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涟漪】慈与济

画与文/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这是一所宗教医院,刚启用两年多,庄严高耸的外观建筑,尖端先进的医疗设备,崭新整洁的病房,优美宽广的院落,在在代表着它扶病济世的理念。那光可鉴人的敞亮大厅里,是拥挤的看病人潮。那上下往返的电梯里,是忙碌的医护群体。一切的不足都在摸索中欣欣上轨,所有的缺失全在日渐熟悉里更臻完美。如今俨然已跻身全台大型优良医院之列啦!

其中更有一项特点,是所有大型医院望尘莫及的——庞大的志工群!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年龄、阶层,出钱出力,行善助人,只为追随创院的精神领袖,认同他的理念感召。这些人自动自发的组织、培训、轮班,建立制度、制定规则、分工合作,在全省各地的分院里,展开全面的义务辅助工作。他们最常谈的是:喜舍。挂在嘴边的是:感恩。将每位患者或接触到的家属称为:菩萨。

在他们无私的协助下,确实减轻了护士们不少的工作压力,分担了很多吃重的体力劳动,对那些事出突然、手足无措的病患家属做了有效的即时援助。但有那么一天,接近中午时分,路过大厅往家返,我瞧见了一个奇异的场面:

一群志工列队,由院门开始,经过大厅入口,将求诊病患礼貌的隔开,让出一块大面积的空处,圈中是一大堆身穿白袍的医师与各级护士,恭谨的排排站,似乎在等待什么。我心中纳闷,在这门诊尖峰时刻,怎么能调动出这一大堆医护人员?可能是他们所谓的“上人”要莅临吧!念头刚动,院门前两辆双层豪华游览巴士停下,陆续出来一批口操日语的观光客,与此同时,这些志工与医护竟然热情的鼓起掌来,口中不约而同的唱着:“……欢迎…欢迎……”的迎宾曲,领队的院长、副院长之流的人,欣喜的趋前一一握手致意,并领着大伙儿四处参观,而此时导游也口若悬河的简介着医院的种种……。

回家的计程车里与司机聊起了此事,他笑我土包子:“……你不知道啊?这所医院已经成为台湾北部有名的观光旅游景点……因为这种对游客尽心的接待与尊崇,打出了知名度,因此业绩节节上升……再加上那些志工无条件的配合与协助,所以各方面的口碑都极好哪!”……

然而,我无法理解的是,让那些医师、护士放下手头的医疗救助工作、离开岗位,列队唱歌欢迎、带领游客参观,这种做法似乎意味着观光客远比患者高贵,接待与传扬远比解除痛苦重要,这与“慈”的理念似乎有些距离,倒是“济”了院方很好的形象与不少的荷包。而且据说那志工服装颜色有所不同,是以捐助或募款的多寡来区分的,由外而内的约束力量或许存在,却似乎无法看出在慈悲面前,众生一律平等的作风……。

转念一想,可能创办人的崇高理念被底下执行者歪曲了吧?想起医院整日的广播中,都称呼病患为“大德”、“菩萨”,心中一直存疑的是,“菩萨”人人能是吗?当“菩萨”这么容易吗?轻易脱口的当下,理念安在?如果有一天有口无心了,那会不会是“菩萨道”上的歧路?人因自己的想像,把神佛人性化、人情化了,少了心中对神佛虔诚的景仰之心,如今仅成了一个普遍通用的形容词罢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那物质不丰厚的古代,人们道德水准高,自我约束力强,思想单纯,胸襟开阔,大家都是性情中人,一旦成为知己,则义重情深,纵使中途分离,因着山川阻隔,往来不易而造成了连系困难,再难聚首,但美好的短暂相聚时光,永留心底,那股温馨的回忆、坚定的情谊,总是隽永而绵长:那伯牙为钟子期碎琴,只因知音难觅;甚者为一句承诺,可以牺牲性命,肝胆相照。
  • 打从有记忆开始,就知道自己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留意美好的周遭,感受美好的触动。很小就惊异于事事物物都存在着左右对称的美,是这样的不偏不倚;从少不更事就观察到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如此的和谐与公正。心中认定冥冥中一定有个至高无上者在默默的控制着所有,均衡着一切!只是谁也没见着,谁也说不清,更没人会给你正确的答案,那就不花脑筋去穷究啦!
  • 总在这条巷弄中,总在这固定的时刻,我会与她俩不期而遇:那轮椅上,佝偻的身躯裹在厚重的冬衣里,低垂的头颅,只在毛线帽与口罩的缝隙中露出一双茫然无助的眼神。推者是个肤色稍黑的年轻外佣,稳健的步伐,急切的面庞,只想早一步到小公园里,与和她同样际遇的同胞相见闲聊。只一转眼就将我这个每日碰面、不良于行的“老友”抛下,在辘辘的车轮转动声里,出了巷口,横过马路……
  • 常怀念幼时短暂的农家生活,按着季节在循环往复中,不停的变换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而印象中固定不变的是那皎洁的月光、闪亮的夜晚;银盘似的满月、玉钩样的弦月。望着那一轮明月,将自己化身为嫦娥,浮想连翩。
  • “奶奶!我们四个人今天早上到山上看爷爷了,妈妈敎我用两个十元铜板问卜,爷爷说他很想念你耶!”孙女的小脑袋一点一顿真诚的诉说着。“对呀!你怎么不去看他呢?”孙子在一旁同声附和。长媳望着她俩笑开了!
  • 去年初,在电视台看了一部希腊片子——月光提琴手:身世坎坷的私生子,颇具音乐天分,住在爱琴海的一个小岛上,看守灯塔的老人,把自己珍藏的琴送给他,并敎了他拉小提琴的基本技法。因他整日与大自然为伍,经常在钟乳石洞里流连忘返,在悬崖峭壁间奔窜探险!那海浪的浅拍重击、海风的穿梭呼啸、海鸟的哀鸣泣诉、泉水的叮咚滴落……这一切自然的律动、大地的脉搏,都给他易感的心带来了启发与智慧,于是“自然”成了他的教授,“天籁”成了他的导师,慢慢的他有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技巧与不同的乐曲诠释,清新脱俗、不染尘埃……
  • 清晨的小公园是银发族的天下,尽管动作不流畅,节拍跟不上,可这元极舞的浩大阵容里,闪闪的银发光芒,耀眼得很!那绕圈儿疾走、挥汗如雨的身影中,那气定神闲、慢悠悠跨步出手的太极拳法,那甩动双臂、偶尔吐气开声的外丹功,开合自如的扇子舞,如灵蛇出洞的剑法演练……在在都是老年人占多数。
  • 刚拐进巷子没几步,就听到贝多芬那著名的命运之神敲门的声音,是如此的沉重有力,是这样的急促与不可躲闪,一拍拍、一节节的直击你灵魂深处,谁也逃脱不了宿命的摆布……!不用问就知道是三楼的“音响世家”开始了日间的音乐欣赏。高级的音效器材、优质的喇叭设备,开启了“重低音”与“大音量”,于是古典的“命运交响曲”音符,充塞这附近的空间,连门窗玻璃都为之震动!
  • 当我们好不容易走过了低谷,度过了逆境,告辞了烦忧,挥别了苦恼时,最先浮上心版的念头是:我遇到我生命中的贵人了!没有他的扶持与帮助,没有她的慰藉与关怀,就没有今日全新的我。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