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一鶴沖霄」便引千古佳作

作者:清寒
唐朝詩人劉禹錫,他命運坎坷遭逢二十三年的貶官生涯。他沒有因為被貶而消沉,而是樂觀地面對人生,在逆境中尋求精神的昇華。在人生低谷時,創作了大量詩文。其中有一首詩《秋詞》被流傳千古,這首詩在浩如煙海的詩文裡如明珠般閃耀。(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59
【字號】    
   標籤: tags: , ,

假使有一個人,他才情縱橫、心繫蒼生,可是命運多舛年華被耗盡,這時的他應該如何面對人生?是悲傷哀怨?還是笑看人生?……

當然,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人生,那不同的人生也會有不同的結局。之所以有不同的選擇,那是因為人有不同的心境。那境界高的人又是如何面對窘境的?

唐朝有這樣一位大詩人,他命運坎坷遭逢二十三年的貶官生涯。他沒有因為被貶而消沉,而是樂觀地面對人生,在逆境中尋求精神的昇華。在人生低谷時,創作了大量詩文。其中有一首詩《秋詞》被流傳千古,這首詩在浩如煙海的詩文裡如明珠般閃耀: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詩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德,被後人稱之詩豪,他博學強文、志趣高遠。為官時由於國家改革失敗遭到牽連,被朝廷貶官。這一貶就是二十三年。這首詩是他被貶郎州時所作。

品賞這首《秋詞》,可以看出詩人身處窘境,但他樂觀豁達、淡泊名利,有仙鶴之志。

入秋,會給人蕭瑟寂寥的感覺。看片片黃葉飄零,聽鷓鴣婉轉哀鳴,會不由得使人越發傷秋悲秋。所以說秋天之景是詩詞的家園。詩人們喜歡吟詠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寫秋的殘景,來抒發詩興,或暗喻仕途不順或哀嘆國家的興衰。可是這首《秋詞》卻一反常理,詩人吟出「我言秋日勝春朝」的佳句。

為什麼在詩人眼裡,這秋日比春天更美呢?原來詩人被眼前「晴空一鶴排雲上」所吸引,秋日的晴空,一隻仙鶴直衝雲霄,詩人的思緒也被隨之帶到那碧藍的天空直衝九霄,詩人已不知自己是人還是鶴。世間一切對詩人已經不重要了。此時,詩人完全感受不到秋的淒涼。而是完全融入眼前的景致中,覺得當下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詩人在秋的孤苦寂寥中領悟到人生的目的與追求。所以詩人覺的春光再美也不如秋寒。這首詩刻畫出詩人心胸豁達、清趣高遠的意境。雖身在塵世,但心在方外。所以詩言「秋日勝春朝」。

「便引詩情到碧霄」此句,可以看出詩人的志趣不在塵世。

詩人這首《秋詞》意境深遠、空靈禪意。通過此詩,可以看出其人生志向。在經歷人生大起大落後,詩人沒有怨恨沮喪,而是看淡物質利益,把榮華富貴視為浮雲。從他所著的《陋室銘》能品賞出,他是位修行人,他的心境已遠遠超越普通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這樣的佳句不是一般人能吟出的。正因為詩人有修煉的基礎,所以住在陋室也不覺得簡陋。詩人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通過閱讀金經,讓自己心性不斷昇華。二十三年不幸的遭遇看似不如意,看淡後正是助詩人上天的階梯。

一個看透人生的修行人,他會在乎榮辱得失嗎?他會被四季的山水擾亂心情嗎?他會被窘境困住嗎?不會,因為世間一切都是過眼煙雲,生帶不來死帶不去。人在世間只是停留片刻匆匆就走。

有些人不相信神佛的存在,其實天堂和地獄都是真實存在不虛的,只是崇尚科學的人不相信也不願相信。當他們死後發現那些迷信都是真實的,那又該如何呢?如果想未來有個好去處,那唯有修行。這首《秋詞》,道出了詩人的志向,修煉返本歸真,那是詩人不悔的追求。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 「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缸。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蘇詩詩中的熏香可不是為了所謂的「附庸風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時期發展到了頂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氣的能量場是純陽的,吸到肺部後,陽氣足。古代將病毒、細菌通稱為病氣、邪氣,它們是屬陰的。所以,用傳統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 宋‧梅堯臣《依韻和孫都官河上寫望》一詩,作者以淡泊的心態,用詩的語言描繪出了紅塵中的幾處場景;而尾聯的言外之意,表達的是作者身在其中,心不在俗世的修行感悟。換一種方式說,如果名畫《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紅塵百態,那麼作者就是靜觀紅塵的畫外之人。
  • 「解印書千軸,重陽酒百缸。」這句話有自我解嘲的意思,睦州刺史為上州刺史,從三品。工作了幾年,所有的家當也就是書籍千軸,酒百缸。這酒是帶不走的,能帶一缸在路上喝就不錯了,說不定這百缸酒也是歷任的刺史積累下來的,有多少是杜牧自己釀製的就不得而知了。
  • 邵雍曾多次被舉薦為官,但都稱疾不赴任。本詩作者以平淡的筆觸描寫了自己淡泊的心情。從這首詩我們分析,邵雍的這位友人曾經在地方當過大官,只有這樣才可能幫助邵雍從很困難的境地中解脫出來。能用「轍魚」來形容的困境肯定不是小事,而邵雍的友人想舉薦其從政為官,我們來分析邵雍此詩每一聯的言外之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