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垦:人物素描

邓垦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疯子

  他一定住在附近某个角落里,因为他常常在这一带出现。五十岁左右,满脸胡须。一头披肩长发,但决不是现代青年艺术家的那种长发,是蓬头垢面的那种。春秋穿一件遮不住肚皮的单衣,但决不是现代女青年的那种薄透露,而是红卫兵时代的那种。夏天赤膊。冬季裹一件破棉袄,腰系一根麻绳。趿着一双破鞋,济公的那种。

  人说他在文革时期参加过什么派,写得一手好字,专刷大标语。后来抓人,揪斗过他,就吓疯了。也难怪,小青年一个,那颗红心的承受力太脆弱了。那时,刷大标语写错一个紧要的字,确实是要命的,眨眼就成了现行反革命。我不知道眼下这位是不是写错了字?这一带到处都有他的手迹,且数十年不断。只要有墙,有壁,就有他的大作:“毛主席万岁”,及一些莫名其妙的符号。人们见了就气,费了好大的劲清洗干净了,成了梁小斌诗中“雪白的墙”,可没管几天,那见得烂熟的“毛主席万岁”的标语又出现在“雪白的墙”上。

  最叫人惊心动魄的,是前段时间他居然萌动了商品意识,“下海”经商了。他在小巷的公共厕所旁摆了一个地摊,坐在地上,面前铺一张破烂的塑料布,上面放了八个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番茄,其中有半数明显腐烂。如果不是他手里还捏着一杆他自制的秤,谁会相信他是在出卖这些东西?他就这样坐着,并不吆喝,只默默地盯着惊恐的路人。

  他似乎发现生意并不好做,终于没有再摆摊,依旧写他的字去了。

  1995年7月31日草

  卖酱油的老妇人

  记不起那苍老的叫卖声始于何时。

  清晨,那老妇人一声声长长的吆喝,便从弯弯小巷的尽头传过来:“打酱油,酱油来罗……”她只把“罗”音拖长,给人悠远的感觉。这声“打”,系成都土语,指卖酱油时的一种动作。附近楼上常常有人推开窗户探出头来,嚷一声:“太婆,等一等!”她立即停止吆喝,连声说:“好!好!好!”当一群人购后散去,那吆喝声便又重新开始,越来越近,又有人叽叽喳喳地围了上去。当吆喝声依稀可闻时,她已转入另一条小巷去了。

  一次周末,清晨下雨,煮面吃,发现没有酱油了。正哎呀,隐隐听见“酱油来罗”的 声音,急急奔下楼去,站在大门路旁恭候,深感生活中真还缺不了那些吆喝声。她骑着一辆三轮车,穿一件雨披,边蹬边吆喝着过来了,几桶酱油放在车上。看她那如霜白发和满脸皱纹,就知道是近七十岁的人了。我说:“散装酱油还准卖嗦?”她不动气,笑着说:“这要 看是哪种?我一直卖这种酱油,专门去大厂进的,买主都信得过,没有人说它是歪货。”此 话不假。街坊上的人,精得很,某人被某小贩“烧”了,口碑极快,那小贩从此别想再露脸 。这太婆的酱油若有问题,早就该消声匿迹了。

  许久没有听见她的吆喝声了。先听邻人说,她病了。后听邻人纠正说,她遇着麻烦了,说她无证经营,没有健康证,没有卫生许可证,没有执照,没有税证,没有……甚至三轮车也没有营运牌照,等等。我想,她的身份证决不会也没有吧?倘若她连身份证都没有,还叫活人么?但仅仅有身份证,就能活么?

  小巷中,从此少了一种吆喝声;而她的生活中,从此又多了些什么呢?

    1995年8月2日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邓垦
  • 邓垦
  • 邓垦
  • 邓垦
  • 20年不知鲁连下落了!
  • 公元1979年的2月,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二月不可同日而语的,也大大超出了"乍暖还寒"的境界。这时节,北京民主墙发出的各种声音与中越边境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撞击着中国的天空;这时节,云南十万知青正在穷山恶水中,以罢工、卧轨、绝食、下跪、自杀等形式向世界发出"救救我们吧"的悲号;这时节,成都、重庆、北京、天津、上海、昆明等各地民众纷纷上街 游行集会,呼喊着 "救救孩子!";这时节,成都盐市口、文化宫等闹市街头,声援云南支边青年的大字报,与《516导弹-- 炮轰华国锋、火烧赵紫阳》、《还我河山、还我秋海棠》以及形 形色色的申诉,喊冤的大字报挤在一起,引得市民围观争睹;这时节,成都南河滨江公园一带,青年男女们一批又一批地自带着各种乐器,赶集似的涌占岸边的各个空地,拉起一个个圈子,狂跳着国际舞在成都南河临江东路与十二北街交汇的转角处,零乱地耸着几间摇摇欲堕的平房。其中一间房外院中,用残砖垒起半截墙,隔出一小块空地;一道 "防君子"的柴门外有一棵孤零零的槐树,这就是陈墨的家。
  • 邓垦
  • 今年夏天热得早,周末避暑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 邓垦
  • 久居闹市,心烦意乱;夏日炎炎,酷热袭人。偕妻携子乘火车,转汽车,终于躲进峨眉山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