这恰恰帮助她逃脱了其他文人所无法避免的人生劫难。
  • 我第一次读《孽海花》,赛金花和名臣洪钧的故事,书中诚然情节起伏,然而,看写到张佩纶,才顿时激动起来——呀!这是张爱玲的祖父呀,他在这里呀!
  • 张爱玲受姑姑的影响,与亲戚间一概不往来,却忠实地记得他们的故事,那些高墙大院的家族里,错综缠绕的情和仇。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