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锦瑟(8)

作者:宋唯唯
font print 人气: 421
【字号】    
   标签: tags: , ,

然而,她到底在这个戏曲学校呆了下去,这冷面冷心的少女,已然是那个城市的名人了。她总是登台演出,人们总是有机会看见她。

那个斗胆爱慕她的男孩,是街对面那间高中的学生。他为她建立了一个网站,放着她的剧照,还配了文字,配了音乐。不知是谁写的,看得出来是花了许多心思的。那是个网络刚刚问世的年头,自然是稀罕且轰动的一桩举动。这两间学校隔着一个旷阔的体育场,少男少女们朝朝暮暮都在街面上流动,奶茶店、书店、小吃铺,人来人往,都是些眼熟的面孔。他的眼睛会在上千人当中,一眼揪住朱锦。

在这个年纪的男孩女孩,谈恋爱、交朋友的,都已经是寻常了。校园里寻常的一对一对,并肩走路。然而,朱锦并无心加入这个行列,尤其是,和这个情深意切追她的男生,他看起来就是那种学生会干部类型的优质生,在人群中有一种充满矫饰的落落大方,像一个亲切的领导,仿佛随时会走来握住同学的手,关切地聆听对方的困难,并且说出一堆鼓励的废话。但那居高临下的笑意晏然里,总是有一种新闻联播式的假。言辞之中充满了官腔。朱锦从小便讨厌那种干部类型的学生,知道这种做作不是真的,不是人的天性。所以,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男生迷她,只有她依然当着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在她心里,是真的没有触动。

男孩子很勇敢,放开胆子来了。给她寄明信片,约她去看电影、去风景区坐游船,请人给她送糖果盒,盒子上还粘了一只玫瑰花,尽管她天聋地哑,从来不回答。她心里诧异着他的胆大,然而,这个男生很满足她的不言不语的,怎么说呢,她这样的女孩子,具有一个哑女的美好——高深莫测的沉默,天生是适合让人远望的。

似乎总是能遇见他,在校区之间那条窄窄的、生长着香樟树的街面上,她不需要回头寻找,便能感知到他的存在,那灼热的、痴傻的目光,在追随着她的一举一动。

自然地,这些在一个无风三尺浪的学校里,并不会是秘密,人们都在议论他和她。尤其是关于她——这么一个冷面冷心、以孤僻和不可理喻而闻名的女孩的消息。一拨一拨,成群结队的女生,从高中找到艺校来,来打探她日常是个什么样的。来的这些人当中,有他的堂姐,还有他的前女友,据说是从幼儿园一起读到高中。他们都是这个城市本地人,有着优渥的权势富足的家庭背景。对着这个从小地方来的女孩子,不知怎么的,就触发了她们最恶毒的那部分。她们面对朱锦,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两个女孩子唱双簧似的,一唱一和:“就你呀?就你这样儿的呀?听说你跩得不得了,你跩什么跩?你以为你是谁?一个唱戏的戏子,小地方来的货色,也想着贴高干攀高枝儿?做梦吧?”

朱锦发懵地站在阳光下,她手里还可笑地端着从食堂里打了午饭的饭盒。天气是黄梅雨后的天气,又湿又热,罩子一样地裹着人,四周人来人往,此时听见这高声的斥骂,都放慢了脚步不远不近地站着看戏。她茫然地抬头望望天,不能置信自己的厄运当顶。这厄运一下子便笼罩住她了。四周都是晒笑的脸,为首的骂人的被激发起了表现欲,更加的来劲了。这厄运一下子便笼罩住她了,她不知道怎么就得罪了那么多的人,激发起人家要斗垮她的欲望。

两个女孩子将她损够了,天气闷热,她们骂得满头热汗,在随从的跟班们的催促下,也要散了。为首的那个走上来,清清喉咙,将嘴里嚼着的口香糖吐到朱锦手上端的饭盒里。跟随的那帮人见状,都哄笑起来,也纷纷效仿,吐一口,散掉了。朱锦的手剧烈地发着抖,走到垃圾桶前,将手里的饭盒扔了进去。黄梅天的太阳蒸烤着她,又湿又热又重,儿时那种逃难的恐慌感,咻咻吐着舌头的凶狠大物,追上来,终于咬到了她。

她陡然想到,那个饭盒是临上学时,母亲带着她买的。而今被她连累得,在埋汰得不能再要了的肮脏地方,太对不起母亲。她此时,在寂静的中午,一定是趴在缝纫机上干活,累得弯腰驼背,脖子佝偻半辈子,再也直不起来。她心里一定在惦记着女儿,她不知道她这么的,境遇难堪,不争气⋯⋯她忍着眼泪走到无人处的操场,开始为那只饭盒哭起来。

那些女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来,这样的暴力事件太多了,哪儿的校园里几乎都有。没有人体会得到一个女孩子的孤立无援,看热闹的人倒是从来不缺。

朱锦的信如今常常被拆,不知道是被什么人拆了,那些人也从来不是一个人,有些都是闲极无聊的,遇见了也伸出一只手。有一天,她上完课去信箱取信,去得迟了一步,看见几个女生在笑嘻嘻地传看一个信封,看见她来了,往里头一丢,嘻嘻哈哈地走了。有一群人的时候,她们个个都是绿林好汉。朱锦愤怒地取过那封信,见是妈妈写来的信。那群人里头,有一个声音在嗤笑:“她妈妈还以为她是个好人呢!”

她只觉得当头一棒,狠狠地直中她的脑门。她什么时候成了不是好人的一个人了?@#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锦是裁缝店家的女儿。小时候的记忆里,家中就只得她和母亲。和镇老街上,她的家是狭窄的一座小楼,窄窄的一扇院门,推开来,庭院里似乎仅仅种得下一棵树,浓密的树荫,遮蔽着敝旧碎裂的黑屋瓦,墙头趴着的南瓜藤垂下青叶来,抓住打个秋千,就荡得上屋顶。窗棂和树之间,绷直了一根晾衣绳,晾晒着寡素的日子。门檐下码着煤球、木柴爿,几口圆肚大陶罐存储着酱腌陈菜。风吹着树叶,终年地飘满庭院,朱锦娘用一只小板凳搁在洗衣盆前洗衣裳,朱锦趴在一只高脚凳前写作业,在紧闭的院门背后,孤寡妇孺,相依为命。
  • 又有做媒不成的姚大娘,本是好意,为了说合姻缘,特意拿了一块上好的绸缎衣料,上裁缝店做了一件过冬的棉袄,说合不成,姚大娘气了一个月,待天冷时,棉袄送到她手上,她专门花了一下午,前来挑刺、寻不是。
  • 还有母女在床头睡下时,朱锦摸着母亲的脚,一个一个揉过她的脚趾;给她打散开的头发编辫子,试戴她的耳环、手镯,几样简单的银饰,带给小姑娘丰足的快乐。母女絮叨着夜话。“你小时候是怎样的?长得像不像我?”朱锦这样问。
  • 十四岁时,朱锦念完初中,稀里糊涂地,被一所戏曲艺术学校下了通知书,录取了。她并没有学艺的念头,却是被来挑人的老师一眼相中的,那瘦瘦的一根小人,双瞳如水,鼻梁笔挺,眉宇间有股清刚之气,宽肩细腰,长身玉立,落在懂梨园行的人眼里,天生的一个生角儿!
  • 朱锦还迷上了看戏。那些,悠长,缠绵,婉转千百回依然迤逦缠绵的唱腔,慢悠悠的前朝的时光,杨柳枝映着白粉墙,远远的一影青山,桃花渡口,湖水蓝的垂幔布景,锣鼓铿锵,丝竹管弦,行头华丽。
  • 她学的是生角,生腔讲究字正腔圆,讲究真声假声。唱念做打,她全然是个门外汉。教习她的专业老师,其中一个便是当初把她招来这个学校的人。
  • 朱锦回宿舍见到现场,倒也不觉得生气,不知为什么,她竟然还是觉得好笑,笑完了,还是深深的乏味、无聊。放眼望去,什么都是无趣的、浅薄的,这些嘤嘤嗡嗡、挤眉弄眼的人群。
  • 洗手间里,我在洗脸池前磨磨蹭蹭,忽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镜子里,一个戴黑墨镜的在向我微笑!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方明,这儿没监控。”这熟悉的声音让我心惊肉跳!他摘下了墨镜——My God!是他!
  • 在医院见到了杜红,也看到了她那位一直昏睡的将成为植物人的男朋友,我真是无话可说了。这个刚毕业的法律研究生,不谙世道,跟预审死磕,结果被一手遮天的小预审整得被律师所解聘、男朋友被打成重伤。我塞给她一万元——杯水车薪,在这昂贵的医院里支撑不了几天。这钱还是我向母亲借的,我目前在国内的现金,为还人情债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 徐队一愣:“说点儿‘人话’你听不懂啦?非得让我说‘黑话’是不是?方明,收拾东西!”我终于听到了这句久久企盼的“自由令”——坐牢四个月,我就听不懂“人话”了?非得用“地狱的语言”翻译一下!我已经成了标准化的大陆囚徒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