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

巨富陶朱公知人又知命 笑對兒子喪命的結局

作者:容乃加
范蠡(陶朱公)能知人又知天命,他幫助勾踐復國之後,就悄悄乘舟引退。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3047
【字號】    
   標籤: tags: ,

【史記故事】范蠡(陶朱公)能知人又知天命,可有一件事他也扭轉不了過來,那就是他二兒子的命。《史記ㆍ越王勾踐世家》有一段精彩的記載,啟發人深思。

范蠡事奉越王勾踐,盡力與勾踐深耕二十餘年,為他謀畫復國之計,勞心勞身,終於滅了吳國,勾踐號令中國,稱霸天下,封范蠡為上將軍。

范蠡有知人之能,他深知在勾踐之下難以久居,就呈上辭呈,然後悄悄乘舟離開了越國。他告訴相國文種,勾踐「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勸他快離去,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文種卻不以為意,後來真被賜死。范蠡到了齊國,變姓改名為鴟夷子皮,在海畔耕作,苦身戮力,父子治產,沒幾年累金數十萬。

他到哪裡都成名。齊王聽說他的賢能,召他為相。范蠡嘆息道:「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說他自己,在家治產就賺大錢,做官則做到最高位的卿相,這是平民出身的極致了。他認為長久享有尊貴之名是不吉祥的,所以就歸還相印,盡散家財,分給知己朋友和鄉里人家,自己帶著重寶,一家人走小路悄悄離開。

他們走到陶山(在濟州平陰縣東),在山南定居下來。他看中那個地方是天下的輻輳之地,四通八達,是貿易致富的好據點。在陶山,他自稱陶朱公,一面耕牧,一面等待時機貿易物品,取十分之一的利潤。沒過多久,就累積了億萬錢。

范蠡離開了越國,在陶地改名為陶朱公,做起貿易生意累積了億萬錢。(公有領域)

在陶地,朱公生下了小兒子。小兒子成年時,朱公的二兒子卻殺了人,被囚禁在楚國。他說:「殺人本該服死罪,但是,我聽說 『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富家子不在人來人往的市集受刑)。」

於是朱公叫小兒子去探視二哥。他在一個破破舊舊的器皿裡裝了千溢黃金(相當於二萬兩黃金),放到牛車上。正要叫小兒子出發去辦事時,長男來到牛車邊,堅決地請父親讓他去救二弟。

朱公不依。長男就說:「長男在家中叫 『家督 』,就是管家,現在弟弟有罪,父親大人不遣派我前往,而是叫小弟前去,是我不肖。」說著就要自殺。

這時做母親的在一旁很著急,急急說道:「現在派小兒子前去,未必能讓二兒子生還,然而卻先讓大兒子白白喪生,為何要這樣做呢?」

朱公不得已,只好派遣長男到楚國去營救次男。陶朱公寫了一封書信讓長男帶著去找舊日熟識的莊生,並且叮嚀他說:「到了那裡就把千金放到莊生的家裡,全聽他的去做,千萬謹慎,不要與他有任何爭執。」長男出發了,牛車上載著父親準備好的千金,此外,他又私下多帶了數百金前往。

到了楚國,在城牆外找到莊生的家,是一貧戶,庭院中荊棘雜草遍地。長男依照父親的交待,把書信和千金都交給了莊生。莊生說:「你快快離去,千萬不要在此逗留!等到令弟獲釋,切勿問因由。」長男離去後,瞞著莊生私自留了下來,用他私自帶來的幾百金獻給楚國當權執政的貴人來幫他。

莊生雖然居在窮巷,然而楚國上下從楚王到民間都敬仰他的廉潔,都尊他如師。那一天朱公的老大送來千金,他並無意接受,只是想留下金子作為守約的憑證,讓對方放心,等到事成後返還給朱公。他指著金子對太太說:「這是朱公的金子。不要動用它,如要治病可以先用用,但以後還要歸還。」然而,朱公長男並不知道莊生的心意,以為他和一般人一樣,並無什麼特出之處。

莊生等了一段時日後,進宮晉見楚王,說:「臣稟告大王,天上某星宿出現了一些徵象,對楚國有害」。

楚王一向非常信任莊生,就問他說:「那現在要怎麼做為好?」

莊生說:「只有修德能解除。」
楚王曰:「好,寡人知道怎麼做了,這就去實行。」

接下來,楚王派遣使者封了所有的金庫。

次日,楚國貴人告訴朱公長男,說:「大王將要大赦。」
朱公長男問他:「怎麼知道?」

貴人說:「每次大王將大赦時,總會封金庫防盜竊(以免知情者利用大赦前行竊)。昨晚大王派遣使者封了金庫。」

朱公長男一聽,心想逢大赦二弟當然也要得赦,那些貴重千金不就白給了莊生!於是他又去了莊生家。

莊生一見到他很吃驚,說:「你怎麼沒離開呢?」朱公長男說:「是呀!最初因為救舍弟而來,現在逢大赦舍弟當得赦,因此來向你辭行。」莊生知道他的真意,就說:「你自己進去屋裡拿金子。」朱公長男拿了金子離去,心中樂顛顛,歡欣慶幸著。

朱公長男不信任自己,讓莊生感到被出賣了。他帶著被羞辱的難堪,入見楚王,他要扭轉情勢。

莊生對楚王說:「臣之前說了某星宿出現禍象一事,大王說要以修德來償報。現在臣出門時,四處都在說,陶地大富翁朱公的兒子殺人被囚在大王監獄中,他家人帶錢來賄賂大王的左右,所以大王要大赦天下不是為了體恤國人,而是因為朱公子的緣故。」

楚王大怒道:「寡人雖然不德,怎會因為朱公之子的緣故而施惠呢!」於是楚王立即下令依法斬了朱公之子,然後在隔日下赦令。

朱公長男終究還是帶著弟弟的屍體歸家。到了家,母親和當地人都很哀傷人死了,唯獨朱公一人笑。他說:「我就知道老大會讓老二被殺死!他不是不愛弟弟,不過他有不能忍的執著。那是因他小時候和我在越國,看到我的苦,親身經歷了艱困的生活,所以捨不得花錢。至於最小的弟弟,出生在陶地,一生下來看到的就是富爸爸,半生乘好車逐野兔,優哉游哉,不用知道財從哪裡來,故而花錢不經心,不會吝惜。前些日,我要叫小兒子去營救,就是因為他能棄財的緣故。而大兒子不能棄財,所以最終殺了弟弟,這是事理自然發展的結果,不用悲傷!我日夜早就等著這喪事的來臨了。」

命運之神自然又錯綜複雜的曲折安排,顯現了事理自然有序的發展,實現了自作自受的後果!誠然,就像故事中的莊生所言,只有修德能改命也。@*#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