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聆賞2018神韻交響樂《貞觀朝聖》之感懷
唐太宗胸懷天下,大唐一代新朝開啟後,他在位二十三年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武功興盛,文化藝術璀璨輝煌,吸引萬國來朝,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
一段對聯佳話 知進退榮辱不驚
對聯,俗稱對子,雅稱楹聯。對聯對於大多數在亞洲生活的華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過新年時,幾乎家家戶戶貼對聯。在中國的風景勝地、樓台亭榭上,楹聯也幾乎處處可見。
行車途中油耗光 巧遇警察幫大忙
從美國德州的休斯頓到另一個小城拉北克(Lubbock),最直的路將近500 英哩,且大部分都是州際公路,只有中間一小段是高速。最近因為需要送一些東西到拉北克,和一位朋友租了一輛卡車第一次在兩城間走了一個來回。
母親人生列車的最後一站,是美國加州舊金山,她老人家晚年長住在松街上的一棟老人公寓裡,雖然我老哥與家人們也住在舊金山,會經常去看望她,但是自幼就有非常獨立性格的母親,一直堅持獨居,生活儘量自理。我遠住德州,每年只能去探望她老人家一、兩次而已...
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之《題西林壁》
蘇軾的這首《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既然是題在西林寺的牆壁上,那自然是與禪道有關了,蘊含高深的道理。
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之《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朝詩人的這首《滁州西澗》被認為是非常有意境的一首風景詩。讀起來確實有與眾不同的地方。
月到天心處:邵雍之《清夜吟》
宋代預言家邵雍的詩大都是帶有禪意的,一般的詩人寫詩是寫心情,而邵雍的詩卻是寫禪意,一直很難用語言說清的意境。
前言 「燕子」,是我父親給我母親的暱稱,自他們相識的1935年,直到父親他老人家離世的1995年,六十年間從沒有變過,這也是為什麼我父親一貫以「燕夫」為筆名寫作﹝主要是詩作﹞的原因。 當然,父親是軍人,他交付給國軍各軍事期刊的稿...
散文短章:夏日繁華
好像怕大地的光熱不夠用似的,太陽把白天拉得足夠的長。在灼人的氣息和蔥蘢的綠色包圍下,萬物的生命呈現出波瀾壯闊的宏大氣勢。
夏日隨想
母親從鄉下老家來到城市,她的第一感覺就是城市的擁擠和炎熱。街上車輛多,公交車上人多,各類建築物密密匝匝,讓人感覺透不過氣…
寓言體散文:船
在一個奇異世界中,沒有陸地,只有廣闊無垠之大海。而在這個世界之人都生活在一艘艘大船裡,有的船為藍白色,有的船為三色,還有的為花色,相互之間並不近靠,各自航行。
楚國狂士接輿夫妻明禮尚義
春秋時代,楚國有位隱士接輿,行為舉止不同於一般人,他狂放不拘,傲岸自大,不顧他人的感受,看起來癲癲狂狂,所以被稱為「楚狂」。
抱貧守正 生死如一的黔婁夫妻
歷代都有特立獨行的寒士,往往到深山或偏遠的海角天涯去生活,他們在物質方面或許常常是窮困、匱乏的,但在精神上卻自有一套豐足的生命哲學。
那時,我們曾經「亂點」
年輕時讀《三言二拍》,記得有一段故事是「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多年過去了,伴隨著人間滄桑、世道運轉,這段故事也早忘了,唯「亂點鴛鴦譜」作為帶喜劇色彩的一個詞組,尚存腦子裡至今未忘。
體悟故事傳說的真義
這齣戲,還得從久遠的人神共存的時代說起,戲裡這個城堡,是個信神的國度,人民相信一切是神的恩賜,城堡在國王賢明的治理下,人人相親相愛
等待 純真初心的歸來
這條路兩旁種滿了的芒果樹,在三月節裡,結了青綠果實,疏疏落落上墳的人,迤邐至應公廟前,午後陽光的淫威在樹葉間穿梭,瑞弟穿著拖鞋,掮著鋤頭走在前頭,鋤柄上掛著的畚箕在背後幌盪著。
聆聽 原始的寧靜
這隻黃額毛的水鴨白嘴巴埋進水裡,長尾巴跟著翹了起來,在水面閃了一瞬,緊接著,兩片翅膀在綠水上,劃出兩道圓弧漣漪,於是,氣氛熱鬧了起來。
怎麼會這麼好喝
細雨紛飛的上午十點,我為自己萃取一杯純然的咖啡,當琥珀色入眼,我深深深深地呼吸,此時咖啡豆經烘焙後的焦糖味、果香便齊聚鼻心,輕啜一口入喉瞬間,口中自然地說出:「哇!怎麼這麼好喝!」
月琴啊,我的原鄉聖地在哪裡
思想起,祖先鹹心過臺灣,不知臺灣生作啥款,海水絕深反成黑,海山漂浮心艱難。黑水要過幾層心該定,遇到風颱攪大浪,有的抬頭看天頂,有的啊心想神明。神明保佑祖先來,海底千萬不通做風颱,臺灣後來好所在,三百年後人人知。
溪洲讀經班側記
車子轉出村中小道,來到雙線道的馬路上,來往車輛極少。一車四人緩緩往溪洲國小而去,方老師二十年來的讀經班就設在那兒。車上,阿玉、方老師是讀經班的老師,姐姐和我則是慕名去觀摩的…
老哥與我在松街療養院陪母親的那些日子裡,我們母子三人使用的語言通常是「普通話」,但是因為咱弟兄倆的共通語言是「眷村川語」,所以兄弟倆不時會以這介於普通話與川音之間的「怪腔怪調」交談。當然,我母親本就是位語言天才,在我們兄弟倆的「眷村川語」交...
散落人間的文字:來福明天要去旅行
懷想從庶民生活中走來,舊歲月裡的素樸已渺然不見,驚覺只有喚醒善念,回歸傳統,才能找回善良,悠遊天真無邪的境地。
珠玉比麟兒
《鎖麟囊》是我最喜歡的京劇之一,劇中描述富家小姐薛湘靈在出嫁當天遇暴雨,為了避雨,花轎暫停在一個叫做春秋亭的亭子避雨。同時,巧遇也在同一天出嫁、同在春秋亭下避雨的新娘趙守貞。
散落人間的文字:驢車爬上了來德山
梅姑坐驢車裡正擔心著那瘦驢兒,一旁白髮老人卻抓著車篷柱子,鎮靜的一聲鼓舞,驢兒聽到了,仰起頭,兩股大腿用了勁,驢車一口氣衝上斜坡,這時,一陣風掠過來…
又是一年的臘月,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在台灣時,母親準備的除夕年夜飯。 六十多年前,我們全家都還住在眷村(高雄鳳山的黃埔新村)裡,我們的眷舍的總面積大概還不到二十坪,以當年之生活水準,我們兩大兩小的一家四口是絕對夠住的。但是每當年終時,我們...
台灣鄉土文化——生養一代代人的石滬(二)
自吞霄至淡水,砌溪石沿海,名魚扈;高三尺許,綿亙數十里。潮漲魚入,汐則男婦群取之;功倍網罟。 ──《諸羅縣誌 卷八》
這是一個平凡但非常實用的針線包,早已超過其使用年限,但幾十年來我一直捨不得丟棄它,因為它是除文稿之外,父親所遺留給我的極少數實體物件之一。 這草綠色的針線包,是早年國軍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簡稱聯勤)所屬的被服廠,生產發放給全軍將士們使用...
在貧樸的歲月裡,一切都是那麼清新、簡單、自然,倏忽幾十年,是慢長也是瞬間;現在,環境變渾濁了,人情也趨淡薄,幡然驚覺過去的東西不見了,開始回味縈繞心中醇美的愁緒,渴望陳舊的鄉愁的溫潤,也回憶起那質樸、淳淨、青澀的感情。
台灣鄉土文化——生養一代代人的石滬(一)
我的故鄉後龍曾經有過高達23座的石滬,現在只餘碩果僅存的兩座。
我父親既然是黃埔島「騎兵科」出身,喜愛馳馬是理所當然的。自1951年到1957年的六年期間,父親都在高雄縣鳳山鎮任軍職,1955年以前,在鳳山復校的陸軍官校還設有「騎兵科」,所以校內大概駐有至少百餘匹軍馬。早年每逢六月十六日的黃埔校慶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