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破釜沉舟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項羽(1)乃悉(2)引兵渡河,皆(3)沉船(4),破釜甑(5),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6)心。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註解】
(1)項羽:本名項籍,字羽,秦代下相縣(今江蘇省宿遷西縣西邊)人。項家世代為楚國將軍,立汗馬戰功,受位子爵,受封項國(今河南省項城縣), 後代即以「項」為姓。曾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一爭天下,屢戰屢勝,但垓下一戰,楚軍潰散,項籍於烏江自刎。
(2)悉:全部。
(3)皆:全都。
(4) 沉船:把渡船鑿沉。
(5)釜甑:古代的烹飪器具。釜,音「斧」,鐵鍋。甑,音「贈」,煮東西所用的瓦器。
(6)還:音「環」,返回。

【故事闡述】

秦朝末年,群雄紛起,戰國時代各國皇族後裔,也都打著舊有的國號,招兵抗秦。秦國大將章邯率兵反擊,不僅大勝當時勢力較強的楚軍,還乘勝追擊攻趙,兵圍趙國的重鎮巨鹿城。

趙王便向各國求救,可是大家畏於形勢,認為連楚軍都被打敗了,自己又怎麼可能扺擋得住秦軍呢?於是各國都不敢出兵援助。

眼看秦國日益強大,而各路的反抗軍卻畏縮不前,楚國的大將項羽便決定再度發動攻擊。他為了激勵軍隊的士氣,就想出了一個方法。項羽在帶領楚軍渡過黃河之後,便下令將渡河的船鑿沉,表示決不回頭;又打破煮飯的鍋子,燒掉駐紮的營帳,並發給每人三天的乾糧,以示必勝之決心,不做任何撤退的打算。

項羽的這番舉動,使得士兵個個都抱著「只許前進、不准後退」的決心,因此楚軍無不奮勇殺敵。經過九次大戰,終於擊退了秦軍,解除了巨鹿城的危機。後人便用「破釜沉舟」這句成語來形容下定決心、義無反顧的精神。

【討論】
(1)秦國大將章邯大勝楚軍後,還乘勝追擊兵圍何處?
(2)在各路反抗軍畏縮不前時,誰又決定再度發動攻擊?他用了什麼方法激勵士兵?
(3)你曾經遇到難題,後來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終究克服它的經驗嗎?和同學分享一下這段歷程吧!

【造句練習】
例:他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上考場了,相信一切都會有所不同的。
例:那個人做了這個破釜沉舟的決定,就代表他願意放手一搏了。

【相似成語】
背水一戰、焚舟破釜、濟河焚舟

【課後時間】
請和同學討論一下,下列成語中的相關人物。
破釜沉舟– 項羽
四面楚歌–( )
臥薪嘗膽–( )
指鹿為馬–( )
生花妙筆–( )

【參考解答】
四面楚歌– 項羽
臥薪嘗膽– 勾踐
指鹿為馬– 趙高
生花妙筆– 李白

─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留侯張良,他的祖先是戰國時韓國人。在秦國滅了韓國後,張良就想用全部家產尋找謀刺秦王的勇士,為韓國報仇,甚至他的弟弟死了都不厚葬。這是因為從張良的祖父到父親,都當宰相,共輔佐過五個韓國國君。
  • 鄒忌(1)修(2)八尺有餘,身體昳麗(3)。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4)美?」
  • 西漢時,韓安國擔任中大夫,相當受梁孝王的器重,後來卻因犯法而被拘禁在蒙地的監獄中。當時的獄吏田甲對他百般羞辱,韓安國非常憤怒,對田甲說:「已經熄滅的灰燼,難道不會再有燃燒起來的一天嗎?」意思是說表明自己只是一時的落難,終究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然而田甲卻回答說:「如果死灰再度復燃的話,那我就撒尿把它熄滅。」
  • 孔子到衛國去,冉有為他駕車。孔子說:「人口眾多呀!」冉有說:「人口已經夠多了,那還要再增加什麼?」孔子說:「使他們富起來。」冉有說:「富了以後,還要再增加什麼?」孔子說:「教化他們。」
  • 孔子以莊稼的生長、開花到結果來勉人精進不懈。不論在進德或修業之事上都該要有始有終,堅持到底。否則,半途而廢,功敗垂成,終究是人生的一大遺憾。
  • 智宣子將要立瑤為後嗣,智果說:「智瑤不如智宵。」宣子說:「智宵殘忍。」智果說:「智宵殘忍表現在外面,智瑤的殘忍在內心。心地殘忍能敗國,外表殘忍不害事。
  • 春秋時代,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離開自己的國家,逃往齊國。齊景公問他:「你還這麼年輕,就把國家丟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樊遲問怎樣是智,孔子說:「專心致力於人倫合宜的道義,對鬼神要心存敬畏,但又不生邪念去招引追求,就可以說是智了。」樊遲又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仁人對於勞苦難事,做在人家前面,對於結果收穫,得在人家後面,這就可以說是仁了。」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 蔣慧云的小書包
    這詩是王維的一次美好的夜遊經驗,我們一起來領略詩人的那個夜晚。然而,如果那晚我們跟著王維一起去夜遊的話,也能有一樣的經歷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