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子民酷愛富麗雍華的牡丹,在現存很多的唐朝繪畫雕塑中,大唐宮廷侍女、貴族夫人都很喜歡頭戴豔麗的牡丹。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百花之王,是當時大唐子民的最愛。
每到牡丹盛開的時節,唐人欣賞牡丹,成為民俗的一道亮麗風景。當時京城長安的慈恩寺、薦福寺(即小雁塔)均是人們觀賞牡丹的勝地。每年穀雨前後,百花爭奇鬥豔,競相綻放,尤為雍華。
「牡丹真國色」、「依依似君子」出自大唐詩人劉禹錫(772年-842年)的詩,雖然這兩句一個詠牡丹,一個詠青竹;一個象徵繁華富麗,一個象徵守節清虛,二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卻在詩人的一生中,竟也相得益彰。
「牡丹真國色」出自劉禹錫的詩《賞牡丹》,全詩曰: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人有人品,花有花格。雖然這首詩並未對牡丹花王做過多描述,只一句「花開時節動京城」,幾個微言大義的字眼就描述出牡丹盛開轟動長安的盛況,七個字符囊括了一個時代,一個時節的風貌民情。
詩人言道,芍藥花開雖然妖嬈但是缺少格調,芙蕖盛開卻又太過淡雅,缺少溶於世俗的興致。惟有那繁華富麗的牡丹,才能彰顯大唐盛世的璀璨國色。所以,「唯有牡丹真國色」才能道出詩人心中的無限讚歎。
劉禹錫的愛妻早年喪亡,他又接連貶官的命運,仕途的坎坷交織著生活的艱辛,似乎又將天外之音彈奏得格外清越深沉。
這條坎坷的仕途之路,或許就是他探索歸真的必經之路。劉禹錫的剛直,以及詩文的清雅,也都和他的修為及信仰有關。他曾說:「梵言沙門,猶華言去欲也。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詞。詞妙而深者,必依於聲律。故自近古而降,釋子以詩聞於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詞,故粹然以麗。」
了解詩人的宦海沉浮,品讀詩的字裡行間流露的心聲,再來回味「牡丹真國色」、「依依似君子」,詩人清正守節的現實人生和他繁華富麗的精神世界渾然一體,相互輝映。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hannel/e2bae620-0fd7-4f56-a566-8ecf924c4325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1OYKxRpBsudVX2zY2rrdw
訂閱古韻流芳telegram群組:https://t.me/guyunliufang
【古韻流芳】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維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