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導致憂鬱?專家:每天宜少於1小時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一項由「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的研究指出,過度沈迷於電子遊戲可能致使孩子情緒憂鬱、焦慮和成績變差。「美國兒科學會 」建議小學兒童最好一天不超過一小時緊盯螢幕的時間,初中及高中生則不超過兩小時。

根據CNN報導,美國和其它海外地區的研究人員觀察了新加坡3,000多名小學和初中孩子,發現近9%的孩子對玩電子遊戲產生「上癮」的現象,類似的百分比例也發生在其它國家。

與較少接觸電子遊戲的孩子相比,這些有上隱徵兆的孩子表現出更高程度的憂鬱情緒以及其它精神健康的問題。為了量測精神症狀的程度,研究者詢問學生近似診斷賭博成癮的一些問題,例如是否越來越沉溺於電子遊戲、隱瞞實際投入的時間、功課退步以及藉此逃避所面臨的問題或不好的感受。一旦他們生活上因此造成問題,即被視為「上癮」症狀。

這些過度的遊戲玩家平均每週投入電子遊戲超過 31小時,而次級過度玩家則約每週19小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一旦停止過度遊戲後,心理憂鬱、焦慮和社交恐懼症的程度都會再度降低。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些造成上隱的潛在因素:年齡。小孩容易衝動,更可能對玩遊戲上癮,也較難控制自己的衝動。一旦他們在社交上碰到難處理的事情,便更容易上癮,也就會花費較一般小孩更多的時間玩遊戲。

然而,美國娛樂軟件協會並不同意上述的研究結果。該組織的聲明中指出,沒有具體的證據表明電腦和電子遊戲會造成傷害。他們並反駁有廣泛的研究顯示,電子遊戲能藉由教育、健康和商業應用等多種管道來改善生活。

「美國兒科學會 」發言人席弗林(Don Shifrin)博士則認為此研究結果十分重要。 他說:「研究使大家更深入瞭解過度沈溺遊戲的行為模式,並在協助兒童、青少年在電子遊戲和生活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報導)古人云:「育教於樂」,雖然現今父母親,無須刻意隨時給孩子來個心理建設教育,但至少可給予孩子適當的學習機會與典範,而不是一昧放縱其玩樂慾望,甚至滋長暴力行為的幼苗。
  •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證實,無論任何文化、性別及年齡的孩子,一旦接觸暴力電玩將會變得較具攻擊性、冷漠不願意幫助他人。
  • 古人云:「寓教於樂。」雖然現今父母親,無須刻意隨時給孩子來個心理建設教育,但至少可給予孩子適當的學習機會與典範,而不是一昧放縱其玩樂慾望,甚至滋長暴力行為的幼苗。
  • (據台視新聞報導)現代人常用眼過度,看電腦螢幕太久或是化濃妝都可能造成眼睛負擔,讓眼屎分泌過多!平常飲食太油膩也會讓油脂分泌旺盛,隱形眼鏡配帶太久,感染機率更是大增,醫師建議民眾有眼屎分泌過多的問題,不要不好意思就醫,這可能是眼部疾病的警訊!
  • 美國最高法院26日同意審議加州限制向未成年人銷售和租賃暴力視頻遊戲的法律。這項2005年簽署的法律是由參議員余胤良提出的。法律管制暴力電玩遊戲在加州的銷售,禁止商家向18歲以下的青少年出售帶有極端暴力情節的電玩遊戲,違法者將面臨最高$1000的罰款。
  • (中央社華盛頓26日法新電)美國最高法院今天同意審理加州禁止販售暴力電動遊戲給未成年顧客是否違憲案。
  • 桃園縣家庭教育中心為協助父母學習教養子女的有效方法,培養子女養成良好的品德及生活習慣,增進家人關係,營造健康家庭,每月辦理一場親職教育系列講座。19日下午2點將邀請國語日報「腦子與學習」專欄作者、知名作家的王秀園老師,與父母分享「青春不迷網-別讓孩子成為電玩宅世代」。
  • (據民視新聞報導)暑假到了,很多青少年最常做的娛樂,就是上網打電動,而根據兒福聯盟調查,有高達5成4的民眾,不相信電玩分級制度,兒福聯盟就發現,即使是普通級的遊戲,還是會參雜暴力和色情,提醒家長,別讓孩子不知不覺間受影響。
  • 【大紀元9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姜遠珍首爾22日專電)南韓首爾市教育廳昨天公佈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單親小學生沉迷於電玩的時間較有雙親的小學生要多;每天多玩1小時電玩,國文、英文、數學的平均分數就下跌2.38分。
  • 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玩暴力視頻遊戲會增加侵略性。即使玩家停止玩遊戲,但不斷的在腦海中想它,也會增加潛在的暴力侵略行為,而且效應會持續長達24小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