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

【文史】茉莉花香 妙用傳千年

作者:允嘉徽
茉莉花香,妙用傳千年。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2938
【字號】    
   標籤: tags: ,

黃曆六月,是茉莉花最好看的花期,花又大又盛。翠綠的葉片成波,翠海中乳白色的茉莉花飄溢著沁人的濃香。茉莉,有白、有紅,也有紫。紅茉莉豔麗、沒有香氣,紫茉莉比較少見,白茉莉香氣濃郁、應用廣,成了茉莉花的招牌。

茉莉 南方第一花

茉莉花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喜歡溼熱的氣候,成了南方國度特有的香花。「茉莉」一詞是梵語Mallika的音譯,隨人會意產生了不少的同音異字叫法。「末麗」、「抹莉」、「沒利」、「末利」、「抹勵」都是茉莉。

幾千年來茉莉一香妙用無窮。 (pixabay)

幾千年前,中國人就熟知從西土移植而來的茉莉花。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以「末利」稱茉莉花,那時南方人喜愛茉莉的芳香,競相種植,「耶悉茗花(素馨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於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

該書中又引《南越行記》的見聞說:「南越之境,五穀無味,百花不香,惟茉莉、那悉茗(素馨)二花特芳香。」

宋代洛陽名園裡就有這來自遠方的奇卉。洛陽在北地,北地種植茉莉花真是奇巧,《洛陽名園記》有這樣的記載:「遠方奇卉,如紫蘭、茉莉、瓊花、山茶之儔,號為難植,獨植之洛陽。」這說明了茉莉花是中國南方花木,北地中唯有洛陽獨有。

茉莉奇葩,香氣冠素馨,南宋時,羅願就給了她「東南第一花」的美名。(《奉酬李叔勤知縣覓抹莉花栽長句》)。

茉莉 南宋宮中消暑名香

南宋以南方杭州為都,夏天裡南土芳香的茉莉花成了宮中納涼避暑的薰香花材。宮中廣庭放置數百盆的茉莉、素馨等香花,架起大型風輪,吹呀吹,整個殿中都溢滿了清芬。《乾淳歲時記》有這般記載:「禁中避暑,多御復古、選德等殿及翠寒堂納涼,置茉莉、素馨等南花數百盆於廣庭,鼓以風輪,清芬滿殿。」

不僅是宮廷大內,詩人也喜愛茉莉的薰香讓人玉肌絲絲清涼,詩人劉克莊說茉莉 :

一卉能薰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

茉莉沒利 通佛理去利益之心

茉莉花來自佛國,南宋名臣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字龜齡,號梅溪)就喚茉莉為「沒利」,見到茉莉花明心見性、「好利心殊淺」(點絳唇 其十四 豔香茉莉),抹去自己的利益之心,見王十朋的詩《又覓沒利花》:

沒利名嘉花亦嘉,遠從佛國到中華。老來恥逐蠅頭利,故向禪房覓此花。

茉莉,沒利名嘉花亦嘉,遠從佛國到中華。(pixabay)

向禪房覓茉莉,不愧是氣節名臣王十朋,心在佛門,以佛理高標自我要求,追逐蠅頭利的一思一念都讓他自己感到不安。

王十朋被宋高宗親自拔擢為狀元,一生「後天下樂先其憂」,劍及履及。《四庫全書總目》評價說:「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他任地方官時愛民如己,把錢都用在人民、地方上,一生兩袖清風,一家人都受他影響,飢懷餓肚不以為苦。他在泉州州牧任上,妻子死了,因為家中無錢返葬故鄉,只能留在棺襯中,兩年後方得以根歸鄉里。(見《梅溪集卷二十》〈挽令人〉)

茉莉花薰茶

花香薰茶稱香片。(Fotolia)

長夏裡,在茉莉花茶裡,可聞到春天的氣味。茉莉花,在薰茶中最是著名。春天的香味交棒給了長夏的茉莉香片。茉莉香片,可以說是中華花茶的代言人,馳名海內外。將茉莉花苞放入茶葉中薰香,使茶葉染上茉莉花香,做成薰茶,就是茉莉香片。

古來福建茉莉花茶最富盛名,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當地茶農將茉莉花苞用於製茶,歷史已經相當久遠。據說,福建人到了海外,最思念的家鄉味就是茉莉花茶之味。南宋時,在盛極一朝的飲茶文化下,蘇州也發展了精緻的茉莉花茶,可惜這文化已經不傳。薰風如有情,吹簾散得香雪來。這幽緻還在文化的記憶中發酵。

茉莉花妙用無窮

茉莉可觀、可飲,芳香的茉莉自古以來還是香精油、香水、花露的原料。將花朵蒸餾後,得到的茉莉花露,有理氣、健脾、美容、發髮的功效。不過茉莉的根含有中樞神經麻醉成分,是有毒的天然物,不可過量。

《本草綱目》李時珍說茉莉花的功能非常多元:「其花皆夜開,……女人穿為首飾,或合面脂。亦可熏茶,或蒸取液以代薔薇水」、「蒸油取液,作面脂頭澤,長髮潤燥香肌,亦入茗湯」。

還有一種紫茉莉,可以當美妝容的胭脂、唇彩。紫茉莉早開午收,一名喚作「臙脂花」(胭脂花),可以點唇。

茉莉嫩葉用來蒸豆腐是野蔬絕品。茉莉花的葉子具有清熱、解表、利濕之效,採收茉莉花初發的嫩葉,洗淨,同豆腐蒸食,說是絕品。在日本這可就是懷石料理的上選了。

好一朵美麗芳香的茉莉花!幾千年前遠從佛國傳香到中華,《茉莉花》在民間唱出小調,於18世紀又從中國傳到西方歌劇中,成了世界名調。茉莉情韻深濃處,夢裡猶覺鬢邊香。@*#

(點閱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國色天香」的王冠給了牡丹花王,而給花后「芍藥」的帽子,卻有千百種。早在《詩經》詩史上,展開相異的評論。芍藥有天授宰相的祥瑞徵兆典故故事……白居易看芍藥看到另外的空間……
  • 「菖蒲節」就是端午節,菖蒲和端午節習俗淵源久,菖蒲是端午的「仙花」,可以制五毒、斬千邪。菖蒲留下成仙、長生傳說:漢武帝遇見異、安期生成仙留下一隻鞋子……石菖蒲、漢唐菖蒲不一樣唷,照過來……
  • 端陽節期,濃豔的虞美人迎風招展,不幾日勾頸遺恨,楚楚一生轉首空。虞美人和霸王項羽留名史記,往事之多少?美人化作碧風去,霸王遺憾事。虞魂愴入苦情花,千年舞草逐夢,繞天涯!
  • 逢端午節話艾草好時節,艾草的多種功能中國人早知道,「艾」的豐富內涵超乎人們的想像!詩經中有詩傳史,《詩‧王風‧採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中國晉代有一位以艾草灸治法救人無數的女神醫鮑姑……
  • 夏至之花圓圓團團一大花球--繡球花。繡球花和夏至有何關聯?淸人黄之雋詞形容這花「借霞染雪微換芳顏」,詩情畫意美透了!花語表示團聚、幸福、圓滿、甜蜜和希望…
  • 周代《禮記》的〈月令〉寫:「仲夏之月木槿榮」,中華民族早就觀照木槿。木槿可以吃、可以觀、可也興、可以嘆:為何木槿自古以來擔任籬笆的角色?中國有怎樣的「槿籬」文化?「無宿花」木槿朝生暮落,詩人寄語後人生命幾何時,慷慨各努力」……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