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路不拾遺

鄭念行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56
【字號】    
   標籤: tags:

【釋義】意思是道路上有遺落的東西,卻無人去拾撿。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會風氣良好,百姓生活安定。

【例句】社會環境安定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國家法制健全了,社會才會出現道不拾遺的良好環境。在中共治下的社會,從來都是動盪不安,事故不斷!

【近義;反義】夜不閉戶 道不拾遺;人心不古 打家劫舍

這成語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春秋時期,鄭國的政治家子產,又名公孫僑,他為了促進鄭國的發展,主張依法治國,並且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刑法,鑄在鼎上,公佈於眾。他想依據公正而嚴厲的刑法,懲治各種犯罪行為。

首先一些貴族表示反對,因為歷來君主,一直按照習慣審理案件,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這樣做是為了使百姓聽使喚,不產生禍亂,也不會根據法律條文爭論不已,但因人而異的做法,也有不少的弊病。由於子產實行法治,併進行改革,發展農業,社會風氣有了很大的轉變,偷東西的盜賊沒有了,路上丟失的東西也沒人來撿取,路邊的果樹雖然長滿果實,卻沒人上樹去偷摘。人們見到國家平安,都投入到生產中去。

鄭國由於以法治國,進行改革,國家一天天富強起來。後來雖然遇到I年災害,全國幾乎沒有一人受凍挨餓,都能過得很好,真正成了「道不拾遺,民不妄取」的國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