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文化域外綻放的古韻

京都風致尋唐風古韻 處處寺廟瓣瓣心香

作者:任采真
京都風致——淨與敬的風華。(任采真/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742
【字號】    
   標籤: tags: ,

說起日本文化的風采,聚睛的焦點非京都莫屬了。京都是日本平安朝時代(公元794年~1192年)的古都,也是個觀光之都。每年超過二千萬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來到這裡,大多是風靡京都的風致,為了一親這個千年古都的文化味兒。

京都風致——楓紅。(任采真/大紀元)

京都風致尋唐風

四季中無論春、夏、秋、冬,京都的山與水、京都的傳統建築與慶典人文都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非其莫屬的古韻味兒。追根溯源,你可知這些吸引世人的「京都風致」揉入了多少華夏神州唐風的丰韻?

日本京都楓紅時節,大原山區的味噌屋。(任采真/大紀元)

時代過客摩肩擦踵,大唐京都長安風華土下埋!在神州大陸上曾經綻放過輝煌異彩的大唐神韻何處尋?在日本京都文化中,依稀還可以尋到那麼一點高格調的風致,讓人想起盛唐文化在域外綻放過的豐采與風韻。

日本京都代表著日本古代平安時代的京韻風華,上溯大和奈良時代、飛鳥時代,展現的是仰慕、模仿、複製盛唐中土文化的風致與成就,在日本稱為「唐風」、「唐樣」。踏訪京都的山與水,回憶歷史的光與影,從大和京都風物的歷史中,揭露唐風古卷的一角,娓娓道遺華……

踏訪京都的山與水,品味唐風與唐味。京都寂光院山門前的台階。(任采真/大紀元)

京都風致  寺廟心香溯唐風

今天你到京都旅遊,走出車站或是下了大巴、小汽車,放眼看京都幾乎都是現代建築風格了,讓人豔羨的京都古傳統遺華幾乎都要往寺廟裡尋。京都的寺廟建築代表著平安時代鼎盛的精神信仰文化。換句話說,如果失去了傳統的神傳文化的信仰,那麼,京都也不存在了!

京都留下的寺廟非常多,這些富有古風和歷史的建築物,典藏在京都市中心區域、也點綴在郊野間,或是散落在山林中。而且不管是市中心或是郊野山林,京都的古寺廟建築成串聚集在一起並不少見。

日本京都保存著對神傳文化的信仰,在山中、在城中典藏著。(任采真/大紀元)

京都北郊外的大原山區,有著名的「三千院」等等寺院;平安時代的攬勝風致區嵐山、山城高雄一帶的名寺呈現帶狀分布;離京都車站很近的東福寺一帶,更是大小寺院緊密地結集。這些古名寺的建築物與信仰文物就是今天在京都散發優雅的文化古味的主要來源。

散步在京都寺院間,誰能無感於京都的信仰氛圍?接觸了京都文化的內涵,京都風華來自於敬天信神的中華古文化也就赫然明現了。今天看京都遙想盛唐時的精神信仰,想必更是心香瓣瓣處處綻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本,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與中原有著數千年的交往史,最早在關於先秦的奇書《山海經》中出現過。其《海內北經》記載:「蓋國在巨燕南、倭北,倭屬燕。」倭,即古代日本的稱謂。既然有「倭」的記載,必定有來自「倭」的人,也有去「倭」而返回的人。這說明中日交往在先秦時就已經存在。據考證,最早的中日交往的踏板是朝鮮半島,從半島南部乘船依靠海流前往日本,或從日本到達半島,再從陸路去往中國的遼東。
  • 當歷史走入大唐王朝時,唐朝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與當時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形成鮮明的對照,以致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一路遙遙領先。特別是初唐時期唐太宗李世民締造的「貞觀之治」,如一輪皓月照亮人類歷史的整個夜空。她在文化、經濟、政治、農業、手工業、商業、交通等各個方,都遠遠超越以往的所有時代。其中央集權的律令制度,從法制嚴密、機構完備到官制規範都令人歎服。唐朝還開創了官修正史的先河,由朝廷設專職史官,負責撰修前朝的歷史。
  • 輝煌的大唐文明對日本的影響體現在文字、經學、史學、文學、藝術、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宗教、禮儀、建築、自然科學、社會風俗等許多方面,迄今仍清晰可見。不妨先說一說大化改新。
  • 秋天被視為前往日本觀光的最佳季節,這除了因為此時氣候宜人之外,也因為各景點會被火紅的楓葉點綴得格外動人。時值秋天,旅遊網站TripAdvisor的用戶票選出日本30個最佳賞楓地點,其中以京都市的景點為最多而且獲選第一,以下列舉前10名。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