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各省中學教學質量差距大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青清澳洲編譯報導)澳洲「我的學校」網站(www.myschool.edu.au)由澳大利亞課程設計、評估和報告管理局(ACARA)創辦,該網站提供了近一萬所澳洲中學的信息。

網站源起於總理吉拉德擔任教育部長期間向教育部要一份澳洲最差的一百五十所中學名單,但教育部卻無法提供。隨後「我的學校」網站建立,澳洲中學課業表現公開化,家長們也首次有機會瞭解各個中學教學質量的詳細信息。

據澳洲人報消息,僱主和教育部一直瞭解中學課業表現情況,但家長們是在「我的學校」網站建立後才知道這一信息。有校長和老師對網站不滿,認為網站評比學校的做法不當。因為學校生源不同,資質差或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在入學時就比同齡學生落後很多。但是公佈學校教學質量的做法對落後學校來說也有好處,信息透明化讓政府沒有理由對落後學校視而不見,也讓校長和老師們瞭解自己學生和其它學校學生的差距。網站信息也首次透露了各省公立學校教學質量的差距。

澳洲人報週末版對「我的學校」信息做的分析顯示,各省中學教學質量差距極大。就中小學閱讀和數學成績而言,紐省學校數量占澳洲總數三分之一,在閱讀和數學成績排名前一百名的學校裡面,有六十二所分佈在紐省。維省和首都特區成績也很好。和以上三省優異表現相比,其它省學校的表現則令人堪憂。北部特區無一所學校進入前一百名;昆省學校數量占澳洲總數三分之一,但進入前一百名學校的寥寥無幾;西澳、南澳和塔省的學校成績也很差,進入前一百名的學校屈指可數。

各省學校成績差距大的部份原因在於各省學生入學年齡不同,而網站成績評定並未考慮學生年齡差異。墨爾本格拉頓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學校教育研究總監詹森(Ben Jensen)認為,同年級不同年齡的學生課業表現差異很大。負責此次澳洲人報週末版「我的學校」信息分析的教育顧問納普(Peter Knapp),則認為年齡並不能完全解釋學校成績的差異。假設各省學生資質相似,課程和教學差異應該是造成各省學校教學質量差距大的原因。

同時,「我的學校」網站信息分析顯示,決定學生能否接受良好教育,是金錢和家庭背景而不是資質。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決定了學生的課業表現和日後的成功。富裕家庭有能力負擔私立學校費用,在排名前一百名的學校中,私立學校佔絕大多數。

詹森指出金錢背景決定成績優劣的發現讓澳洲教育界感到壓抑,但是他認為:「金錢並不是決定一切,私立學校成績好也在於私立學校在教學上更有自主權,它們可以自己選擇和解僱教師,而學生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學水平。」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澳洲獨立智囊機構格蘭頓研究所(Grattan)的研究報告發現,澳洲高效率的老師沒能得到嘉獎但低效率的老師也沒被處罰,該報告呼籲澳洲建立一套有效的評估系統。
  • 教育不是說只能發生在學校的課堂裡,父母在幫助孩子學習的方面,起著最重要的作用。父母們與學校老師一起配合,可以使他們的孩子對學校的各方面感受良好,進而幫助孩子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 澳洲悉尼帕拉瑪塔區國王學院(The Kings School)校長霍克斯(Tim Hawkes)7日表示,學校社區應該自主控制10級的課程,學校證書應該取消。
  • 專家說,有天賦和有天才的學生如果要發揮和實現他們的潛力,同樣需要像因成績不好而掙扎的學生一樣,對自己的學習進程及準備達成的目標考慮再三。
  • 一種被稱為「報告機器人」的軟件程序正在向澳洲紐省、維省和昆省教師兜售。該軟件使得教師只用點擊選擇鍵,就可完成個性化的學生評語報告,此項產品受到一些教師的青睞,但也引發了家長及一些社會群體的憂慮。
  • 有些孩子總是看到人生中的烏雲,看不到陽光。其實人人都會時不時的有負面情緒,但總是心情沮喪卻有害健康,家長總是想讓孩子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好與壞。
  • 一年一度澳洲精英中學考試結果在6月30日陸續放榜,引發媒體再次注意到亞洲移民家庭孩子的成績明顯優於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悉尼晨鋒報的一篇報導稱,亞洲裔學生在頂級精英中學的人數已經佔絕對優勢。對此現象各方看法不同。
  • 經常讚揚能夠增強孩子自尊心的理念受到了質疑,教育界人士主張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應該讓孩子體驗失敗並從中吸取教訓。如今父母為孩子做的太多,反而讓孩子們缺乏適應性並且無法承受失敗。有些孩子甚至在課堂上都不敢舉手因為怕自己說錯。
  • 社會人文與環境課(Human Society and its Environment ——HSIE)是澳大利亞紐省小學(幼稚園至6年級)教育中6大主要教學範疇之一,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
  •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學校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有出色的表現,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並不總是能知道在不採用威脅恐嚇手段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幫助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