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翼賺蘭亭圖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日訊】
唐 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圖 卷
紙本 設色
27.4×64.7公分

有一些故事,縱使歷經了時間的洗禮,卻依然為民間百姓所津津樂道。大家所熟悉的王羲之,就有很多相關的故事流傳於世。幾千年以來,他的傳世作品一直都是藝術愛好者所夢想的收藏,其中的〈蘭亭集序〉更是難得佳作。然而,唐朝初期,此作品卻不知下落何處,於是深愛其書法的唐太宗便派蕭翼四處查訪,原來這件天下至寶被一位辯才和尚藏於寺中。為了得到這件書跡,蕭翼扮成書生,設法結識辯才和尚。有一天,蕭翼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和辯才討論,大受刺激的辯才,終於耐不住性子地拿出〈蘭亭集序〉與之相較,蕭翼便趁機取走了這件作品。這戲劇裡的一刻,透過視覺圖像的具體表現,被畫家細心地描繪成〈蕭翼賺蘭亭〉。

為了突顯這精采的一幕,畫家省略了對背景的描繪,讓觀者將注意力集中於主角人物上。右邊身著黃衫的是騙取〈蘭亭集序〉的蕭翼,坐在他對面手執麈尾的正是辯才和尚,透過場景布置,故事中的一段彷彿又重生於我們的眼前。

閻立本(卒於西元六七三年),唐太宗時嘗奉詔畫諸夷、職貢、鹵簿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等圖。高宗總章初(六六八),拜右相。

本幅題目,賺字的意思是騙。畫的是眾多王羲之寫成〈蘭亭序〉以後流傳的故事一則。故事的大意,據唐代何延之〈蘭亭記〉所述,唐太宗臨寫王羲之真草各體書法,徵求購買,無所不備,就是獨缺〈蘭亭序〉真蹟。〈蘭亭序〉經王家代代收傳,到了七世孫智永,將它傳給辯才和尚。這事為唐太宗所知道,於是派人召辯才入宮供養,招待賞賜,言談中問及〈蘭亭序〉下落,辯才卻說,往日侍奉智永老師,雖曾見過,智永死後,歷經變亂,現今已不知所在。唐太宗只好放辯才回越州。再經偵察,所得報告,還是存在辯才處。再召辯才進宮,重提〈蘭亭序〉事,如此三次,辯才總是堅持原來所說。唐太宗無奈之餘,臣下建議,派遣監察御史蕭翼前往求取。蕭翼奉命到了越州,打扮成一位潦倒的山東書生,穿著寬長的黃衫。蕭翼先是天天朝暮往還,流連於辯才寺中,觀賞壁畫。過辯才住處,自稱是北人,販賣蠶種。兩人一談,先是寒暄,既而相互飲酒作詩唱和。幾天過後,話一投機,成了性情相投的好友。一天暢談書畫,蕭翼自稱先世傳習王羲之、獻之書法,正好藏有二王的書帖。蕭翼出示了他所攜帶的皇宮中收藏品,與辯才一再相互討論其中的真假優劣,辯才乃說:「老僧有智永和尚所保有王羲之〈蘭亭序〉真蹟,不是你出示的這些所可比得上的。」蕭翼則說,〈蘭亭序〉早已消失,人間那有真蹟。過一日,辯才從屋頂的樑上,取下來出示蕭翼,蕭翼卻硬說只是一件摹本而已。如此一來,辯才竟將連同蕭翼所帶來的王羲之書帖,置放在几案上,不放回屋頂的樑上。蕭翼既與辯才熟稔,寺中出入自由,趁著辯才外出,妄稱前來取回遺忘留下的物品。寺中人開門不疑,蕭翼就輕易的從几案上取走〈蘭亭序〉。日後蕭翼又回來拜別辯才,出示太宗的命令。辯才一聽,當場昏倒,良久才甦醒。故事流傳有多種版本,說法就略有差異。

畫上人物共五位。老僧坐榻上,左手持麈尾是辯才。對面書生黃衫裝扮是蕭翼,上方一僧盤坐。畫幅左側,兩位侍者煎茶,一位臉滿鬚髯,一位垂髮小孩。畫描繪故事過程中的一段對談場面。畫是無法留聲,畫家卻用人物形象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辯才長眉圓顱,一臉憨厚。唇微啟,有所發言。說的是什麼呢?看他左手手掌,掌心向上,應是人們和盤托出時,話已說盡的「兩手一攤」,手掌的動作正是如此。告訴對方,他有蘭亭至寶。相對著,蕭翼「賺」的動作呢?蕭翼的雙手,藏在寬鬆的袖管裏,「袖裏乾坤」豈不是滿腹心機,臉上一雙鳳眼,配上上仰的眉毛,露出顴骨,更是一臉奸相。上方僧人蹙眉閉嘴,一臉不悅,又似洞穿這一場騙局。布局三人成品字形,左側僕人彎腰俯身,橫向發展。人物造形與線條結組,顯現高古的氣氛,的確是一幅好畫。

本幅無名款,標籤認為是閻立本畫,無法確信。原因之一,研究者指出,隋唐之際,流行的坐具為床、榻、胡床,交椅。畫上辯才所坐是有靠背樹根椅子,靠背坐椅,雖然在唐代已出現,本幅上的樹根椅子,郤流行於宋代。椅子旁地上的淨瓶也是北宋、遼的時代所多見。可見這已是晚唐五代以後了。根據、《圖畫見聞錄》、《宣和畫譜》,記有五代顧德謙〈畫蕭翼賺蘭亭圖〉,或許就是此幅。顧德謙五代南唐江寧(今南京)人,善畫人物,多寫道士像。雜工動植。李後主嘗說:「古有愷之,今有德謙,二顧相繼為畫絕矣。」(王耀庭)

延伸閱讀

翁同文,〈畫人生卒年考(上)〉,《故宮季刊》,4卷2期(1969冬),(共出刊17卷以後改名《故宮學術季刊》),頁61-69
宋后玲,〈茶話.茶畫〉,《故宮文物月刊》,1卷4期(1983.07),頁103-107
莊伯和,〈談麈尾〉,《故宮文物月刊》,1卷5期(1983.08),頁77-82
史樹青,〈從”蕭翼賺蘭亭圖”談到”蘭亭序”的偽作問題〉,《文物》,1965年12期(1965.12),頁14-
John Hay = Hang Chuang,“Hsiao I Gets the Lan-t’ing Manuscript by a Confidence Trick Part I and II”, National Palace Museum Bulletin5:3 and 5:6(1971, Taipei),PP.1-7, and PP.1-17

轉載於台彎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