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含蛋白質高

font print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28日訊】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結構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僅次于水,約占人體重的五分之一。肌肉、神經組織中蛋白質成分最多,其他臟器及腺體組織中次之,但含量亦相當豐富。

食物中以豆類、花生、肉類、乳類、蛋類、魚蝦類含蛋白質較高,而穀類含量較少,蔬菜水果中更少。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不僅取决于蛋白質的含量,而且還取决于蛋白質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及比例。由于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比例較符合人體需要,所以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營養價值高。

在植物性食物中,米、麵粉所含蛋白質缺少賴氨酸,豆類蛋白質則缺少蛋氨酸和胱氨酸,故食混合性食物可互相取長補短,大大提高混合蛋白質的利用率,若再適量補充動物性蛋白質,可大大提高膳食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常見蛋白質的含量(每100克食物)如下:大米7克、麵粉9克、黃豆36克、綠豆24克、豆腐7.4克、白菜2克、茄子2.3克、蘋果0.4克、花生27克、猪肉9.5克、牛肉20克、人乳1.5克、牛乳3.3克、鶏蛋15克、鯉魚17克、對蝦21克。雖然人乳、牛乳、鶏蛋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但它們所含的必需氨基酸量基本上與人體相符,所以營養價值較高,是膳食中最好的食品。@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實際上微波爐在會用的人手里,卻像一個多變“百寶箱”,方便、省事、省時,而且用微波爐烹調食品不僅快捷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 据調查,我國目前大多數家庭的膳食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2/3的熱量和蛋白質由谷類提供而動物性食品提供的熱量和蛋白質分別占8%和11%。這种膳食結构在營養學上稱為“高谷類膳食”,其蛋白質數量和質量較差,維生素含量低和無机鹽不足,不利于身高增長。因為身高取決于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和腓骨、脊柱骨和顱骨的發育,這与鈣、磷等無机鹽,維生素D等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的補充有密切關系。這些營養素在動物性食品中含量丰富,成分接近人體需要;相反在谷類中量少而質遜。那么,怎樣的膳食結构才有利于身高的增長呢??
  • 日常生活中,只要每餐都吃些豆類食物,食足兩周,人體便可增加纖維的吸收,減少體內脂肪,增強身體免疫力,降低患病(特別是癌症)的机會。

  • 小兒多汗可以分爲生理性多汗與病理性多汗兩大類。生理性多汗常常可以找到明顯的原因,如衣服穿得過多、劇烈的運動、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把引起多汗的原因排除以後,多汗的現象就消失了。而且,這類小兒一般健康狀况較好,沒有發現其他疾病。

  • 大紀元2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二十電)香港近日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威脅,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已知會世界衛生組織。該局局長楊永強今天表示,當局正追查病毒來源。
  • 台北縣瑞芳鎮時雨中學昨晚陸續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的上吐下瀉等現象,經初步治療目前學生情況已穩定。校方認為是流行性感冒引起,決定今明兩天停課,衛生局及瑞芳警方到學校採集檢體化驗。
  • 香港衛生署證實一名9歲男童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目前正在醫治當中,香港衛生福利和食物局長希望香港市民不要恐慌。
  • 大紀元2月21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二十一日電)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今天指出,日前因感染禽流感而逝世的香港中年男子,應該並非在香港感染病毒的。楊永強向媒體公布禽流感最新狀況時表示,目前確定死者是因為感染禽流感而逝世的。而他在福建時已開始有病徵,返港後入院,計算一至四天的潛伏期,看來不像在香港感染。至於該名男子的九歲兒子,也似乎首先在福建出現感冒跡象。
  • 香港衛生署星期四晚間證實目前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一名九歲男童的三十三歲的父親是因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不治而去世的。世界衛生組織對事件表示關注,並且將同香港地區和中國衛生部門官員保持密切聯繫以便調查禽流感爆發事件。 香港衛生署副署長樑柏賢對香港記者證實九歲男童父親高仁傑咽喉化驗結果顯示,死者也受到了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根據發病情況,高仁傑死於禽流感並發肺炎的機會很大。樑柏賢指出死者高仁傑同目前在醫院治療的九歲兒子兩個人感染的病毒基因排列應該相同,估計應在同一源頭染病。他說,到 目前為止,得到的測試的基因排列結果顯示全都是禽畜的基因。並沒有人的基因在內,所以相信人傳人的機會非常微小。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楊永強二月二十一號表示雖然這次禽流感人傳人的機會不很高,但是也不排除日後會轉變為人傳人的病毒。
  • 1歲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許多家長都會竭力糾正這樣“沒規矩”的動作。但是,最近卻有育儿專家提出,只要將手洗干淨,家長應該讓1歲的寶寶用手抓食物來吃,因為這樣有利于寶寶以后形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