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大家】系列:酸甜樂府之「酸齋」貫雲石

【元曲大家】佳公子貫雲石 讓爵辭官江湖老

作者:蘭音
《松下曳杖圖》局部,北宋 許道寧(傳)繪。
font print 人氣: 40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古人常用飲食味道評論文學作品,那麼元曲屬於哪一種味道呢?《錄鬼簿》將其比作「蛤蜊味」,形容元曲輕靈活潑、自然不造作的風格。《曲論》則概括為「蒜酪味」,一股辛辣刺鼻而又香甜醇厚的混合風味,瞬間撲面而來。

蛤蜊和蒜酪,都有別於出現在大雅之堂的山珍海味,體現出濃郁的市井風情。有趣的是,元人還喜歡用味道作自己的名號,為自己的文集命名。有位畏兀兒人名叫貫雲石,傳說喜食醋,因而字號「酸齋」,他的散曲集就叫《酸齋樂府》。還有位作家叫徐再思,喜歡甜食而字號「甜齋」,他的集子自然就是《甜齋樂府》了。

因此,人們就把他們的作品合稱為「酸甜樂府」。他們的文風似乎和味道沒有太大關係,《太和正音譜》說,酸齋如天馬脱羈,甜齋如桂林秋月,一個奔放俊逸,一個靜美清幽,交相映照著元代文壇。

允文允武,少年英才

先來說說「酸齋」貫雲石的故事。貫雲石,單從他的身世來說,就稱得上是元代最具傳奇色彩的文人了。他來自西域北庭,原名小雲石海涯,因父親名貫只哥,便以「貫」為姓。《元史》載,貫雲石的母親曾夢到神仙送來一顆碩大的星星,她吞下後就有了身孕。貫雲石出世後,更生得神采秀異。

《寒原獵騎圖》局部,元人繪。 (公有領域)

這些神奇的事蹟,都預示了他星光熠熠、文采斐然的一生。貫雲石的家世也非常顯赫,他的祖父阿里海涯是元朝開國大將,父輩也擔任軍政要職。他的母族,是儒學傳家的外族世家。其外祖父廉希閩是世祖時期的宰相,叔公廉希憲更被世祖讚為「廉孟子」。一文一武兩大家族,共同養育了貫雲石這位翩翩公子。

繼承了遊牧民族的尚武精神,貫雲石自幼練武,頗有祖父的將帥風采。十二三歲時,貫雲石就膂力過人,勇冠三軍。論騎術,他能在三匹狂奔的烈馬中駕馭自如,同時運槊成風;論射藝,他可挽強射生,逐猛獸,上下陡坡如履平地,觀者無不拜倒歎服。

學成了武藝,貫雲石又轉向學習漢族文化,同樣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他讀書可以一目五行,言談舉止、詩書文章都透著儒雅書卷氣,而且不肯蹈襲尋常,往往出人意表。貫雲石以散曲聞名後世,實際上他在詩文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詣,歌行詩奇詭激烈、慷慨豪宕,散文也寫得峭厲有法、古風悠悠。

元代的外族帝王統御中原,各族人士湧入中原,呈現了華戎交會的繁盛景象。像貫雲石這樣的外族人士,他們受到漢文化的薰陶,敬慕漢族士人的儒雅,紛紛捨弓馬而事詩書。他們在傳承華夏文明的同時,也為其注入了雄豪質樸的氣質,成就一個時代的獨特風貌。出身貴冑、文武雙全的貫雲石,注定要在這個時期書寫非同凡響的故事。

棄武從文,一心報國

在馬致遠獻詩干謁、張可久遠遊求仕的年紀,貫雲石就因父蔭襲,輕輕鬆鬆當上手握兵權的三品大官,出任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統兵鎮守永州。他治軍嚴猛,行伍肅然;卻在公務之餘,便改作書生面貌,醉心於寫詩度曲,雅歌投壺,儼然一位儒雅風流的文士。

南宋 劉松年(傳)繪 《山館讀書圖》局部。 (公有領域)

其實,這位青年將軍過得並不快樂。榮華富貴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貫雲石的祖父,在仕途巔峰之時遭到彈劾污衊,為此憤然自盡;他的伯父為保全勳爵,向權臣低頭折腰;他的父親身居高位,卻無尺寸之功。貫雲石想到自己的前途,年紀輕輕便位高權重,生於太平年代卻無用武之地。不過數年,他便對官場心生倦意。

一天,貫雲石忽然對自己的弟弟說:「我生性淡泊功名,只是祖輩的爵位不敢不承襲。現在幾年過去了,我理應把它讓給你。」當天他就辦理交接工作,親自把信物黃金虎符佩於弟弟身上。

讓爵後,貫雲石北上大都求學,成為外祖家的廉園的常客,結識姚燧、程文海等一眾漢人名士。他鎮日和文士徜徉佳山水處,唱和終日,浩然忘歸。期間,姚燧愛賞他才氣英邁,詩文古樸蒼勁,欣然收為弟子,傳授文章之法。

一曲《清江引》,或可作為那段閒適歲月的寫照:「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雲外。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這支曲雖然不是寫於此時,表達的心境卻是相通的。作者拋卻名爵,擺脫樊籠桎梏,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和暢快,彷彿身在白雲外那樣美妙,怎能不讓人放聲一笑?而平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和知己三五人,開懷痛飲、揮袖起舞,更展現出他崇尚自然、豪邁奔放的真性情。

同時,貫雲石讓爵的義舉傳到宮廷中,受到還是太子的元仁宗的由衷感佩:「將相之家,竟有如此賢良之人。」他因此得到元仁宗的青睞和器重,有了二度出仕的機緣,先是被召作未來英宗的潛邸說書秀才,仁宗即位後又拜為翰林侍讀學士。二十七歲的貫雲石,成了翰林院中最年輕的外族學士,朝中皆以「小翰林」譽之。

他還是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成為皇帝身邊提供政見、起草詔令的近臣。貫雲石可說是平步青雲,早早實現了元代文人的理想。一年之內,他也不負仁宗厚望,做了三件要事。第一是議行科舉,提出許多寶貴建議。第二是進獻自己撰寫的《孝經直解》。

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即上萬言書,從儒家角度談論治國六策,包括釋邊戍以修文德,教太子以正國本,立諫官以輔聖德,表姓氏以族勛冑,定服色以變風俗,舉賢才以恢至道。他希望仁宗能夠吸納人才、整頓朝綱,延續王朝的強盛。

貫雲石在仕途重新燃起了希望,很快又被現實無情打擊。他所付出的心血,無一被採納,科舉遲遲不能恢復,《孝經》無法引起皇帝興趣,所有諫言僅得到皇帝口頭讚許,卻看不到真正施行,他反而因此得罪當朝權貴。

一天,貫雲石忽然長嘆:「辭去尊位,甘居下位,正是聖賢所崇尚的啊。」僅僅一年,他毅然稱病辭官,到江南過起了隱居生活。

樂隱江南,風雅餘生

曾經,他也有積極入仕的熱忱,秉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為王朝盡心盡力。作為武將,他嚴明軍紀,護衛一方;作為文臣,他更是提出了修文治國的真知灼見。當意識到憑藉一己之力無法扭轉朝政時,淡泊名利的貫雲石,選擇激流勇退,徹底脫離官場。

明戴進繪 《溪邊隱士圖》局部。 (公有領域)

他用另一支《清江引》,表達斷絕仕途的心聲:「競功名有如車下坡,驚險誰參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殘禍。爭如我避風波走在安樂窩!

開篇二句猶如警世名言,向那迷戀仕途之人發出振聾發聵的警告:追逐功名就像坐在下坡的車子上,隨時可能車毀人亡,有誰能看透其中的凶險?接下來兩句,闡釋驚險的根由,道出禍福無常的仕途真相。昨天還是大權在握的朝臣,今天就可能登高跌重,慘遭禍患。

揭露宦途險惡,還不是曲子的主旨。作者點醒了癡人,更要為他們指一條明路:怎麼比得上我躲避政治鬥爭,在歸隱中享受安樂生活呢?安樂窩是宋代高士邵雍的居所之名,作者用此典,道出隱居的快樂安逸。通篇曲詞直抒胸臆,豪放而不粗鄙,言淺而內涵深遠,盡現曲家本色。

隱居後的貫雲石,活得更簡單真實,也更逍遙自在。他的許多軼事,都是在他隱居時期發生的。最知名的一件事就是「詩換蘆花被」。一次,貫雲石乘漁船遊覽梁山泊,他見漁翁有一條蘆花絮做的被子,極為清新別緻,就出言索要。這漁翁也非凡輩,不要絲綢財物,只要貫雲石作一首詩來換。於是他援筆而成:

採得蘆花不涴塵,翠蓑聊復藉為茵。西風刮夢秋無際,夜月生香雪滿身。

毛骨已隨天地老,聲名不讓古今貧。青綾莫為鴛鴦妒,欸乃聲中別有春。

作者借蘆花被抒發了清高自守的情懷,這件事也被傳為佳話。後來,貫雲石乾脆以「蘆花道人」為號,表達飄然世外之志。

有一天,幾位文士在虎跑泉宴飲賦詩,要求以「泉」為韻。其中一人反覆念著「泉、泉、泉」,久久不能成詩。貫雲石在一旁見了,有心相助,上前打斷他的話:「泉、泉、泉,亂迸珍珠個個圓。玉斧斫開頑石髓,金鉤搭出老龍涎。」語驚四座。眾人連忙問:「您就是貫酸齋先生吧?」貫雲石笑著說:「然、然、然。」遂和眾人入席暢飲,大醉而去。

貫雲石的文名越傳越廣,他每到一處,名士便從之若雲。他的詩文墨寶,也是大家爭相訪求的對象,誰要是能得到片言尺牘,就像獲取美玉一般欣喜。這倒成了貫雲石的一樁煩惱,違背了他隱居避世的初衷。因而,他經常更名易服,隱匿行跡,甚至跑到街市上賣藥。

說到他的藥,可不是一般治病救人的藥,貫公出售的,可是號稱「天下第一快活丸」的獨家祕方。若有人來光顧他的生意,貫雲石就哈哈大笑,攤開雙手竟然空無一物。看懂他深意的人,便大笑而去。原來,他賣的不是真的藥,而是在提醒世人,要擺脫對功名利祿的執著,才能體會生命真正的快樂。這與他的諷刺功名的曲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盛世精神,山水之樂

武有戡定之策,文有經濟之才。這樣一位傑出的賢才最終走向了隱逸,這或許是國家的不幸,卻是文壇的一大幸事。貫雲石以外族文人的身分,躋身於漢族士人文化圈,甚至成為一代名家,為多姿多彩的元曲作品更添幾分恢宏氣勢。

清 徐揚繪 《姑蘇繁華圖》局部。(公有領域)

在短短的三十九年人生歷程中,貫雲石留下了近八十支散曲,以寫山林隱逸生活和相思戀情為主,風格上屬於豪放派。他的作品中,還有讚頌盛世王朝和摹景抒懷之作,展現出貫雲石精神世界的另一面。

元朝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前所未有的大國氣象,讓元人生出超越前代的盛世心態,在文人筆下也呈現出清俊開闊的氣勢。從元初到至大、延祐年間,這種心態醞釀、發酵到達頂峰,從貴族到下層文人,都跨越民族界線,寫下謳歌大一統王朝的作品。貫雲石的《新水令‧皇都元日》,就是這種文學風尚下的產物,其中兩段為:

[攪箏琶]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忠孝寬仁,雄文壯武。功業振乾坤,軍盡歡娛,民亦安居。軍民都托賴著我天子福,同樂蓬壺。

[殿前歡]賽唐虞,大元至大古今無。架海梁對著檠天柱,玉帶金符。慶風雲會龍虎,萬戶侯千鍾祿,播四海光千古。三陽交泰,五穀時熟。

此曲寫得氣壯山河,作者熱情洋溢地歌頌了天下歸心、國泰民安的盛大功業。有些詞句更是直陳心中所感,認為元帝治理的國家的疆域、國力都超越古今,最為強大。全曲既有江山富足之豪邁,又有歷覽往古之襟懷,反映了元代文人剛健自信、開闊磅礴的時代精神。

這樣的盛世情懷,讓貫雲石作官時,能夠以家國為己任,建言獻策保障國家昌盛繁榮;也讓他在歸隱生活中,同樣以曠達灑脫的胸襟看待世間萬物,寫景詠物的作品同樣寫得浩蕩壯闊。比如這首描寫西湖冬景的《小梁州‧冬》:

彤云密布鎖高峰,凜冽寒風。銀河片片灑長空。梅梢凍,雪壓路難通。[幺]六橋頃刻如銀河,粉妝成九里寒松。酒滿斟,笙歌送,玉船銀棹,人在水晶宮。

寒冬時節,風雪交加的西湖,已不是春夏時節的旖旎風光,竟然有了北國壯麗恢宏的特質。作者先寫天地間的大環境,山峰彤雲密布,寒風凜冽。緊接著描繪大雪紛飛的情景,雪花彷彿從高懸的銀河落下,白茫茫覆蓋大地萬物。作者視這冰天雪地,猶如仙境一般的水晶宮,並在船上舉辦盛宴,開懷暢飲。他的超然和閒適,為蕭瑟寂靜的西湖增添許多生機和趣味。

這就是貫雲石,一顆降落凡塵大明星,一位寄情山水的曲中仙人。在元曲作家中,他的生平經歷令人艷羨,他的品格和文采更令人銘記。

點閱【元曲大家】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擺脫官場桎梏,遠離世間囂塵;在白雲中自由呼吸,在林泉中陶冶性情;一身輕鬆,心曠神怡。如此種種,又全都融入意蘊深長的「一笑」之中。平生得此一笑,從古至今,世上能有幾人?
  • 他生於富貴之家,卻不以燕酣綺靡、紈絝為尚,偏跑至錢塘以賣藥為生;他承襲兩淮長官之爵,掌管軍民、司法大權,卻甘願讓爵位於弟,歸隱杭州。身在富貴之鄉,卻以「酸齋」為表字。翩翩公子,以駿逸為當行之冠;高歌吟詠,向雲霄抒情;更在山林中參禪悟道,使一顆道心總對天開。這位公子就是維吾爾人貫雲石。
  • 作為名臣,張養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為文學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對張養浩的了解,大概就是從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開始的。
  • 背井離鄉的人,總不免生出天涯之嘆。這份濃郁的鄉愁如何排遣,是飲一杯濁酒,還是灑兩行熱淚?元朝的失意文人,卻飽蘸筆墨書寫一支小令,僅僅二十八字卻成為一篇千古絕唱。
  • 如果馬致遠僅以清麗典雅的散曲,就成為元曲第一人,恐怕不能令人信服。他在元曲的雜劇領域,同樣取得了顯著成就。據史料記載,馬致遠共創作雜劇十五種,傳世七種。這些戲曲,也有鮮明的馬氏風格,成為後人學習的範本、評讚的經典。
  • 關於馬致遠的評贊,最詩意的一段是:「萬花叢里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四方海內皆談羨。戰文場、曲狀元,姓名香、貫滿梨園。」這是元末雜劇家賈仲明為他作的輓詞,馬致遠的兩大美稱——馬神仙、曲狀元都是出自這首詞,足見影響力之大。
  • 俗語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學藝術領域,要想評選出個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選,在歷史上就爭議頗多。不過對於誰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無異議,此人正是譽滿天下的關漢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