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俯仰放怀抱 宇宙何其宽

画与文/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100
【字号】    
   标签: tags:

归子慕,字季思,昆山人,明万历辛卯年间举人,与高攀龙为道义交,诗风相似。他的诗淡雅清真,是个很能欣赏生活、自得其乐的诗人。他留下了这么一首〈杂诗〉:

日出群动作,智计千万端。用此徒为劳,不用殊未安。所繇在有身,坐令思虑殚。所以古贤达,与物同一观。俯仰放怀抱,宇宙何其宽。

打从日出,宇宙一开始运转,人们随即也开始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相互勾心斗角、积极钻营的生活。智计的运用,归根来说,并不能使人心灵、道德提升;而权谋倾轧的结果,所造成的成败得失和无穷烦恼,日夜萦扰胸中,徒然使人劳苦憔悴。但是人们却趋之若鹜,沉迷不醒,看不出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所极力追求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这个有限的人身的非分奢求。

古圣先贤能把自己和万物等同齐观,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宇宙与我为一。”知道一切都有自然法则在制约着,所以能洞澈人类烦恼的根源,而明白了人到头来实在一无是处,也就不再过分重视自我、追逐物欲,因而不再斤斤计较,敞开胸怀,放下名利,割舍无穷的烦恼,超越自我;与万物和乐共存,各得其所、各遂其生。拓展狭隘的心灵空间,你就会发觉一旦卸下了心灵重负,即能体会宇宙是何等宽广的意境。

这是经历了多少人事沧桑,深知个中苦乐,也明了了人的有限,大澈大悟以后,对人生进入一种哀乐不动于心、喜怒难乱其情,甚至进而欣赏、玩味这光怪陆离的尘世的境界所得出的名句——“俯仰放怀抱,宇宙何其宽。”人生在宇宙间,俯仰而为陈迹,一切是那样的短暂,我们又怎么能事事计较、样样掌控呢?清朝曾国藩在一篇短文中也曾提到过:“古人患难忧虑之际,正是经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袒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自身虽有外感,心不至于内伤。”虽然环境不好,可心胸依然明朗、达观,丝毫不为周遭的改变所左右,以安恬的态度,去咀嚼平实生活的芳香。

人到暮年,回首前尘,那真是感慨良多。前半生里真是没三天好日子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补了东墙又漏了西墙;才摆平了这头的纠纷,那头的矛盾又迎面袭来;老大的感冒刚好,老二又腹泻不止;刚调解完学生的冲突,而家长的抗议电话就打来了……整日里焦头烂额的,里外不是人,还没处躲藏,得必须硬着头皮面对呢!那颗心竟日里提到胸口,想放都放不下,活得又苦又累……

可是到了暮年,你再转头回想过去,会发觉你学会了很多,看开了不少。现实与环境逼着你放不下也得撒手抛开那些:不该拥有的、不属于你的、不在你名下的、不归你管的……等等。你会发现虽然形体衰老了些,可心情轻松多了。那两只手不再是攒紧拳头,准备随时迎战的架势,而是两掌松开,温柔的轻抚周遭,去体验过往疏忽了的细节,去观察以前没注意到的事物,去印证大自然无私的馈赠。

更有了“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悟。知道了往日里的种种因果,明白了人的无奈与渺小……因而放缓了生活步调,调整了处事方针。懂得所有的烦恼全源自于为了满足这个形躯的感官享受及物欲求索,同时由身边亲朋好友的不幸际遇和猝然离世,蓦然惊醒:即使光采一如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功业彪炳、权倾一时,随着日月的嬗递,事过境迁,不也迅速的湮没在时间的长流中,留给后人的不过是一桩故事、一番典故、一段佳话罢了!每个人到了最后都是同样的下场:两手空空,一拍两散,何曾带得走分毫?争什么?

虽然说往者已矣,来者可追,虽然说我现在仍达不到完全放下怀抱的豁达,可也初尝没什么事能引起我在意的宽松心境。反正人各有命,用不着你多管闲事;反正事有因果,用不着猛追强求。不也有人这么说过吗:人生就是上天安排来学习的,学习如何尽心去爱,怎么力所能及的为他人付出,如何调整自己面对无常的世事、不定的变局的心态,怎么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做到中庸之道而不走极端,不采取激烈的手段。在磕磕绊绊中达到“俯仰放怀抱,宇宙何其宽”这种放淡欲望、随缘适性的境界而终其一生。我相信只要有心,其实不难。只要跳脱,就能做到。您赞同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夜读《西游记》,非常羡慕孙悟空拥有一双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因为生活在一个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时代,善恶真伪难辨,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智清醒的头脑,就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失去辨别真假的能力。而没有辨别真假的智慧,就很容易被邪恶而动听的谎言所迷惑,在大是大非面前难以决定何去何从。
  • 暮春时节,风中纷飞的桃花,点点飘落溪面,迅即被那行色匆匆的流水毫不迟疑的带走往前奔去。秋藕一旦采摘折断之后,是再也无法重新连接在一起了。一如我俩自此一别后想再续前缘,那是千难万难的。想从前我与你曾经密约在赤栏桥上,当时苦苦相候的温馨与甜蜜情景,依稀如昨。而今却剩下我在这铺满黄叶的小路上悲凄的漫步踟蹰,独自追寻往日的欢乐足迹……
  • 做人无论贫富尊卑,都应该在心中树立远大的志向。在充满幻想的少年时代,我经常被诗仙李白诗中描绘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景所吸引。每当心中郁闷不乐之际,总想走到那腾石注涧、一泻千里的大瀑布前面漫步散心。即使是涓涓细流汇集成的小瀑布,站在那形如细雨的水花下沈思片刻,不但可以消除心灵的疲劳,有时还能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 我国传统哲理,导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性禀赋于天;人心效法天心,所以人心所向,天意可知。也因此认为亘古的宇宙运转中,恒常的自然定律里,孕育出一股浩然的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在无声无形中,在久远的文化演绎里,造就了不少不朽的灵魂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是这股正气,建立了家国的秩序,维系了社会的伦理,巩固了道义的根基。在由上而下贯穿下来的同时,也在人世间展现了情致纷披的多重像貌……
  • 天地分阴阳,人间有男女。男人有阳刚之猛,女人有阴柔之美。生为男人,理应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就是十分值得人们好好自勉的两句格言。自强,是一种甘之如饴的态度使然。自强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但只要微笑着面对生活,就能在压力和困难之中走出低谷,迈向成功。
  • 在繁华都市的水泥丛林里居住久了,似乎连脑袋都硬化了,心灵深处也一片灰暗消沉,难得看到絮飞、花开,甚少听闻虫鸣、鸟叫。季节更迭的意义,只剩下一套又一套的时装。过多的文明,替代了自然。偶尔忙里偷闲的抬头仰望群星,也只是一角黝暗里的一丝微光,有气无力的眨巴几下眼儿。
  • 生活在这红尘浊世之中,很难做到时时刻刻都保持一种淡泊平和的心态。然而,在优美的唐诗中,却不缺乏这种飘逸潇洒的意境与境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透过这两句纯美的诗句,我们可以领会到作者的一种独特的心境。那是一种超脱滚滚红尘之外的一份悠然安闲,那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升华!细思之,这两句诗真是绝世妙笔,作者久久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仿佛两者已有一种心灵感知上的默契。诗句中的“只有”,并非是太少的意思,而是心境化一的融合。
  • 刚学画的头几年,常逛画展,取众家之所长,观摩学习嘛!有那么一天,刚走出画廊,外子忽然蹦出这么一个提问:假如有那么一天,别管我花多少钱,抱回一幅现代画坛巨擘——立体派创始者的画作送给你,而条件是你得挂在屋里,每天欣赏,不得有违,你意下如何?
  • 人生中有高潮也有低谷,有得也有失。如果对待得失成败心怀一个豁达的态度,就能减少许多悲伤和挫折的感觉,使人生变得轻松愉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