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陽剛氣質的男孩 從小要這樣養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29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華人講「窮養兒、富養女」。「窮」養男孩就是從小培養他們能吃苦、勇敢、堅韌、獨立、有責任感的品格,讓他們多經歷風雨,多去實踐,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失敗了重新再來。從小養成的習慣會伴隨人一生,這些品質會使他受益終身,成為蘊藏在他內心深處的取之不盡的資本。

體驗挫折感、做事有始有終

溫室裡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風暴雨的侵襲。遇到挫折,家長要讓男孩自己去處理,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心疼,更不可包辦。但要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孩子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另外,孩子做事往往「三分鐘熱度」,事情做一半就開始抱怨,想要停下來。此時家長不可讓其停下來,須適當鼓勵,督促孩子認真將事情完成。

3歲的樂樂因玩具車壞了,有點沮喪。爸爸簡單檢查了一下,發現只是輪子有點鬆了,便給樂樂說明了該擰緊的鏍絲位置,交給他鏍絲刀,讓他自己去把車輪擰緊。

樂樂一看爸爸將這麼「重大」的任務交給他了,十分興奮,說做就做,馬上就到地板上忙活起來。可是,半個小時過去了,樂樂滿頭大汗,也沒把車輪給擰緊。他有點灰心了,就苦喪著臉看著爸爸,一臉求救的樣子。

爸爸溫和地說:「看,你都已經把鏍絲擰進去一半了,還差最後一點就要成功了,為甚麼放棄呢?」

樂樂說:「可是我不行……」

「爸爸覺得你行,相信你馬上就會弄好。」

樂樂在爸爸的指導下,不一會,果然把輪子上的兩個鏍絲固定了。心裏高興極了。

讓孩子知道男子漢的責任

作為年幼的男性、未來男子漢的雛形,一個男孩,必須從小學會承擔責任,因為在他的身上,必將肩負起家庭、社會的責任,這是無法逃避的。

不懂得責任重要性的男孩永遠也長不大,永遠都是小角色。正如丘吉爾說的那樣:偉大的代價,即是責任。所以,父母愛兒子,就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男孩的責任心,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男子漢。

責任心的培養有一個起點,那就是先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1922年7月4日美國國慶日前夕,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搞到了一些禁放的煙火爆竹,其中包括一種威力巨大的鞭炮,叫做「魚雷」。一天下午,他走近一座橋邊,朝橋邊的磚牆放了一個「魚雷」大鞭炮。一聲巨響,讓男孩神采飛揚,可就在這時,警察來了,把男孩帶走,去了警察局。

儘管警長認識這個男孩以及他的父親,他依然嚴肅地執行對煙火的禁令,判定需交一筆罰金。男孩交不起,只好由父親代交。

這位名叫傑克的父親沒說太多的話,卻讓11歲的兒子打工掙錢還罰金。後來,這個小男孩成了美國的總統——里根(雷根),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做了許多零工活才還清了我欠爸爸的那筆罰金。」顯然,這件事情讓里根懂得了甚麼叫責任,那就是一個人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學會獨立生活

有的大學生每個月要寄一包髒衣服回家,這樣的新聞讓人匪夷所思,卻真實存在。男人長大後要接受各種社會挑戰,小時候就要學會獨立承擔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園舉辦了一次夏令營活動,吃中午飯時,一個男孩拿著一個煮雞蛋發愣,老師看到了,就問他:「你怎麼不吃啊?不喜歡嗎?」男孩告訴老師:「這個雞蛋跟家裏吃的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呢?」老師很奇怪。

「我家的雞蛋是白白的,軟軟的,這個雞蛋太硬,是紅的。」男孩既為難又費解地說。

老師忍不住笑了,一瞭解才知道,這個男孩從小就沒有見過熟雞蛋的剝皮過程,每次吃雞蛋都是媽媽或者爸爸剝好了端上來。

這樣的生活小常識,如果孩子都沒能力自己解決,也就談不上讓他成為小男子漢了。所以,要成為男子漢,就要先從第一步做起:瞭解世界、熟悉生活、學會動手、具備常識。

不把他當小孩,而是平等身份

慈母總是比較容易心疼孩子,而嚴父則能讓男孩變得更陽剛。

已經高中的兒子,有一次因為媽媽總是嘮叨,不耐煩地頂撞了母親,母親氣急敗壞。當晚,父親便約兒子一起出門散步。兩人走了好久,父親說道:「你以後要頂撞媽媽時,下列的事任選一樣做到後,才有頂撞的權利。」

1. 連續3個月每吃完一餐就須催吐(孕吐)
2. 乳頭被別人吸到破皮達一個月(餵奶)
3. 肚子塞一顆籃球達10個月(懷孕)
4. 接受皮鞭抽打達48小時(生小孩)
5. 10個月不能喝冰水、咖啡或是茶
6. 5個月睡覺不能翻身
7. 10個月不能出遊遠行,不能跑跳
8. 10個月不能生病,要是病了,生病不能吃藥
9. 生完孩子把屎把尿一個月
10. 晚上睡覺每二個小時起床一次,清醒 30分鐘達一個月

一直到要進家門口時,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以男人對男人的語氣說:「等一下進去時,給我的女人一點面子!」兒子驚訝於老爸用「哥兒們」的語氣對他說話,從此他對母親畢恭畢敬,再沒有頂撞。**

責任編輯:林秀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時間是晚上11點40分。老二揉揉沉重的眼皮,繼續努力地在書桌上趕寫積欠的作業。
  • 婆婆媽媽童軍團讓草莓族有責任感「桃園縣蘆竹鄉童子軍第178團」儼然成為溫馨、甜蜜的大家庭。(自由時報記者李容萍翻攝)「桃園縣蘆竹鄉童子軍第178團」儼然成為溫馨、甜蜜的大家庭。(記者李容萍翻攝)
  • 近日,山東有網友發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位大約70歲的老大爺被10嵗左右的小孫子(或外孫)命令給自己系鞋帶,而男孩卻只顧玩手中的遊戲機。此件事情引發網民熱議當代中國兒童教育問題。
  • (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報導)金金和同齡的年輕人比起來責任心要強很多,他懂得體恤父母,知道照顧老人,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向金金的媽媽請教育兒經驗,她說其實沒有甚麼特別的,也就是從小就得培養他的責任心,尤其一個男孩子,如果沒有責任心,是會很累人的。
  •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攻擊是觀察學習的結果。班杜拉說:「由於兒童模仿性強,是非辨別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圍的人或是影視鏡頭裡人物的攻擊行為。」杭州3歲女孩彤彤(化名)不管高興還是不高興,常常要咬人、打人;6歲男孩小靈(化名),最大願望是「擁有一把槍,然後能一槍把媽媽打死」……他的言語,讓人大驚失色。
  • 雲南省會澤縣6歲的小波剛上學前班,他不會意識到2012年3月9日,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天。那一天,父親李元兆竟用「活埋」這種惡毒的方式來結束自己6歲兒子的生命。近日,會澤縣檢方以故意殺人罪批捕了李元兆。小波遭遇不幸後,他的哥哥姐姐等3個孩子受到驚嚇,需要心理疏導,家庭經濟也陷入危機。
  • 這些年,一同走過春青年少的摯友們,一個個在台灣的各角落,擴展自己教育愛的版圖,很難得有時間能再度聚首、閒聊。曾自詡現代孔子的我們,當年對教育的豪情與熱誠,多少在某些教育困境中有所斲傷、氣餒。
  • 欣賞林育賢導演的電影作品《翻滾吧男孩》時,我曾想:是怎樣的力量,讓一群年齡只有6到9歲的小孩能靜靜地拭淚,願意一次又一次的翻滾著?是怎樣的魔法,讓孩子能咬緊牙根,忍受身體之苦,執著地做著同一個看似無趣的動作,反覆著?當看似懵懂的他們說出:「我喜歡體操!」的想法,讓瀕臨決堤的淚水潸然而落,心也悸動了起來。
  • 現代父母小孩生的少,常把小孩捧在手心裡寵,家事往自己身上攬,像是孩子的「超級瑪麗亞」。事實上,讓小孩做家務除了能幫忙分擔家務外,還可以讓孩子從小了解家務是全家每個人的共同責任,從中培養責任感。
  • 讓孩子做家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養他的責任心。然而父母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習慣時,需要時間與耐心及周詳的計劃,讓孩子能「自主自發」地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