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海大學校園之美

漫步綠廊 沉浸人文氣息
文/王奕心 攝影/蘇玉芬
font print 人氣: 149
【字號】    
   標籤: tags:

  在台灣諸多的大學校園中,不乏設備良好、氣派高聳的建築。我們也認為,先進的高樓和精良的設備,可以提供學生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然而,走一趟東海大學,我們有了不同的思考與領略。

  當年由貝聿銘、陳其寬、張肇康等大師打造出的校園,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加上「虛實相間」的中國園林式建築,營造出一個可以親近自然、與建築對話的校園。美麗校園中蘊含的精神,打破了好的硬體設備等於好環境的迷思。如同陳其寬先生所言:「身教、言教、境教。」我想,這就是這片校園最大的價值。

  接下來,跟著我們的步伐,一同來體會東海校園之美。

蜿蜒的大學大道 約農路

一踏進東海大學校門,印入眼簾的就是約農路。他不用宏大的氣勢迎接到來的訪客,而是以蜿蜒的道路展現出若虛若實的美。兩側的鳳凰木,時而翠綠,時而火紅,一年四季以不同的面貌裝點著蜿蜒的道路,令人印象深刻。


約農路。


為什麼取名為約農路呢?原來這是為了紀念東海大學第一任校長曾約農先生。在創校之初,東海就訂下了全校師生共同打掃校園的勞作教育制度。身為校長的曾約農先生,雖然要處理許多校務,仍然與學生一同打掃。過於忙碌而無法打掃時,曾校長還會自行填寫假單,並擇日補掃。看來,勞作教育制度可以延續至今,與早期師生的身體力行,密不可分。

約農路的右側是一條被稱做「約農河」的乾河溝。他原本是日治時期時,供應附近居民農業灌溉與生活用水的水圳。在台中工業區開發以後,這條水圳只剩下了東海大學校園內的這段,見證早年的歷史。

無限延伸的意象 文理大道
漫步至文理大道,會發現兩排古色古香、質樸而細膩的合院式建築。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兒的合院,最高不超過兩層樓,庭院空間最多為30公尺見方。因為這樣「以人為本」的設計概念,所以在合院中,樓上、樓下的人們可以清楚看到對方的樣貌,並且輕易交談。在台灣的大學中,我們已經很難找到這樣不帶有壓迫感的建築了。來到這裡,別忘了在合院中細細體會那親切、閒適的氛圍。


文理大道兩側的院落,不是呆板的站在一條線上、精準相對,而是錯落開來,呈現出整齊中又富有變化的美。


座落在文理大道左側的總務處(舊圖書館),依靠前方的石橋與文理大道相接。石橋的底下原來是荷花池,橋的另一端則是灰瓦斜頂的玄關,展現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貌。總務處的後方,還有綠色琉璃花磚與紅磚組成的漏牆,十分美麗。在東海大學的校園中,四處流連,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2. 長滿綠草的地方原為荷花池。3. 有著方形樑柱的迴廊。


文、理學院在大道上的布局也十分有意思:文學院緊鄰文理大道,而理學院前方則空出了一片大草坪;一「進」一「退」,帶有陰陽相濟、生生不息的涵意。

走進文、理學院,我們首先會注意到特別的山門與台基。文學院的台基是鵝卵石組成的,理學院則是選用了觀音石,流露出莊重的氣息。一進入山門,連接山門與廂房(教室)的傳統迴廊,別具特色。仔細看還會發現,文學院的廊柱是圓的,理、工學院則是方的。迴廊的地磚,從接縫到收邊都十分仔細。留心周遭的一切,東海校園的質樸、細膩,就在每個角落之中。


4. 呈現江南風格的舊圖書館。5. 文理大道上的校友鐘樓。


當初,文理大道的設計者陳其寬先生,構想大道的兩端是「空」的意象,沒有任何建築物的阻擋,讓大道的一端可以往中央山脈不斷延伸,另一端則隱沒在校友鐘樓後的相思樹林之中,展現出勃勃生機。可惜,這個意象已被新建的圖書館給截斷了。當這片校園中逐漸出現了超過二層樓高的龐然大物之後,文理大道上的這些早期建築,更顯得重要和珍貴,值得您的造訪。

宛若祈禱的雙手 路思義教堂

提起東海大學,大家一定會想到名聞遐邇的路思義教堂(Luce Chapel )。這兒總是吸引許多遊客拍照留念,也常是新人拍婚紗的首選。在拍照前,我們先來聽聽路思義教堂的故事吧!

東海大學是一所基督教大學,早期因為缺少了可以修養靈性與禮拜的場所,所以有了興建教堂的計畫。為什麼將教堂命名為路思義呢?原來,這座教堂是美國《時代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先生捐款興建的。將教堂命名為路思義,是為了紀念他的父親──路思義牧師。

由貝聿銘與陳其寬先生設計的路思義教堂,以其獨特的建築聞名國際。整座教堂是由四片雙曲面構成的,因為雙曲面本身就具有樑柱、牆面的作用,所以教堂裡沒有任何一根傳統的樑柱。「亦樑、亦柱、亦牆」,是路思義教堂的一大特色。


「光」的設計,也是路思義教堂的特色之一。白天,因為教堂座西朝東的方位,使陽光在早上10點左右,可以從中間邊窗透下來,照在十字架上;晚上,教堂建築本身及其四周安裝的燈光亮起,在黑夜裡散發出溫暖的光芒。無論晝夜,路思義教堂總是帶給人們寧靜與祥和。

東海校園的美,無法一眼看盡。校園中還有許多美景,等著您來親身體會。別忘了放慢您的步伐,感受自然、建築與人的對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校長李錦山強調:營造溫馨和諧、民主開放的校園,陶冶兒童熱忱、服務奉獻及民主的人格特質;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開發學生潛能,運用多元學習方式,發揮多元智慧;以活動代替管理,讓學生能在活動中學習自治並肯定自我;建立學習型之校園文化與組織,強化教師進修,使教師能具備更多元、專業之教學能力協助學生學習。
  • 為了讓學生有尊師重道的美德,型塑校園師生倫理。教師節前夕,台灣台北市大龍國小舉辦「古禮敬師活動」,由學生向老師呈上「拜師帖」後行鞠躬禮。學校希望訓勉學生主敬存誠、尊師重道,並激勵教師秉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精神,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 「她總是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她不只是老師,而且是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們都把她當媽媽。」屏東縣潮州國中輔導主任羅敏鎔,從事教職23年,視學生為己出、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並給予關懷,用滿滿的愛循循善誘,建立孩子的自信與正確的價值觀,她是學生心目中永遠的心靈導師「羅媽」。
  • 在中國教育史上,孔子象徵著「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的萬世師表典型 。每年教師節,台灣各地孔廟都會舉行祭孔大典,以最隆重的禮儀,表達對孔子無上的敬意。
  • 令人驚呀!校長與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等一起在校門口,大聲說「早安!您好」,迎接上班上課的老師與同學。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結合禮儀小組、學生自治會、學生議會、各系學會與社團,每日晨間於校門口微笑迎接全校教職員生到校,讓全校師生主動互相問早道好,帶起謙和有禮的風氣,替校園注入不一樣的氛圍。
  • 台灣教育部推動「三品運動」的啟動典禮上,台灣亞洲大學校長張紘炬成為唯一受邀的大學代表,因為亞洲大學早在三年前就著手推動校園的有品教育。
  • 台灣台南市南寧中學推行生命教育,著重學生品格的引導、形塑,師長以自身行動的光輝、散發出來的生命能量感動學生。校長顏弘洺還提出「昂首闊步南寧人」的口號,他希望南寧師生光明磊落,勇往直前去做該做的事。
  • 許多校園新校舍興建時,師生都會合作做校園公共藝術創作,藉此美化校園、培養學生環境美學。台灣豐里國小公共藝術作品已經成為畢業生感情記憶的一部分,校園的景觀建構過程,不但是藝術教育過程,更是凝聚社區共同記憶的過程。
  • 台灣桃園縣平鎮市的山豐國小,一進入校史室內放眼望去滿目皆是巧固球獲獎獎牌,由民國66年創校至今30多年獎牌數巳累計至160多個,最早獲獎的獎牌遠至1979年,最新出爐的則是2009年6月份的第四屆全國沙灘巧固球大賽的冠軍。
  • 台灣台中縣新社國小,在郭金蓮校長的帶領下,天真的學童在純樸的鄉間學校快樂的成長,或許擁有的資源沒有都市中學童來得多,但他們的成長故事一樣精彩,從觀察貓頭鷹的生命教育課程、到讀經班閱讀習慣的養成,整個學校以及鄰居們可以說是共同成長、相處得和樂融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